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羊草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封育、松土、施肥和补播是改良天然羊草草地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封育可使植被的盖度增加1倍以上,牧草产量增加3.2倍。松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27.5%~84.7%,并能提高牧草的品质,深层施肥方法优于地表施肥方法。补播可使草地植被的盖度提高60%,牧草产量提高3.3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退化天然草地改良对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进行了封育、施肥、地表不处理补播、带状划破补播和水平沟整地补播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各改良措施均可使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可食牧草数量、产量及草地载牧量增加.改良后,土壤0~20cm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综合考虑各改良措施的实施难易和效果,封育和带状划破补播可为该区典型草原首选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新忠  许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81-11783
[目的]评价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生态效应。[方法]对封育3、4、5、6、7年及未封育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并选取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植物群落密度、高度、盖度、生物量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比例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群落密度、盖度以封育5年的草地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以封育4年的草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以封育6年的草地最高。[结论]草地生态效应综合得分以封育5年的草地最高,此时可考虑封育草地的适度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进行施肥、划破草皮和施用增产菌三种改良措施,对甘南高寒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和产量,施肥改良使牧草产量增加43,90%~205,60%;划破草皮使牧草产量增加12%;施用增产菌使牧草产量增加4.10%。由此可知,施肥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补播和施肥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学红  杨富裕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5-18156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区,2003年牧草长势良好,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平均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垂穗披碱草区和无芒雀麦区,经过1个冬天的生长,2004年牧草的平均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在施肥区,2003年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26%,2004年植被盖度较2003年又提高14%,并且鲜草产量上升较快,增幅达到20 g/m2。[结论]采用围栏、补播、施肥、灌溉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良天然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6.
三种改良措施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高寒退化草地采取施肥、划破草皮和施用增产菌3种改良措施。结果表明,3种措施都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和产量,施肥可使牧草产量增加43.9%-205.6%,划破草皮和施用增产菌可分别使牧草产量增加 12%、4.1%,其中施肥是3种措施中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封育是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封育后植被恢复会形成大量的凋落物,从而引起自然或人为火烧。火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养分动态。本文旨在探究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养分(特别是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育34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新烧地、火烧后1年和火烧后2年的对照和火烧土壤样品(共计6个处理),比较分析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25 cm)总碳、总氮含量,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氮素净矿化速率和氮素净硝化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火烧处理仅显著影响了上层土壤的性质。火烧显著降低了新烧地上层土壤的总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同时,新烧地上层的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态氮含量和土壤基础呼吸显著高于对照,而火烧后2年则显著低于对照;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火烧提高了短时期内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土壤的氮素可利用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新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在云南宣威开展“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草地围栏封育改良、坡耕地退耕还草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坡耕地种植玉米土壤氮、磷、钾含量逐年减少。人工草地建植3年后土壤速效氮、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磷、钾分别增加14.01%,4.91%,5.85%,5.76%,5.87%,0.92%。退化的自然草地围栏封育3年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磷、钾分别增加16.66%,10.17%,7.74%,11.16%,5.39%,1.37%,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3年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磷、钾分别降低了5.85%,1.17%,5.55%,3.36%,2.48%,0.95%。  相似文献   

