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2016,(4)
正10月14日,在杭老专家、老领导、老茶人50余人又一次欢聚一堂,来到这西子湖畔风景秀丽的虎跑冷泉,参加由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主办、杭州茶家承办的2016秋·老茶缘钱塘茶会,共叙往日友情,共享茶人快乐。钱塘茶会作为省老龄办"银龄行动"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老茶缘为了进一步丰富在杭茶界老专家、老茶人以茶为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搭建的又一交流平台,受到茶界同仁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进一步丰富退休老茶人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茶人精神和茶文化。4月8日,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联合主办的2018春·老茶缘钱塘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茶学系、省农业厅,省茶叶集团等在杭退休老专家老茶人和中茶博的年轻茶人近60人参加。本次茶会主题:品龙井新茶,诵古今茶诗。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主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第六届香港国际茶展在香港隆重举办,来自印度、日本、斯里兰卡、伊朗等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茶区的近12000名参展商,展出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茶叶展品。此次展会,铁观音故里安溪组织了十几家龙头茶企参展,以谋加速国际化进程。安溪铁观音代表茶企金隆源茶业有限公司,展出的传统炭焙浓香型铁观音和创新铁观音一芽红,更是深受爱茶人的青睐。金隆源茶业传承百年世家金隆源茶铺,拥有金隆源茶叶专业合作社,会员近百户,在长坑乡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7日,在安溪西坪镇松岩村举行铁观音茶始祖魏荫诞生三百周年茶叶学术研究会.会议由省茶叶学会、省茶文化研究会,安溪县铁观音发源地文物保护管理小组主办,由安溪县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和安溪县铁观音研究所,安溪县西坪县松岩村村委会协办.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参会交流,内容丰富.这是一次富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铁观音探源盛会.  相似文献   

5.
一现在一些茶事、茶文化活动,常有“茶人”、“爱茶人”的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此两名词由来已久,溯本追源都出于唐代。“茶人”名词是陆羽所创,他在《茶经·二之具》说“”(即茶篮)时有“茶人负以采茶也”句,就是说陆羽称茶叶生产者为“茶人”。而“爱茶人”名词是白居易所创,他作《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氏一生为官、丰产诗人,他创造“爱茶人”一词是在以名泉烹饮佳茗时引发的。白氏爱茶是他官务之余的生活享受,即业余爱好。两名词的对象是有区别的。二“茶人”、“爱茶人…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9,(4)
正"谁能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懂茶人"。铁观音好喝难做,若能具有"观音韵",那更是茶叶中的上品。只有制茶师运用高超的制茶技术,加以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偶得。在"机制时代",手工茶坚守者甚少,"观音韵"已经难寻,然而在这条路上,仍然不乏有孜孜不倦的身影。人生如茶,茶如人生。魏月德走过的茶路,每一步印证着他与铁观音的不解之缘,从默默无闻到一代大师,他的人生也如铁观音般充满了苦、涩、甘、甜、醇、润、香、韵。  相似文献   

7.
铁观音栽制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铁观音茶叶市场年年看好,种植铁观音茶发家致富的比比皆是.铁观音茶虽能带来好的效益,但也有其"娇贵"的地方,管理需要精细,制茶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搞不好也难有好的收益.对于当前的铁观音热,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几个注意点,供新植区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缕缕茶香,花香鸟语,杨柳青青,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向我们走近.2016年4月24日上午,800余名茶人相聚在杭州茶都名园,共同迎接由浙江省茶叶学会、茶都名园和浙江大学等共同主办的2016浙江省敬老茶会. 敬老茶会是浙江省茶叶学会每年举办的大型传统茶会活动,今年已是第18个年头. 举办敬老茶会旨在通过这一平台让一些关爱茶叶的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共叙茶情,共促浙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叶》2021,(2)
正4月19日,2021"老茶缘"春季钱塘茶会在省联谊中心顺利举行。这是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的第二十次茶会。胡民强秘书长主持会议,在杭茶界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50余人到会。本次会议是以"我心中的钱塘茶会"为主题,回顾了钱塘茶会从2015年12月的第一次茶会至今20次茶会的点点滴滴。会上表彰了钱塘茶会的创始人刘祖生先生和宋少祥先生,在他俩的倡导下,钱塘茶会成为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茶为乐的快乐平台,并受到茶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们冲泡茶叶饮用,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清洁不卫生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则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掉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进一步丰富退休老茶人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茶人精神和茶文化。日前,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联合主办的2018春·老茶缘钱塘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茶叶集团等在杭退休老专家、老茶人和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年轻茶人近60人  相似文献   

