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杨干象鼻虫(Cryptorrhynchus lapathiL.)是杨树枝干的毁灭性害虫,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陕西等省。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其次为害柳树,以加拿大杨、中东杨、沙兰杨受害最重。辽宁省的发生面积达60多万亩,被害严重的铁岭、鞍山、辽阳等地区,有虫株率最高达70%以上,造成林木千疮百孔,林相残缺不全,对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速生  相似文献   

2.
1981年春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平原林场调查到柳椭圆跳甲[Crepidodera pluta(Latreille)],严重为害杨、柳苗木枝芽和嫩叶,两年生龙须柳和北京杨虫株率分别为97%和72%,受害芽多干枯脱落。该跳甲以成虫在苗圃中、幼树下的枯枝落叶、杂  相似文献   

3.
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属鞘翅目,象甲科。杨干象是杨、柳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过去在我省未见公开报道。今春在我所实验苗圃杨、柳林内该虫严重发生,以幼虫在3年生以上的杨、柳树枝干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道为害,破坏输导组织,使植株因营养、水分受阻而树势衰弱,轻者造成枝干干枯,重者能使整株死亡,给林木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幼树成林。据我们调查,该虫在苗圃发生面积40余亩,其中有8亩沙兰杨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88.5%,其中干枝枯梢的占49%,死亡的占19%,平均每株虫口密度4头,最高达34头。其余20  相似文献   

4.
杨树白潜叶蛾的生话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分布与危害杨白潜叶蛾(Leu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haffer)属鳞翅目、潜蛾科。原分布在东北、华北等省一带为害多种杨树,是杨树幼苗、幼树的一种较严重的害虫。幼虫在叶表皮下潜食叶肉,使叶面形成棕褐色虫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生长,严重的时候,使整株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5.
我旗自1980年首次发现落叶松叶蜂为害以来,到1985年统计,发生面积达7677亩,占成林面积的100%.落叶松叶蜂为暴发性害虫,发生林地内有虫株率达到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可达139头/株.最高可达1000头/株,可将针叶全部食光.1年后即发生枯梢现象,连续严重被害3年的林分可成片枯死。该虫不但为害成林,也为害幼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庭园经济的发展,在安徽省凤台县大山乡灯塔、龙潭村,阜南县三塔乡李小郢村等果园里,一种严重为害梨树的梨瘿华蛾猖獗发生起来。凤台县大山乡共有果林1800多亩,梨树面积占2/3。笔者在大山乡的灯塔村梨园多点调查,梨瘿华蛾平均虫株率达63.8%,虫枝率74.2%,最高达92.7%。凡遭受该虫为害的梨树座果少、果子小,5~7年生幼树如不整枝,则整株布满幼虫瘿瘤,成为发育缓慢的小老树,全乡因该虫为害造成梨果严重减产,每年至少损失50t以上。  相似文献   

7.
松黑叶蜂主要为害油松和华山松幼林。1963—1964年,该虫在陕西黃龙山林区大量发生,为害严重,轻者针叶被食残缺不全,逐渐枯黄;重者针叶食光,树木死亡。据发生年份的调查,黄龙山北寺山林场受害的500亩油松幼林,有虫株率均达100%,而且虫口密度和受害程度也逐年俱增。1964年的株平均虫口密度较1963年增加了6.9倍;1964年,因針叶全被取食而致幼树死亡的百分比较1963年增加了4.7%。同时,受害树木的高生长也逐年下降,受害严重较受害轻微的树木高生长,三年中相差80.6厘米,仅1964年一  相似文献   

8.
一、分布及危害 杨网蝽(Stephanitis sp)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分布,为害严重。我区主要分布在许昌、鄢陵、临颖、舞阳、郾城、襄县、鲁山、宝丰等地。在许昌地区林科所和襄县林科所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株平均虫口密度达万头。初步调查统计,全区杨树被害株率30%左右。主要危害I—72、I—69、I—214、沙兰杨、鲁伊沙等新引进杨树品种,也危害毛白杨、健杨、P—15A、柳  相似文献   

9.
雪毒蛾 Leucoma salicis Linnaeus 又名杨毒蛾,是“三北”防护林的大害虫,是杨、柳树幼林的大敌。该虫适应性强,繁殖快,为害重。仅四平地区发生面积40万亩,有虫株达97%,每株有虫34—116头。有的林班树叶被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造成经济损失。利用药物治虫成本高,每亩需1.40元;杀伤林内天敌,促使其它害虫猖獗为害,如杀死  相似文献   

10.
博尔塔拉州和博州垦区的各团场,现有人工林近20万亩,其中85%的面积是各种杨树品种,大部分是1—3年生的幼龄树。近两年受杨毒蛾为害普遍且严重,每年有20—30%面积的杨树叶子被吃光。今春发现大量杨毒蛾的越冬幼虫上树。据4月29至5月5日在84、89团场调查,2—3年生的杨树,有虫株率为80—100%,地面至树主干2米范围内的虫口密度,每株平均在10.9头,多的  相似文献   

