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冠果苗木生长与土壤含水量间关系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燃油原料植物——文冠果苗木的冠幅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使用由原野服务器自动获取的土壤水分及实际测量数据,首先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然后对逻辑斯蒂和理查兹模型进行比较,同时用3次多项式拟合土壤水分、生长日期与单日冠幅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度量误差模型在自、因变量样本测定存在误差时能够明显提高参数估计精度;理查兹模型在文冠果苗木生长模拟中表现良好;苗木早期生长需要更充足的土壤水分,并且单日最大冠幅生长所需要的最佳土壤含水率随着苗木生长日期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本农田的定义与概念,分析了基本农田的划定,从制定规划、加强审查、监析管理、农田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在Enterprise AS4平台下NIS服务器的配置与实现.NIS(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的目的是让网络上许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份数据的设定信息,NIS最早是由SUN Mierosystems在其SUN OS中所使用,后来被广为应用在各种的UNIX平台.NIS是集中控制几个系统管理数据库的网络用品,简化了UNIX和LINUX桌面客户的管理工作,客户端利用它可以使用中心服务器的管理文件.在大型的网络环境中,NIS服务器使用Master/Slave主从架构.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是当前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点和前沿课题。本研究首次提出建立原野服务器系统模型,即将采集到的湿地环境因子参数进行基于ARM的数据融合,将数字视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融合,同时通过以太网接口接到服务器,以解决模拟微波系统在频率资源分配、频率占用以及电波干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解决数据的前端预处理问题,也可以在一个频率段内迅速扩展视频监视系统,在中央控制中心得到效果较佳以及稳定的图像和数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1964年国会通过的《原野法》,全国原野保护系统(NWPS)目前管理的原始荒野面积共约9500万英亩,其中国家公园3910万英亩,国有林3400万英亩,野生动物保护区2070万英亩。将来受保护原野可能增加到2亿亩。原野具有生态、游乐、科研和教育价值,是地球上保护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和优质水资源的重要“战略据点”。管理的目的在于监测、保存和重建原野系统,永保其原野特质及自然进程不受侵扰,当前需要使分散的管理机构协调一致,强化监测、科研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徐磊  李滨 《森林工程》2013,(3):79-82
为了能够准确、实时地对农田温度进行采集和监测,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率,设计一种远距离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DS18B20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测量,通过CC2430芯片实现数据的传输,并通过串口通信发送至服务器,用户端可通过检测软件进行监控和查询,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温度的远程监测。实验不仅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得出数据更新与无线节点测量距离的关系,为精准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集中部署的服务器越来越多.提高服务器管理能力、降低运维成本、保证数据中心稳定、有序、高效运行,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Vmware vSphere 5.0企业版在四川林业外网平台上的部署,详细介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林业上的实践运用,探讨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平台在资源动态配置、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的积极作用,为行业整合服务器资源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说明数据同步软件的配置与服务器的维护方法,并介绍了其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把爱交给青山,生生世世有缘,把爱交给绿水,生生世世无怨……"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活跃着一支年轻而又英勇善战的战斗群体: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官兵.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学评估系统是基于两层结构的C/S模式,由于不能满足大信息量处理及远程服务需求,该模式已暴露出大量的弊端,应运而生的基于3层结构的B/S模式由于其开放性和远程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C/S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南林学院教学评估日常要求,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教学评估管理系统设计思想;介绍了系统方案、系统结构、系统功能;讨论了相关的实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围绕远程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这一中心,对系统前端用于现场数据采集的网络传感器节点设计和系统后端的机械故障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远程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感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控系统以ADuC841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实现了单片机与RTL8019AS网卡的硬件电路连接,开发了应用于工业现场监测的网络传感器节点.该网络可以通过Internet响应远程客户端指令,并根据指令要求将现场已部署的传统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高速采样存储,再以Internet为物理通道,将数据打包回送到相应的远程客户端,从而完成远程客户端与监测现场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3.
由于林火监测方式多样、信息标准化程度低、林火监测技术自成体系等原因,很难实现各林火监测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尤其是对林火现场的实时监测很难达到理想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建设思想,综合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无线射频传感器网络监测和自动气象站监测等多种林火监测平台,建立一个松散耦合的森林火灾火情监测的协作运行体系,并进行了一次林火现场点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多智能体的思想建立的松散耦合林火协作监测体系可采集丰富的火场数据,实现对火场多方位的描述,为林火现场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论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森林生物物理和化学参量估计以及森林健康状态遥感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对高光谱遥感植被应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对我国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的未来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对生产现场热磨制浆系统的有效检测,提前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开发了热磨制浆系统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设备诊断技术相结合,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InTouch10.1组态软件为开发平台,对热磨制浆系统现场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和实时反馈。运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SQLServer和CLIPS专家系统工具建立相应的故障诊断规则,实现热磨制浆系统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热磨制浆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和对故障的分析能力,可满足用户对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阐述了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目视地面调查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回顾并总结了近20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面向对象的退耕还林造林效果遥感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2002年的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高空间分辨率(以下简称高分辨率)遥感(Quick-bird-快鸟,分辨率0.6m)为信息载体。运用严格的传感器物理模型对快鸟预正射影像进行正射处理,采用Median滤波、Gaussian滤波和均值滤波三种滤波技术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信息提取技术,提取退耕还林地树冠特征值,进而计算退耕还林造林保存率。研究结果表明:由遥感数据自动提取的树冠尺寸(直径)在1.2m以上,平均保存率为85.11%,精度达到了89.837%。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研制了基于以太网的房间温度,湿度,烟感度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参数检测仪和远程监测软件,在需要监测的环境中安装环境参数检测仪,在远程监测计算机上安装远程监测软件,在监测软件上发送环境参数采集命令给环境参数检测仪,环境参数检测仪收到采集命令,采集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烟感度数据,发送给监测软件。在远程监测软件上还可以管理和维护整个环境参数检测仪网络,基本实现了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9.
胡杨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建群种与生态恢复的指示器,是遏制土地荒漠化和保护群落稳定结构的天然屏障.仅依靠人工调查对荒漠河岸林进行监测已不能满足当下维系塔里木流域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成为当下胡杨种群监测识别的重要手段.就沙漠干旱地区胡杨叶片色素高光谱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了概括,并经过对有关论文内容的总结与数据的梳理,明...  相似文献   

20.
Width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of a shelterbelt. Traditional methods to acquire this width are mainly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 which is impractical for monitoring shelterbelts at regional scale.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nalyzing linear objects, but they are not directly applicable to width detection of such objec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relationships among vegetation fractions retrieved from SPOT5 remote sensing imagery with 10 m × 10 m spatial resolution, shelterbelt area, and shelterbelt width in one pixel.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recognizing shelterbelt width from a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central western Jili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 was validated by field measurement data and measurement from an aerial image of 0.5 m × 0.5 m spatial resolution. Mean absolute error was 2.40 and 2.73 m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its accuracy is acceptable. The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method for monitoring shelterbelt width across large spatial scales and an accurate input parameter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helterbelt porosity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