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人工低价林皆伐后主要更新技术有两种。一是清除伐根全面整地造林;二是保留伐根局部整地(开沟、穴状)造林,前者公顷成本为1715.25~2034.00元,后者为197.10元,后者比前者降低成本1518.00~1836.90元/hm ̄2。保留伐根开沟(穴状)整地适宜更新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而不宜更新杨树。开沟整地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林分比全面整地的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都有所提高。保留伐根开沟整地方式营造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平均树高6.46m,平均胸径6.01cm,分别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25%和46.5%;保留伐根开沟整地营造的18年生樟子松林分子公顷蓄积量为83.68m ̄3,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39.6%。由于开沟整地方式造林不清除伐根,伐根腐烂后可比全面整地林分每公顷土壤增加有机质23112.5kg,增加孔隙量约20m ̄3,增加无机盐类652.5kg,开沟整地的林分,比全面整地林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速生杨树伐根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伐根嫁接造林定义 通过对速生杨树或劣质杨树砍伐后的树桩进行嫁接,以达到更新造林的目的.可用于伐后更新和新品种更替,具有成林快,相对植苗再造林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3 a 生I69 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护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造林技术是北京市林业科技推广站试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几年来,在全市应用推广该项技术更新造林面积上千亩。该项技术经有关专家验收,获得了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对3a生I-69杨树伐根蓝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扩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抗虫的毛白杨树种利用杨树伐根嫁接更新,可解决杨树蛀干害虫为害区清除虫害木后的更新问题及伐根不易清除的难题,在白银灌区嫁接当年平均苗高4.6m,平均地长4.2cm,平均成活率达到85.5%。  相似文献   

7.
伐根嫁接更新改造杨树低效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5):47-51
杨树在我国分布广范,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自然灾害、品种退化、更新不及时等原因,造成杨树低效林在全国尤其是三北地区普遍存在。杨树伐根嫁接具有经济、节水、环保的优点,是杨树低效林更新的优选方法。分析伐根嫁接林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伐根嫁接更新造林优势,可带动并加快衰老低效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速度,提高林地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发展工业用材林的需要,按照长期以来发展杨树造林的经验及技术,将以往综合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技术上的优势组合。从造林规划设计、树木生长量指标、造林地选择、树种确定、整地、苗木规格、时间、密度、方式方法、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林木保护、检查验收、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在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营建杨树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速生杨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辽宁省昌图县从2002年开始,认真总结了当地几年来杨树秋季植根造林的成功经验,并参照外地的具体做法,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两年来,共完成杨树秋季植根造林10万亩,栽植杨树根苗1000万株,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且生长旺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1.进行细致整地。根据杨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需选择平原、丘陵区,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平原地区便于机耕作业的要实行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30厘米,树坑规格50×50×50厘米以上。丘陵坡耕地要实…  相似文献   

10.
沙区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特别是近年气候变化异常,致使沙区造林成活率较低。试验得出:整地比未整地地块造林成活率提高17.09个百分点;整地秋季埋根造林比翌年春季植干造林成活率提高6.3个百分点;未整地秋季埋根造林比翌年春季植干造林成活率提高9.3个百分点;实施林农复合经营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抚育方式;采伐迹地造林,整地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通过农事活动整地,可及时清除伐根,改善地力。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生产中快速成林、减少水土流失等实际需求,解决杨树低产林改造和防护林更新的技术问题,该文详细阐述了伐根嫁接、萌芽更新和根蘖更新的技术细节,介绍了杨树幼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杨树伐根嫁接及萌蘖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行植杨树“小老树”经全面或带状采伐后,对其伐根的处理是更新造林前的第一道整地作业。因人工采伐后残留的根系过多,使用五铧犁耕地时对犁体的破坏过大,虽然使用安全犁可解决这一问题,但也容易使挖坑机挖坑和植树机栽植时受阻。同时,过浅的人工采伐,易萌发新芽而使机具中耕除草难于进行。因此,采用可深挖、多挖的机械去除伐根,是更新造林前整地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1掘根机的工作原理我实验局是从辽宁林业机械公司购置的掘根样机,它采用三点式悬挂在东方红-75拖拉机的后部,工作原理见图1。其是在拖拉机牵引力的作用下,“U”型刀将拖拉机两…  相似文献   

13.
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光肩星天牛在阿左旗地区发生极其严重,有关部门对严重的杨树虫害木进行了砍伐。为了恢复更新造林,阿左旗森防站在巴音树贵地区试行“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的试点试验。该文对毛白杨的技术特点,更新对象的选择,伐根的处理,接穗的采集、贮藏、嫁接方法、时间以及嫁接后的管理等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风沙干旱区进行杨树造林,通过细致整地、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及一次浇水或二次浇水等技术措施,可有效保证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发展工业用材林的需要,按照长期以来发展杨树造林的经验及技术,将以往综合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技术上的优势组合.从造林规划设计、树木生长量指标、造林地选择、树种确定、整地、苗木规格、时间、密度、方式方法、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林木保护、检查验收、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在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营建杨树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占民 《河北林业》2013,(11):14-15
2000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杨树新品种推广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我省广大平原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迅猛发展。截止到2009年,累计造林面积达700多万亩,其中栽植杨树新品种107、108杨350多万亩。目前,前期栽植的林分已到达或接近采伐年龄,重新栽植杨树,由于清除伐根、挖坑整地、栽植工费增加、苗木价格提高等因素加大了造林投入,由于当年苗木栽植后的缓苗现象造成树木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7.
低产林、疏林,只有进行改造,才能使林相整齐,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方法是:   一、更新树种。对那些品种落后,生长缓慢,不能成材的杨树用材林(或小老树),应更换树种。方法二,一是嫁接法,即将原有树木伐掉,用其伐根做砧木,采用插皮法于春季树液流动后进行嫁接,每个伐根上嫁接新品种速生杨 2~ 3个接穗,待长至 30厘米~ 50厘米高时,选留一株,其余剪掉。二是重新造林。如立地条件较好,可将原有树木全部伐掉,除去伐根,进行整地造林,栽植优良速生新品种。   二、改造纯…  相似文献   

18.
春季造林季节将近,各地正在进行春季造林的准备工作。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顺利地进行抗旱造林,可因地、因树种制宜,采用如下抗旱造林“八条措施”: 1.浸根:在荒山营造油松,用泥浆蘸根或用淡盐水或卤水浸根10一13小时,可使造林成活率和当年高生长提高功肠以上. 2.截干:对萌芽力强的杨树、紫穗柳、沙棘等树种,可将苗  相似文献   

19.
杨树防护林植苗造林每公顷投资成本11165元,根蘖造林每公顷投资成本3204元,根蘖造林投资成本只占植苗造林投资成本的28.7%。植苗造林当年苗高平均97cm,最高135cm,3a生苗高平均170cm,最高210cm;根蘖造林当年苗高平均130cm,最高210cm,38生苗高平均240cm,最高390cm。  相似文献   

20.
杨树伐根嫁接河北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白银市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 ]危害的重灾区。过去 10年由于该天牛危害不得不砍伐的杨树近 4 0 0 0万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亿元。为了扭转光肩星天牛猖獗危害的局面 ,我市在西北率先成功应用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进行防护林的更新和天牛虫源林的改造。近年来又开展了杨树伐根嫁接河北杨的试验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利用杨树伐根嫁接抗旱、抗寒、抗天牛等性能优良的河北杨 ,可解决杨树蛀干天牛危害区清除虫害木后的更新及伐根不易清除的难题。在白银灌溉区嫁接的河北杨 1年生苗平均高3.8m ,平均地径 3.5c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