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e simulated the eff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GMHT) crops on weed populations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seed-eating birds. We predict that weed populations might be reduced to low levels or practically eradicated, depending on the exact form of management. Consequent effects on the local use of fields by birds might be severe, because such reductions represent a major loss of food resources. The regional impacts of GMHT crops are shown to depend on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GMHT crops by farmers covaries with current weed levels.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8):2346-2358
Transgene escape could lea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establishing wild population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ompeting for survival space with weeds. However,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gene in rice will al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gene plants and weeds and induce undesirabl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are poorly understood. Thu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weed competitiveness and assess the ecological risk of transgenic Bt rice under herbicide-free and lepidopterous pest-controlled environ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weed–rice competition in the direct-sowing (DS) field was earlier and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the transplanting (TP) field, which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iomass and yield in DS. However, conventional Bt and non-Bt rice yiel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weed number, weed coverage ratio, and weed diversity of conventional Bt ri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Bt rice at the early growth and mature stages, especially in DS plots, suggesting that Bt traits did not increase the weed competitiveness of transgenic rice and had no negative effect on weed diversity. Grain yield and weed number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hybrid rice lines, but those differences were insignificant between Bt and non-Bt rice. The number of insec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eeds in hybrid rice plots, whereas the insect number and diversity did not displa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t and non-Bt rice.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risk of transgenic Bt rice is comparable to non-Bt rice.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大鼠部分亚慢性毒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选用离乳的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在日粮中添加中等剂量的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90d的全食物饲喂,检测大鼠生长性能、尿液及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饲喂30%和50%转基因玉米日粮组的大鼠的各周累积体重和平均每周日采食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饲喂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尿液参数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大鼠的尿比重均在正常的生理值范围内,平均为1.0000~1.1580g/ml;饲喂转基因玉米组大鼠的心脏、脑、脾脏、肝脏、肾脏、胸腺的相对重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与常规非转基因玉米具有相同的生物学营养等价性。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植物潜在的生物入侵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和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问题的研究发现,转基因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本来不存在的外来物种,由于其自身的生态幅宽、繁殖能力强等竞争优势,可以通过花粉散布、种子扩散和杂交等途径造成外缘基因的逃逸,从而导致其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不同国家/地区获批数量的逐步上升,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产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因转基因产品低水平混杂(low level presence,LLP)问题而导致贸易中断的风险不断增加,我国农业产业的多个方面都将受到影响。2020年1月,中美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对转基因产品LLP情况做出了相应要求。从全球转基因作物应用情况出发,根据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贸易情况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分类,分析了主要国际组织及各进出口国/地区的LLP定义和相关政策,并为我国制定LLP相关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飞雨 《农学学报》2022,12(7):89-93
为控制转基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链条上的风险,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或规定。笔者通过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分析现阶段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制的优缺点,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标准体系管理缺乏协调统一、检验检疫水平有待提高、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增强标准体系管理的协调性、提高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水平、加大转基因科普宣传力度、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面积只占世界的1%,并且只是转Bt基因抗虫棉,这是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相对滞后所致。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类不曾食用过的基因,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应用能否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安全性评估的两个方面。生态评估是估测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及种子扩散能否形成遗传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作物本身或近缘种能否成为超级杂草;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新产品能否导致食品的致敏性,以及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致敏性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与动物健康是否有害评估的重要方面。应深入开展安全性研究,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实际的评估程序和手段,使转基因安全性将不再是制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韩学波  韩生银  马慧  王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57-19058
[目的]检测市售马铃薯转基因成分。[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分别设计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pro-moter from canliflomer mosaic virus,CaMV 35s)和胭脂碱合成酶3’转录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 lerminator,NOS)作为特异性引物,然后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根据扩增后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可分析出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10份马铃薯样品中5份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占检测样品的50%。[结论]由结果推断出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马铃薯占总马铃薯销售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因此,完善适合公众普遍参与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分析了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转基因风险交流的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并从研发者、管理者、社会公众等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的客观需求,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相互配合机制。提出了完善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李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54-1185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目前人们既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面对可能存在的粮食危机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进行阐述下,重点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存在的伦理困境,试图找出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以基因改造木瓜为例,探讨分析农户环境意识对种植基因改造木瓜作物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环境意识对基因改造木瓜的特性认知有不同的影响;在基因改造木瓜不同特性前提条件下,农户环境意识与种植基因改造木瓜的意愿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12年种植面积达1.7亿hm2。其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保护环境、提高粮食营养品质以及方便的获取药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转基因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是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要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另外有非期望效应和肠道健康评价作为补充,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规避及大力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手段。凡是经过了安全性评价,获得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有安全保障,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3.
曹暕  马克  李华 《农业展望》2013,9(1):65-6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农产品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与此同时,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愈演愈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城镇居民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进行了调查,找出影响其对转基因农产品认知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对转基因农产品错误认知的对策,最后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陈丹文  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200-203
为研究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等信息,并利用人口统计学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差异化的宣传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导致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及态度差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日渐宽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以下简称转基因鲤)和鲤的精巢组织结构和发育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组织结构基本上相同,都属于壶腹型精巢,精巢壁由两层膜构成,外层为腹膜,内层为白膜,二者精小叶的排列都不规则,每个小叶由许多精小囊组成。精子发生增殖、生长、成熟整个发育过程都在精小囊中进行,精子成熟后从精小囊进入小叶腔内。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子的头部直径分别为2.60±0.026μm;2.58±0.024μm。性腺发育观察,7月份时在转基因鲤的精巢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占多数;鲤鱼精巢中以精原细胞为主。8月份时转基因鲤精巢中精原细胞明显减少,而精母细胞开始增加,并有少量精子细胞和精子出现;鲤鱼精巢中也发现精子细胞和精子,9月份时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中大多都为精子细胞和精子。通过对7~9三个月雄性发育程度作T检验,二者鱼的雄性性腺每个月发育程度有所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组织结构基本上相同,转基因鲤与鲤鱼精巢发育都能达到性成熟,性腺发育程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转基因植物所带来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豆中有很多是转基因大豆,它是否对人体健康、我国大豆品种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论述了世界转基因大豆的现状、优缺点和引发的争议,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esticide use and increase yield in crop production. However, the benefit from reducing pesticide use varies substantially among farmers.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knowledge of GM technology and pesticide use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papaya (GMP) production. Based on a survey of 223 farms in three main papaya production provinces in 2010, the data show that almost all papaya planted in 2009 was genetically modified. However, only 28% of papaya farmers knew that they planted GMP, and 55% of them did not know GMP is resistant to 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 Further analyses using the general least squares (GLS) method show that farmers’ knowledge of GMP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ir pesticide use, and potential gain from GM technology is far below its full potential.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范围内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应用,中国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数量逐年增加。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应依法进行,应从中国国内法的角度探讨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法律规制。虽然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规制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法律体系,但是现行法律体系在立法效力层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农业转基因生物追踪制度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从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增加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类型,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追踪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面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法律体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的一种新型食品,其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文章从转基因生物的生长环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转基因食品的处理过程、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并根据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整合的分子特征和转基因食品本身的特性,编制了一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转基因大米情况普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转基因大米进行了定性检测,对安徽省转基因大米进行了普查评析,并就加强转基因大米的宣传和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