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连勇  东惠茹 《马铃薯杂志》1996,10(4):193-196
以早熟品种“中薯2号”、中熟品种“克新3号”和中晚熟品种“金冠”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氢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脱氢酶活性与品种熟性有关,早熟品种高于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早熟品种“中薯2号”、中熟品种“克新3号”和中晚熟品种“金冠”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脱氢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脱氢酶活性与品种熟性有关,早熟品种高于晚熟品种。试管苗徒长、叶片黄化及植株衰老,可使茎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根部脱氢酶活性与试管苗生长势有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根部脱氨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晋薯9号马铃薯结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三年的试验资料表明,晋薯9号马铃薯的结薯规律,与地上部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株高生长最快时期是在块膨大盛期前夕;分枝生长最快时期是在花期左右,与块茎膨砺不。复叶生长最快时期是和匍匐茎发生与生长同时进行。当植株茎叶鲜重生长高峰时期块茎也进入膨大盛期。  相似文献   

4.
摘要马铃薯地上部营养体是形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体与块茎膨是速度呈曲线正相关.营养体的形成随株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品种不同则上升的程度也不同,中晚熟品种一般在8月下旬为最盛期,随后急剧下降.块茎形成膨大期因品种不同而异,膨大速度从现蕾期至成熟一直呈直线上升,品种不同则膨大速度各异.由此,根据营养体的量变数据可预测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同时也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中国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氮肥管理始终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许多优质马铃薯品种的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合理施用氮肥,协调马铃薯茎叶生长与块茎生长,促进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马铃薯氮肥管策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生长与块茎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措施,综述国内外马铃薯氮肥管理的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国马铃薯养分管理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也为马铃薯生产的氮肥施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形成规律的研究张永成(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西宁810016)1前言马铃薯的最终产物是块茎,块茎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单位面积产量的形成,研究块茎的生长发育规律,找出影响块茎生长的内在因素,以及与外界条件的关系,促使其协调发展,对提高产量,有着...  相似文献   

7.
以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增长期进行分期取样,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状况进行比较,以摸清不同品种的块茎形成特性,为特定品种配套适宜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延薯4号的产量最高,薯块膨大早,商品薯率高;东农309的产量其次,薯块膨大较早,商品薯率较高;克新13号的产量最低,薯块膨大偏晚,商品薯率中等;但3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量和干物质含量相近,均为结薯数量适中、干物质含量中等的中晚熟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配套栽培技术,以保证各品种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克新1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和块茎膨大期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叶面喷施处理2次,通过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块茎产量的变化,研究硫酸锰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适量硫酸锰(0.2%~0.5%)可有效提高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有效提高马铃薯单株产量;硫酸锰过量对产量形成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和生产者的追求。通过研究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生理反应,进一步明确和比较了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在PVY或PLRV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变化。以未感病和分别感染了PVY、PLRV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为研究对象,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取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块茎产量降低、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升高、总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感染了PVY或PLRV后块茎产量、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量表明‘陇薯3号’的受损程度较‘LK99’严重。以块茎产量作为评价标准,则PVY对马铃薯的危害程度较PLRV更为严重。马铃薯植株对PLRV的应激性反应比对PVY强烈,表现为酶活相对增强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相对增量高、总叶绿素含量相对减量高。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仪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了叶片SPAD值、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块茎产量随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旨在为使用叶绿素仪进行马铃薯无损伤氮素诊断和推荐施肥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从马铃薯苗期到块茎淀粉积累各个生育阶段叶片的SPAD测定值均与马铃薯叶片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苗期外,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的马铃薯叶片含氮量和叶片SPAD值随土壤施氮量的变化均表现为线形加平台的模式。因此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叶片的SPAD读数可揭示马铃薯的氮素营养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叶片SPAD值与块茎相对产量呈线形加平台的数量关系模式,据此确定了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推荐施肥的SPAD临界值为块茎形成期47.3、块茎膨大期45.1、淀粉积累期40.2。  相似文献   