11.
1999年8月,笔者在横峰县姚家乡发现一种象虫危害樟树,局部地段为害严重。整株樟树叶片几乎被吃光,危害株率达85%以上。经河南农业大学杨有乾教授鉴定为鞘翅目象虫科的大球胸象(PiazomiasvalidusMotschusuy)。据文献记载:该象虫国内分布: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安徽,江西属首次发现。大球胸象主要危害杨、榆、槐树、泡桐、桑、荆条、柳、刺槐、栎、柠条、核桃、苹果、枣的嫩芽、叶片。幼虫为害林木的幼根江西首次发现大球胸象危害$江西省横峰县森防站@刘发照  相似文献   

12.
一、发生与为害青杨天牛是杨树幼树的危险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杨树苗木、幼树和大树枝条,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入木质部,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被害处形成纺锤形虫瘿,易造成枝条干枯和风折,幼树树干畸形、树冠秃头状,严重影响树体发育及成材,甚至整株死亡。青杨天牛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乌盟四子王旗该害虫发生比较严重,发生面积占杨树分布面积的10%左右,其中严重为害面积达2500余亩。成片杨树林树冠干枯及死亡,个别发生地被迫全部平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生活史及习性以往资料记载该虫全国各地发生均为一年一代。…  相似文献   

13.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杨银潜叶蛾的危害、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与识别 1.危害情况:杨银潜叶蛾在我区发生普遍,主要危害小青杨、小叶杨、加拿大杨、中东杨、北京杨以及速生杨等,被害率高达100%。苗木及幼树受害严重时,几乎无一完整叶片,叶片后期皱枯,虽然不能导致苗木死亡,但严重影响苗木或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杨牡蛎介壳虫是通化市多年来杨树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在大面积速生丰产林中有所发生,就是在城区街道绿化杨树也普遍发现。据一九八三年来,在通化市二十多华里长的新华大街、建设大街两侧绿化杨树中调查,七至十五年生杨树,受杨牡蛎介壳虫为害较为严重,群集侧枝基部,并向上扩展,虫口密度大的树木,枝叶长势不茂,被害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山楂绢粉蝶(Aporia crataegi L.)又名树粉蝶、苹粉蝶。分布东北三省、内蒙、陕、甘、晋、冀等省(区)。为害苹果、山楂、梨、杏、桃、杨、柳、榆、落叶松等几十种木本植物。近几年来,东北中部地区,果园遭受该虫严重为害。苹果、山楂、梨有虫株达34—40.6%,每株平均有虫26—47头,最多110头。造成果树长势日趋衰弱,果实产量骤减、质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用药物防治,化钱多,效果差,杀伤天敌,污染环境,毒化果实,弊多利少。调查发现,山楂粉蝶有8种寄生峰,对抑制其为害,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叶霉斑病又称蝇粪病。此病在国内仅河南、陕西有过报导。近年来在我省晋中地区的一些苗圃广为发生,为害严重。以太谷县苗圃为例,1978年,群众杨被害率达90%以上,79年达100%。从一年生插条苗,2—3年生幼树,至10多年生大树都可受害,尤其对1—2年生幼树为害甚重,造成早期落叶,直接影响苗木生长和木质化,从而降低苗木质量。我们于1978、1979两年对此病进行了初步观察和防治试验。一、杨树霉斑病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上仅1、2个或少数几个病斑,病斑近园形,有明显边  相似文献   

18.
<正>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为鳞翅目舟蛾科。分布范围很广,自北方到南方,凡是有杨树种植的地方,几乎都有该虫为害。杨扇舟蛾不仅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树。其不仅为害时间长(在华北自春季杨柳长叶后的4月份至落叶前的10月份),而且为害重,严重发生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使成片的林木成为光杆,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杨潜叶甲(Zeugophlora scutellaris Juffr)是杨树叶部的一种重要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辽宁、内蒙、新疆、黑龙江等地,国外分布于苏联、瑞典、中欧、北美等地。寄主有小叶扬、小青杨、加拿大杨、朝鲜杨、中东扬等,以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部分,使叶部形成黑色的潜痕,取食面积大约占1/2—2/3,抑制了檀株的正常生长,使叶片早期脱落。近年来,这种害虫在黑龙江省的一些地区为害十分严重,我们在双城县的联兴、五家、单城、新星等林场对农田防护林进行了调查,发现被害株率超过  相似文献   

20.
杨干象虫(Cryptorhychus lapathi L.)是杨树幼树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由于其在于、枝内隐蔽为害,防治比较困难,现在生产上主要靠人工和化学药剂防治。为探讨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杨干象虫的途径,我们今年从外地引进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进行了较大批量的繁殖。对杨干象虫的幼虫和蛹做了室内致死和寄生率测定及模拟林间防治试验,并进行了多次林间防治试验。已初步看出应用天牛肿腿蜂防治杨干象虫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