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观测记录和拍照方式研究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生长和繁殖、品质的影响,分别用土壤含水量为试剂保水指标,小麦生长、结实和产量指标、小麦品质指标以及经济效益指标与对照比较以评定试验效果。结果显示,施用试剂能够提高土壤保水率,有利于小麦的营养和结实生长,使小麦产量提高12.30%。小麦粗蛋白、赖氨酸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显著提升,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仅仅考虑增产就净增产值734.25 ̄794.85元/hm2。  相似文献   

2.
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小麦花生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提高了小麦、玉米的产量,花生的产量有所降低,而且玉米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对花生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全年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花生和玉米6:2的间作种植模式最好,说明小麦玉米花生间套作增产的关键在于田间带距和行比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3.
张延成 《种子科技》2023,(17):54-56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扩大,玉米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玉米螟、大斑病等严重为害玉米生长,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必须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提高旱地玉米制种产量技术山西省昔阳县种子公司邵双莲旱地玉米制种往往产量偏低,主要是春旱墒情不好,难捉全苗、齐苗、壮苗;伏旱影响扬花授粉结实;秋旱影响灌浆成熟,千粒重上不去。在整个玉米生长过程中,因旱情的影响生长缓慢,若再遇上早霜,成熟不好,不仅直接影...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推动朔州市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崇武 《种子世界》2021,(7):0069-0071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的玉米种植生产中危害极大,是一种有害生物,对于玉米的高质量种植有很大影响,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植中分布最广泛的病虫害,多地玉米田都有双斑萤叶甲的困扰,此种害虫主要蚕食玉米的叶片,导致玉米叶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枯死症状;玉米抽雄吐丝后会双斑萤叶甲会阻碍玉米的正常授粉和,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结实等玉米正常生理代谢。病虫害会将玉米产量严重缩水,也间接降低整体农耕农种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病虫害问题,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以确保玉米种植生产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实期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南方夏季经常遭遇涝渍危害。以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了结实期(花后1~7天)渍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渍水导致糯玉米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损失。渍水使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籽粒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除‘农科玉301’受渍水影响较小外,其他品种均显著降低,但不同品种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对渍水响应不一。结实期渍水对糯玉米籽粒糊化和胶凝温度影响较小。热焓值‘皖糯5号’和‘美玉16’在渍水处理下显著降低,其他品种保持不变。相反,渍水使各品种(‘美玉16’除外)的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增加。综上,结实期渍水导致籽粒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黏度降低、回生增加)。  相似文献   

8.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高产夏玉米新品种鲁单90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的生产效应。【结果】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在玉米增产、肥料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的效果明显要好,并可部分地改善玉米籽粒品质和耕层土壤性状;不同肥料运筹的玉米生产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普通化肥,减量控释肥施用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量控释肥,普通化肥一次施用优于分次施用。【结论】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明显好于施用普通化肥;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成本投入也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灭菌条件下VA菌根真菌促进玉米吸收磷,氮营养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灭菌条件下在田间小区研究了潮土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sp)玉米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公顷60kgP2O5的条件下接种VA菌根,植株含磷量,含氮量,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均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石灰性土壤由于高pH值的缘故,使得磷矿粉+VAM处理的效果比VAM+过磷酸钙的处理稍差,无外加磷源公接种VA菌根的处理,其效果接近于施磷肥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卫晓轶  张明才  李召虎  段留生 《作物学报》2011,37(10):1819-1827
倒伏是玉米高产栽培中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的关键性限制因素之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复配剂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抗倒能力,是解决玉米倒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鲁单981及其相应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为材料,在拔节期叶面喷施200 mg L-1乙烯利药液,研究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农大108、鲁单981的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显著抑制了基部第1至6节间伸长;乙烯利处理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降低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4)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积累。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乙烯利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PAL和IAAO活性,显著降低了节间IAA和GA4含量,提高了脱落酸含量,降低了GA4/ABA比值。结合植株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杂交种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差异是由其双亲对乙烯利反应差异造成的,表现在乙烯利处理父母本间株高、穗位高、PAL和IAAO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采取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后根系发达,根系数量增多,根量增大,根系活力和后期根系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延缓根系衰老,且复合处理的效应明显大于单一处理。在各处理中,E调控效应最为明显,玉米产量较CK提高9.93%。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玉米生产应用复合生长调节物质E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豫南为侧重点,通过对有豫南豫北地区典型代表性的驻马店市和新乡市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近30年气象资料对比分析,找出了两地气候特点及对玉米生育阶段的影响,明确了降雨、积温、光照等气象因子对两地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得出豫南地区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是年度间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有时不相吻合而影响其产量的结论,并提出了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促进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解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夏玉米粒收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化学调控效应。以登海605和豫单9953为供试品种,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HK: 8~9片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CK: 喷施同量清水)和灌水量25(W1)、45(W2)和65mm(W3)两因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比较调节剂下玉米粒收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品种HK处理的秃尖长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下降12.08%和7.78%,百粒重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分别增加4.88%和3.65%。灌水量对2个品种的产量、WUEY、总损失量和总损失率影响极显著。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灌水量对豫单9953的破碎率表现出明显互作效应。籽粒含水率与耗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登海605,r=0.885**;豫单9953,r=0.872**),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登海605,r=0.527*;豫单9953,r=0.683**)。兼顾节水增产和粒收质量,推荐8~9片叶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水分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65%~70%、喷灌定额45mm作为黄淮平原井灌区夏玉米适宜田间栽培及灌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作用下产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不同玉米品种寻找出其最适的化控剂,以6 种不同的玉米杂交品种为主因素,以5 种不同的玉米化控剂处理为次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处理下各小区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协玉5 号’品种在化控剂处理下产量增加较其他品种显著,‘协玉3 号’品种不适合化控处理;玉黄金、矮壮素化控剂以及喷水处理并不能显著提高产量,高玉金对产量增加有负效应;同时,‘协玉4 号’、‘太玉339’品种喷矮壮素能提高产量,‘协玉5 号’、‘先玉335’品种喷玉黄金能增产。化控剂对提高玉米产量作用不明显,不同的玉米品种适用不同的化控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高温和干旱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持续干旱和持续高温3种处理,探求干旱区高温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处理下,春玉米苗期缩短9~13天,穗期生育间隔延长6~12天,花粒期不完整;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3~8天,无法正常灌浆成熟。(2)持续高温处理,春玉米前期生长快,抽雄后高度不再增加;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生长缓慢,拔节期之后植株高度显著偏小;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单株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拔节期之后均较对照偏小。(3)干物质分配率在持续高温处理中呈现茎>叶片>叶鞘,在持续干旱处理中呈现叶片>茎>叶鞘,穗很小,造成经济产出少,而在对照处理中呈现穗>茎>叶片>叶鞘。(4)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下含水率呈现叶鞘>茎>叶片。受高温和干旱胁迫,产量不保时,抽雄期进行粮转饲较合适。本研究可以为科学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张掖制种玉米关键生长阶段气象因子适宜指标,确定影响品质的主要气候条件及关键因素,探讨了张掖制种玉米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利用张掖国家基准气候站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2020年热量、光照、降水气候条件及诸因子对制种玉米主要生长期的影响,最终对张掖制种玉米进行气候品质等级认证分析评估.结果 表明,2020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