11.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同一地点以不同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的总块茎产量、不同级别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单位面积上淀粉产量取决于总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不同大小块茎的淀粉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大,有些品种各级别块茎的淀粉含量相对一致,有些品种的差异则较大。分别测定不同级别块茎淀粉含量,用加权平均方法得到某品种的淀粉含量,比随机取样得到的淀粉含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地点以不同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 ,对各品种的总块茎产量、不同级别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单位面积上淀粉产量取决于总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不同大小块茎的淀粉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大 ,有些品种各级别块茎的淀粉含量相对一致 ,有些品种的差异则较大。分别测定不同级别块茎淀粉含量 ,用加权平均方法得到某品种的淀粉含量 ,比随机取样得到的淀粉含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经三年的试验资料表明,晋薯9号马铃薯的结薯规律,与地上部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株高生长最快时期是在块茎膨大盛期前夕;分枝生长最快时期是在花期左右,与块茎膨大盛期同步。复叶生长最快时期是和匍匐茎发生与生长同时进行。当植株茎叶鲜重生长进入高峰时期,块茎也进入膨大盛期。匍匐茎的发生是伴随着根和芽的生长而发生。在幼苗期考察,已有匍匐茎3~5条,出苗30d后基本全部形成,约7条左右。现蕾期后一周,匍匐茎顶端形成小块茎,单株出现10~50g块茎,即块茎形成期。出苗后40d左右,正是初花,单株出现50~100g块茎,地下部块茎进入膨大期。当株高、茎叶鲜重达到全生育期最大值时,单株出现100g以上块茎,当时正是花期后的两周,即出苗后60d左右,单株块茎日增量增至18~27g,块茎进入膨大盛期。  相似文献   

14.
因为马铃薯的块茎膨大始于茎叶生长旺盛期,若剖析其产量的限制因子,必须先明确马铃薯的生育过程。可是马铃薯的生育与禾本科的谷类作物有很大的不同。禾木科作物的一生依据其幼穗形成期、开花期可以分成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而马铃薯,收获的  相似文献   

15.
作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稳产性是育种程序中的重要问题。在一组鉴定的遗传材料中,理想的品种应能适应特定地区的各种栽培条件,产量高于平均水平,而环境方差低于平均水平。本试验旨在研究鉴定与熟性有关的基因型稳产性,并探讨早、中、晚熟基因型的产量稳产性与产量因素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PP_(333)对秋作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郭洪云,傅连海(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泰安271018)1前言在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春作生产中,经常发生因茎叶生长过旺而使光合产物不能及时向块茎运转导致产量下降的情况.利用PP333可以有效地控制茎叶的?..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PP_(333))对马铃薯茎叶生长和光合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菜兼用作物。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营养生长过旺和倒伏程度日趋严重,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品质。1986年春,我们用本所合成的多效唑(PP_(333))进行抑制马铃薯茎叶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转移的试验。供试品种为克新1号。2月14日播种并覆盖地膜,行株距为66×20cm,3月29日齐苗后揭去地膜。4月22日和4月29日两次叶面喷施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18.
群体密度控制以及打顶对脱毒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马铃薯主茎数量以及打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以丽薯7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人工控制主茎数量以及打顶的物理方法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每穴3茎是较好的群体密度调控,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打顶有利于控制马铃薯株型,削弱其顶端优势,减少地上部茎叶对地下块茎的抑制,增加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生长、块茎淀粉含量变化、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匍匐茎结构和淀粉粒大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块茎淀粉含量与淀粉粒直径、叶绿素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作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2)块茎淀粉含量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体基粒数及基粒片层数、匍匐茎维管束横切面占匍匐茎横切面的百分比呈正相关趋势,以上各项生理参数可作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回归分析曾就不同作物产量对植物组织中营养含量的反应进行过许多研究(Gardner等,1975;Peck等,1969)。Holm等(1978)曾报道马铃薯叶柄中氮、磷、钾、镁含量的季节性趋势与块茎膨大呈高度相关。他们观察到,随着生长进程叶柄的含钾量是与块茎产量有关的最佳变量。这方面印度缺少可利用的资料。 1982年~1983年和1983年~1984年秋季用马铃薯品种Kufri Chandramukhi进行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