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虫道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保绿宁乳油不同剂量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虫道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93.6%和94.6%。每孔注射适宜用药量为1 mL原液。虫道注射对蛹有一定防治效果。注射防治的平均成本在0.25元/株以下。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射和根施农药控制松材线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干注射16%虫线清乳油500 mL/L溶液兼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的施药技术,对重点风景名胜区、佛教胜地、重要生态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区50年以上的马尾松实施保护性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区比较,防治后的第1~3年,病死树分别减少51.6%-52.9%、39.8%-80.9%和100%,有效地保护了具重要价值的马尾松树林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5种杀虫剂田间树干注药防治石楠盘粉虱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可溶性液剂和1%吡虫啉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好,3%啶虫脒微乳液剂次之,40%氧乐果乳油有一定的防治效果,40%毒死蜱乳油效果较差。推荐生产中使用1%阿维菌素可溶性液剂和1%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剂量为树干胸径2.0 mL/cm(20 mg/cm)和2.5 mL/cm(25mg/cm)。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喷烟防治松丽毒蛾幼虫的林间最佳配比和用药量,在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莘口镇的马尾松林建立试验区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施用2种药剂的松丽毒蛾幼虫死亡率达85.6%以上,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2种药剂与烟雾剂最佳配比均为V(药剂)︰V(烟雾剂)=1︰9,林间最佳用药量分别为750 mL/hm^(2)和600 mL/hm^(2)。2种植物源药剂喷烟防治松丽毒蛾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总数来测定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绿雷二代)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防治对松褐天牛的飞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都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力,但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药效持效期更长,可高达1个月以上;在后续的田间试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中,两种药剂设置用药量分别是6.67 mL/hm2和13.34 mL/hm2,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分别设3个重复。两种药剂结果对比发现,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比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表现出更好的速效性、持效性和综合防效的稳定性;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始终保持在90%-98%之间,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虫口减退率仅在药后6~22 d期间防效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40 %氧化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虫孔注药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6 %~ 10 0 %。  相似文献   

7.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8.
虫孔注药法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脂大小蠹主要在距地面50cm以下的主干上侵入的特点,采用20%高渗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ml),成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黄脊竹蝗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脊竹蝗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探索其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2012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4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 200倍液喷雾防治跳蝻,用药量均为600 mL/hm2,以及施放苦参.烟碱烟剂,用药量为15 kg/hm2。采用喷烟技术施放苦参碱类烟雾剂,用药量均为750 mL/hm2,防治黄脊竹蝗成虫,用药后2 d,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这种方法可在黄脊竹蝗相应虫态危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40 %氧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 6 %~ 10 0 %。虫孔注药法是防治板栗黑星天牛幼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南方近年来爆发成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对固定样地的监测,研究萧氏松茎象入侵湿地松幼林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松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幼虫危害加重,同时湿地松的耐害能力也在提高;萧氏松茎象入侵初期,主要在离虫源地较近的地方,后逐渐扩散;上坡的危害致死率超过60%,高于下坡的30%;随着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危害的高度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森林有害生物萧氏松茎象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萧氏松茎象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我国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多树种混交对萧氏松茎象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氏松茎象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严重危害国外松的一种危险性蛀干害虫.在广东乐昌开展了该害虫的防治试验,比较了多树种混交、人工挖虫和药物防治3种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树种混交加上营林措施,平均虫口减退率62.3%,该法简便可行,易于大面积施工,效果明显,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属危险性蛀干害虫。为了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作者利用松墨天牛引诱剂埋设引诱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进行诱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引诱剂比对照提高捕虫量6~8倍,差异极显著,可作为萧氏松茎象预测和防治的新方法。其不同松林间引诱效果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虫源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武平县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在武平县2 a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蛹越冬,主要危害松属树种,可造成松树枯死.其发生与坡向、坡位、坡度、树种、胸径、林分结构、林龄、郁闭度、林相和海拔有一定相关关系.采用人工挖掘捕杀幼虫、蛹,翌年松林中萧氏松茎象的虫口密度可减少70%~90%.如第2年再次进行人工挖掘捕杀幼虫和蛹,效果会更好,但必须掌握好挖掘的时间,7-8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420株湿地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萧氏松茎象防治指标(CT)为1.2头/株或65%的有虫株率。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等5种有害生物在贵州省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结合贵州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 Mamiya et Enda、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et Zhng、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ng、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 5种松树病虫在贵州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为高度危险,萧氏松茎象、云南木蠹象、纵坑切梢小蠹属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预测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了解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其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应用发生量公式法和期距法等预测了幼虫发生量和低龄幼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