12.
<正>茶叶是湖北省秭归县继脐橙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秭归县茶产业已人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产茶县。2013年12个乡镇种茶5337 hm~2,年产茶叶3700t。秭归县着力构建"以绿茶为主,红茶跟进,适当发展铁观音与白茶"的茶类结构。2011年2月从福建省引进无性系铁观音茶苗675万株,在泄滩乡徐家山、黄家山两村连片定植100hm~2。2011年底实地检查验收表明:平均成活率达到91.3%。2014年苗高平均60cm以上,且生长健壮,基本封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观音人参珍珠鲜茶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宗垣 《福建茶叶》2010,32(7):44-46
<正>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铁观音茶内销市场不断拓展,品饮铁观音的人群迅速增加。安溪茶农在销售市场上发现,外形色泽翠绿,内质香气高强,滋味鲜爽甘锐的茶叶,深受人们的喜爱。1996年以来,采用轻"发酵"工艺制出的乌绿圆紧、鲜香甘锐的铁观音茶叶成了市场的新宠。1999年以后,安溪茶农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安溪县是铁观音的主产地,安溪铁观音品质优异,条索肥壮紧结,砂绿明显,红点明,香气馥郁,带自然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具有独特的"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软亮匀整,青蒂绿腹红镶边。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一、音韵是区别铁观音与色种的标志"鉴尝茶叶,首重风韵。"铁观音香气馥郁芬芳,以自然花香突出为特点。铁观音的香型与芳香物质密切相关,是  相似文献   

16.
水仙茶是福建的一类传统乌龙茶,建阳是水仙茶的主要出产地。长久以来,与我国知名茶叶相比,例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水仙茶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在传播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水仙茶具有独特的气味与风格,深深的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未来发展上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建阳水仙茶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变动,及茶叶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营销风格等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促进水仙茶行业的发展,促进水仙茶文化的传播,探究水仙茶的加工特点,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学分析法对两种铁观音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表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溶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科学指导饮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依次用沸水冲泡2min、3mi n、5min后,每次所冲泡茶汤中的茶多酚浓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80-300μg/mL);同等冲泡条件下,茶氨酸与咖啡碱更易浸出于茶汤,儿茶素的浸出率高于茶多酚。铁观音茶经3次沸水冲泡后,影响茶汤滋味的儿茶素、茶多酚等成分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30%和10%左右,茶氨酸累计浸出30%左右,咖啡碱最高累计浸出50%左右,进一步印证了铁观音茶是一类较耐泡的茶叶。  相似文献   

18.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1,(12):27-29
最近几年在研究茶史时,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5,(12)
<正>2015年12月5日,为提高人们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深入了解与辨识能力,提高茶人素质,规范天津茶叶市场,促进天津茶经济发展,由天津市茶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5年天津铁观音斗茶大赛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为民间斗茶赛,共收取茶样近300份,经过筛选,最终35份茶样进入复赛和决赛。审评时,以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为审评依据,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大因子进行综合评定。在整个茶叶审评期间,会场周围同  相似文献   

20.
铁观音“音韵”,在不同的茶人,包括茶叶专家都有不同的表述。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广大茶人所认可的、权威的提法。看来这“音韵”何解,如何评断?这也正是铁观音魅力之所在。本文提出对铁观音“音韵”的看法,并阐述了“音韵”形成的条件和审评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