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辣椒杂志》2021,19(2)
为研究遵辣9号的较佳种植密度,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遵辣9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加大,遵辣9号产量成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2 500株/667 m~2,此时鲜椒产量达1 471.85 kg/667 m~2,比CK 2 000株/667 m~2高5.7%,比处理3 000株/667 m~2高9.5%,比处理3 500株/667 m~2高13.17%,比处理4 000株/667 m~2高34.76%,比处理4 500株/667 m~2高44.98%。2 500株/667 m~2时,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为5 298元/667 m~2,减去投入成本后,纯收入最高为2 208元/667 m~2,纯收入产出投入比最高为1∶0.715。结果表明,2 500株/667 m~2是遵辣9号较佳的群体结构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西双版纳州低洼地块和海拔700~900 m地区无筋豆生产中灰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疫病等多种病害严重的问题,设置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以当地大面积生产无筋豆种植密度作对照(CK)开展试验。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处理3),即667 m~2栽2 800穴,3株/穴,折合667 m~2栽8 400株(株行距40 cm×60 cm),其折合667 m~2产量为1 383.9 kg,居第2位,与处理1产量差异不显著,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周永香  崔永恒 《蔬菜》2014,(3):38-39
应用一绳双蔓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日光温室光热资源利用率。在行距70 cm情况下,一绳双蔓栽培较双绳双蔓栽培株距由50 cm降至30 cm,667 m2种植密度由2 380株提高到3 170株。每667 m2可多定植790株,单瓜质量在1.6 kg左右,667 m2可增加西瓜产量1 200 kg以上,增收6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胡萝卜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商品率、产量及产值看,以7.5 cm×9 cm播种密度为宜,即每667 m2保苗32 000株左右,产量达52 000 kg/667 m2以上,单个根重达200 g以上,产值在7 311元/667 m2以上。不仅产量高,而且胡萝卜商品性好、商品率高,是适合推广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鄂豇豆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襄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豇豆新品种鄂豇豆8号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鄂豇豆8号播种期、种植密度双因子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当地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组合。结果表明:9个处理中5月1日播种、667m2种植4400穴和4月24日播种、667m2种植3700穴的产量居第1、2位,667m2产量分别为2119.74、2098.87kg,二者间差异不大。考虑到上市早价格高的因素,建议在温度稳定上升后宜适当早播,即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适中,667m2最佳种植密度为3700穴。  相似文献   

7.
杭椒是浙江地区的特色辣椒品种,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杭椒的产量,指导椒农科学种植,作者以盛利杭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研究紫豇豆品种绵紫豇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6个播种期及3个种植密度的双因子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与密度对绵紫豇1号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绵紫豇1号豇豆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播种期>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密度;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得出,绵紫豇1号在四川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25日前后,播种期不宜太迟,太迟会影响产量;在土壤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栽8 100株。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0.
豇豆是我国夏、秋季的主要蔬菜 ,在盐城地区有很大的栽培面积 ,目前当地菜农选用的主要品种是之豇 2 8- 2 ,但由于连年种植 ,品种退化 ,其早熟性和产量均不如前。为了找到更适合盐城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的豇豆品种 ,2 0 0 1年我们进行了豇豆的品比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参试品种 试验选用之豇 19、之豇特早30、之豇 14、之豇 2 8- 2四个品种。参试品种全部引自温州市种子公司 ,以之豇 2 8- 2为对照。1.2 试验设置 本试验于 3月 5月穴播 ,小区面积为 5 72m2 。株行距 30× 6 0cm ,每畦 2行 ,共 16穴。每穴播种子 4~ 6粒 ,最后保苗 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 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 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5 cm×30 cm)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明:各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 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各处理芜菁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 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0 cm×30 c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结合芜菁植株性状、产 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要求,得出川西藏区芜菁栽培的最佳株行距为30 cm×30 cm;如产 品用作饲料,则采用株行距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  相似文献   

12.
郭赵娟 《长江蔬菜》2013,(20):19-21
为完善胡萝卜优良品种郑参丰收红栽培技术,特进行了秋季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减小,产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商品根率有增大趋势;最佳垄株距可选择50cm×10cm,60cm×10cm;种植密度为2.67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为1.28万-2.22万株/667m2时,既高产,商品根率又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栽培5000株时,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总体表现是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增加宽行距、缩小窄行距,等行距栽培增大行距、缩小株距,黄花菜生长势均较好,鲜蕾产量高。建议利用田边地界单垄栽培黄花菜或采用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的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设施番茄栽培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农艺农机融合角度出发,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亟需研究提出宜机械化操作的农艺标准.本试验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栽培密度和栽培畦规格为对照,通过春、秋两茬栽培试验,探究了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的栽培畦参数及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栽培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1.4...  相似文献   

15.
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011年春季安排费乌瑞它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或垄距下,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单垄双行种植费乌瑞它,取得高产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80 cm×15 cm、80 cm×20 cm。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威芋5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0 cm×35 cm时威芋5号的产量最高,667 m2达到2 296.66 kg、纯收益为1 296.99元。  相似文献   

18.
栽植密度对厚皮甜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棚内以“白天鹅”厚皮甜瓜为材料,采用立式栽培、行距与株距2因子裂区设计,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行距,既保证了厚皮甜瓜产量,又提高了果肉厚度和中心糖含量,有利于厚皮甜瓜品质的提高,而在相同行距下过分加大株距的效果不明显,以株行距0.6m×1.0m,每667m^2栽植1110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王一鸣  缪鑫  陈娟  宋锐  付伟  林熊  唐建 《蔬菜》2023,(1):10-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扦插方式(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及不同株距(17、20、25、33、50 cm)对“内17-71”藤叶和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正插或倒插处理,藤叶667m2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正插5节、正插7节处理较高,分别为1 840.03、2 539.05 kg;且其薯块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 840.92、1 987.66 kg。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和薯块667 m2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大中薯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株距25、20、17cm处理的薯块667m2产量分别为1 967.65、2 164.97、2 045.47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紫薯“内17-71”的栽培方式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节为宜。  相似文献   

20.
谭光仙 《长江蔬菜》2013,(22):42-44
为推动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开展了生姜适宜栽培密度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姜行距不宜低于50 cm,否则不利于培土,密度以调整株距为宜;生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 m2,此密度下生姜产量高,产品品质优、商品性好;生姜不宜连作,连作病虫害严重,且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