10.
在昭苏马场退化天然草甸草地上按75、150、225、300kg/hm2用量进行单施尿素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对退化草地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0~20cm土层中以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最明显,且按施肥量增加,速效氮含量增加3.87%~33.15%;牧草种类增多,生物量增大,种群结构改善。施尿素225kg/hm2时,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为345.0元/hm2,牧草产量为37.92t/hm2,是对照的1.6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昭苏马场封育与未封育春秋草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后各土层土壤容重较未封育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表层变化幅度大,差异性显著(P〈0.05),平均土壤容重比未封育草地减小5.08%。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反,封育后平均土壤总孔隙度较未封育增加2.39%。土壤含水量在7月中旬0-20cm的含水量封育草地小于未封育草地,7月末以后降水减小,封育草地土壤含水量比未封育草地大。0-10cm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封育草地大于未封育草地,而速效养分含量未封育草地大于封育草地,速效养分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和速效钾。未封育草地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各土层变化幅度均大于封育草地,封育草地土壤各层温度变化缓慢,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土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限围栏对昭苏退化春秋草地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明昭苏春秋草场退化草地在不同围栏年限下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改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年限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盖度、生物量演替特征.[结果]在研究样地中,随着围栏时间的延长草地盖度、生物量显著增加,至围栏4a达到最大,而后下降;地上生物量分别是围栏外放牧草地的3.324.41和3.24倍.优良牧草产量和所占比例随着围栏进程的延长不断增加,但丛生小禾草依次降低,高大禾草与生物量变化一致,针茅优势地位不断强化,在围栏6a形成单优势种.[结论]实验反映出围栏封育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封育时间过长导致针茅优势度过高,形成针茅的单优势种草地,将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彪  高君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99-10902
研究了阴山北麓5个典型样地的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地利用类型、采样深度以及土壤化学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的主要是粉沙和极细沙的百分含量,其次是粗沙、极粗沙和砾石的百分含量,细沙和中沙的百分含量对土壤分形维数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粉沙百分含量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拟合的方程D=0.1821nx+2.0683可预测研究区域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采样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总体趋势都是随着采样深度加深而分形维数减小。表层(0~10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依次为:弃耕地2〉未封育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1〉耕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pH、全盐量均表现为不显著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只有封育草地上表现为极显著相关,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受耕作、施肥和放牧等人为干扰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围栏和翻耕等措施对天然放牧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和翻耕措施能显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铵态氮(NH4+-N)含量,而使得硝态氮(NO3--N)含量大幅减少,但对土壤中全钾含量影响不大。围栏措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效果更加明显。翻耕会破坏高寒草地固有的生草层,使其下面沙质基底成为草地沙化的主要物质来源,同时考虑到翻耕耗费的人力财力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在高寒地区的人工草地的建设中慎重选择翻耕措施而宜选择围栏封育。  相似文献   

15.
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林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个不同封育年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林地土壤肥力和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封育年限的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脲酶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封育的前30年,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硝态氮、氨态氮和脲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速效钾、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封育30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脲酶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为了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林地肥力水平,对封育30年后的林分应进行卫生伐和择伐。  相似文献   

16.
盐池四墩子试区草原围栏封育效果调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池县拥有大面积的围栏草地,但是,多年来仍处于自由放牧状态,使草原退化、土地沙化.2001年政府提出封育政策.为了了解封育效果,我们对四墩子试区封育1.5年的围栏内外的草原植物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封育1.5年后,植物种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牧草产量、总盖度、高度、密度等都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等为指标,对云南省马龙县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退化灌草丛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浅耕翻+补播和自然封育措施综合得分较高,表明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植被重建措施综合得分较低,尤其在重度退化样地,其植被重建措施综合得分最低,表明在云南省马龙县特定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不适于采用全垦改良措施,自然封育或浅耕翻+补播有利于退化草地土壤质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种植不同牧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在6月、10月分别测定0~60 cm、0~10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在0~20 cm耕作层,生草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增加的,全氮含量在5月份果树生长期是降低的,10月份果树生长末期是增加的;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种植不同牧草影响不同,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对pH值来说,总体是降低的;20~8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是降低的.生草初期,果园应根据生草种类,追施氮、磷、钾等肥料,尤其注意生长期追施肥料;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封育、鱼鳞坑和水平沟措施实施5a后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通过野外测定,发现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下群落物种数较封育草地增加,但1a生物种及杂类草的重要值上升,而一些饲用价值较好的牧草重要值降低。鱼鳞坑植被盖度最高,封育草地最低,地上生物量为封育草地最高,水平沟最低。鱼鳞坑和水平沟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但均与封育草地植被有一定差异。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鱼鳞坑最高,水平沟居中,封育草地最低,生态优势度则相反。说明,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5a后植被仍处于恢复阶段,3种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鱼鳞坑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最大,水平沟和封育草地的群落稳定性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