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3年茎蘖动态分析表明,高沙土麦作区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基本苗180~270株/m2情况下,播后25~30天茎蘖达到预期成穗数390~450株/m2;小麦产量由主茎及主茎1叶、2叶、3叶产生的分蘖成穗构成。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水平为213.2kg/hm2,产量为5782.5kg/hm2。拔节期施用NPK三元素肥料具有显著提高实粒数,增加千粒重等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沙土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茎蘖动态分析表明,高沙土麦作区在10月底一11月初播种,基本苗180—270株/m^2情况下,播后25—30天茎蘖达到预期成穗数390—450株/m^2;小麦产量由主茎及主茎l叶、2叶、3叶产生的分蘖成穗构成。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水平为213.2kg/hm^2,产量为5782.5kg/hm^2。拔节期施用NPK三元素肥料具有显著提高实粒数,增加干粒重等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是由所选品种的遗传特性与环境共同决定的,正确选择小麦品种,合理地安排生产的各个环节,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产小麦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0年,应用15N研究了山东省高产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增产效应。两年各处理的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高产小麦施用氮肥的增产作用,既决定于小麦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又决定于氨肥对小麦产至的生产效应。每公顷施纯氮187.5kg,其中1/3作底肥,2/3作沟追肥,是高产小麦较为合理的施肥技术,我们应用此技术,小麦产量两年分别达到7747.5kg/ha和8251.5kg/ha。  相似文献   

5.
优质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而栽培措施对优质小麦的品质影响极大。所以搞好优质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效朴 《土壤》1994,26(1):14-18,13
通过年几年在淮北地区几种类型砂姜黑土上多点的间试验和土壤,植物分析,探讨了在土壤供磷水平有所变化的条件下小麦高产对氮,磷,钾肥的反应及其需肥规律,并针对土壤养分水特点提出了适当地节磷补钾的小麦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7.
煤生0308于2008年4月28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08004.该品种兼超高产稳产于一体,是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中增幅最大的品种.根据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对煤生0308的主要农艺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小麦种植为例,从小麦的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青岛市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0%左右。在小麦生产上调整品种布局,从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下的品种分布,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地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更替,可增产5%~10%;反之,则会减产10%以上。为保证小麦品种合理更替,对青岛市8个主要高产优质品种进行了连续试验示范,对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经济产量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为进一步搞好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陕西省农户小麦施肥调研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明确陕西省小麦施肥现状,对陕西省小麦养分资源管理进行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个小麦主产区一年一熟区渭北旱塬和一年两熟区关中平原连续5年进行农户施肥调查。【结果】渭北旱塬小麦产量由于年季间降水不均表现出低而不稳的趋势,年均产量3473 kg/hm2; 关中平原由于补灌小麦产量年季间波动较小,年均5882 kg/hm2。渭北和关中绝大多数农户施氮过量,渭北20.2%农户施氮偏高,43.5%很高,施氮合理的仅占29.7%,偏低的占4.6%,很低的仅有2.0%,氮肥平均用量为N 197.6 kg/hm2; 关中20.3%农户施氮偏高,37.5%很高,施氮合理的仅占17.5%,偏低的占14.2%,很低的仅有10.5%,平均施氮量为N 199.2 kg/hm2。陕西省农户磷肥投入总量基本合理,但投入偏低和偏高并存,渭北磷肥平均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12.0%,偏低的占41.5%,很低的10.7%,偏高的26.7%,很高的9.2%,磷肥投入平均P2O5123.4 kg/hm2; 关中磷肥平均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14.3%,偏低的占27.2%,很低的13.8%,偏高的31.0%,很高的13.7%,平均为P2O5 141.6 kg/hm2。渭北旱塬小麦钾投入平均K2O 32.9 kg/hm2,关中平原为K2O 37.3 kg/hm2,渭北和关中超过90%农户钾肥投入不足。陕西省冬小麦养分投入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渭北和关中冬小麦氮素平均基施量为N 189.9和185.4 kg/hm2,占氮素总投入的96.1%和93.1%,追施量N 7.7和13.8 kg/hm2,仅占3.9%和6.9%。陕西省冬小麦氮磷养分投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渭北和关中有机肥投入的氮素平均仅有N 4.7和3.1 kg/hm2,仅占全部氮素投入的2.4%和1.6%,P2O5平均2.4和1.7 kg/hm2,占1.9%和1.2%,而化肥投入的氮、 磷相对较大,渭北和关中氮素平均N 192.9和196.0 kg/hm2,P2O5平均120.8和139.9 kg/hm2来自化肥。渭北N、 P2O5 和 K2O平均PFP(化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0.0 kg/kg、 33.3 kg/kg和83.5 kg/kg; 关中PFP分别为36.8 kg/kg、 53.9 kg/kg和131.8 kg/kg。