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镇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治理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京津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数字经济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2—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了区域创新与信息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长三角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借助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的创新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度差异很大,总体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该区域核心大城市的创新水平略滞后于信息化水平,中小城市则相反;地区创新投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促进创新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而教育水平和开放水平则不明显。基于此,该区域应当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兼顾地区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10—2019年滁州市各区县(市)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滁州市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受地理交通区位、区域人口素质、公共资源配置、生活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投入的影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协同发展水平,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辽宁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等级由低度协调发展为极度协调;评价指标中的城镇与农村人口之比的灰色关联度最高,且正向影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宝鸡市中东部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壤植被干旱指数和基于变异系数法提取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耦合测度模型。通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测度体系,对宝鸡市2000~2018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2000~2018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指数从2000年的0.38上升至2018年的0.56;城镇化水平地区存在差异且发展不平衡;宝鸡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城镇化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各县区的协调发展状况得到改善,城镇化发展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向好。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以及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生态环境指数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由0.0116提升至0.7856,两者间关系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应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发展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高,耦合协调度也由中低度协调发展为高度协调,但是,2010年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武汉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介于0. 347~0. 500之间,处于较低协调发展水平的拮抗阶段;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涵盖高度、中度、低度3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占15. 79%、68. 42%、15. 79%,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相关联系.通过构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发现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正向耦合中的拮抗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短板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当地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mall temperate lakes (<20 square kil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mixing depth or epilimn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ight penetration measured as Secchi depth. Clearer lakes have deeper mixing depths. This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greater penetration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lakes and enclosures with high water clarity. Data show that light penetration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of algae as indica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 of plankton size distribution (slope) and Secchi depth. Larger or steeper slopes (indicative of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small plankt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llower Secchi depth. In lakes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planktivorous fish, water clarity or light penetration is reduced because large zooplankton, which feed on small algae, are reduced by fish predation. The net effect is a shallower mixing depth, lower metalimnetic temperature and lower heat content in the water column. Consequently, the bio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can change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heat content of small lakes by modifying ligh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