陕西省渭北旱塬冬小麦基肥中尿素和碳铵是农户较为喜欢的氮肥品种,平均有55.7%和47.2%的农户选用; 而关中农户较为喜欢的氮肥品种为尿素,有42.8%农户选用。普钙是渭北农户较为喜欢的磷肥品种,平均有50.2%的农户施用; 而关中农户较为喜欢的磷肥品种为磷酸二铵,有40.2%的农户施用。复合肥施肥面积逐年增加,渭北和关中平均有30.8%和40.2%的农户施用。有机肥施肥农户较少且在逐年下降,渭北和关中由2008~2009年的10.0%和11.7%减少到2012~2013年的0.8%和0.8%。【结论】陕西省农户小麦施肥存在氮肥过量,磷肥施用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重视不足,有机肥投入偏少,追肥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云阳县通过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全面落实"一推三改"配套增产技术措施(即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提高了玉米生产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化工、医药等多种行业,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力发展玉米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种植占比较大、种植区域较广的农作物,在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玉米高产与否与玉米栽培施肥的合理性有很大关系,在玉米高产种植上,施肥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玉米高产种植的施肥技术,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进一步精准施肥,提高质量、产量。  相似文献   

14.
高产香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肥力较高的老蕉园进行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造蕉氮肥用量达到1000kg/hm2以上及氮钾肥施肥比例N K2O为1 1 15时,香蕉抽蕾提前,蕉果农艺性状及品质较好,产量达到52 5t/hm2的高产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施钾比例的增加,香蕉的营养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农艺性状及品质均变差,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在土壤Mg/K=1 37的情况下增施镁肥,香蕉的营养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蕉果的农艺性状下降,但固形物与可溶糖含量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降低;施用硫肥对香蕉的生长及产量影响不大,但由于增加了肥料成本而使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河南省新乡市种子部门陆续引进了部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和推广,目前大部分都成为新乡市种植优质强筋强筋小麦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梁平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小春作物。随着旱地耕制改革的推进,"小麦—榨菜"复合种植模式因经济效益好,在渝东北地区的应用面积日渐扩大。以当地常用品种作对照,开展"小麦—榨菜"模式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群体结构、抗性和产量性状等。试验结果:渝麦13号的综合抗性良好,群体结构合理,产量最高,为294.05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适宜"小麦—榨菜"复合种植模式的优良小麦品种。试验还发现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小麦—榨菜"复合种植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首要措施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7.
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生物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吸收不同,不施氮时,小麦生物量、植株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氮高效品种>氮低效品种.施肥方式影响小麦氮素吸收,对于不同小麦品种,均表现为侧深施较混施有利于氮素向小麦转移,且侧深施肥具有氮肥利用率高、氮素损失少、土壤残留多等特点,不失为小麦的一种良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建国 《土壤》1961,4(8):61-64
三年来我院小麦取得了连年丰收,主要是认真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的综合丰产技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小麦施肥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点病,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性、气候条件及土壤菌源基数等因素的制约外,麦田的栽培环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产香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肥力较高的老蕉园进行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造蕉氮肥用量达到1000 kg/hm^2以上及氮钾肥施肥比例N:K2O为1:1.15时,香蕉抽蕾提前,蕉果农艺性状及品质较好,产量达到52.5 t/hm^2的高产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施钾比例的增加,香蕉的营养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农艺性状及品质均变差,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在土壤Mg/K=1.37的情况下增施镁肥,香蕉的营养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蕉果的农艺性状下降,但固形物与可溶糖含量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降低;施用硫肥对香蕉的生长及产量影响不大,但由于增加了肥料成本而使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