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郑州市有机肥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影响有机肥利用的因素,提出了有机肥利用的途径和对策。提出了提高有机肥利用率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业生物废弃物等制备生产的有机肥,以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特色,具有改良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等作用,符合农业低碳发展的要求,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有机肥对农业废弃物高利用率和能源低耗的特质,以及改善土壤肥力和微生态的能力,综述了有机肥在资源利用与环境友好方面的低碳发展优势,并且分析了有机肥肥效低下、制造和储运成本高、存在重金属和抗生素潜在污染等问题对发展低碳农业可能存在的影响;同时,基于农田系统碳氮循环分析了有机肥参与碳固存、温室气体排放与养分循环的情况,指出有机肥的土壤固碳性能与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分解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有关,而有机肥过量施用会促进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作者提出了促进有机肥产业低碳发展助力中国双碳行动的有机肥“四板斧”计划:一是对有机肥产业开展体系性低碳化改造,在其生产源头构建高效率、低能耗、有机循环、低污染的制造模式;二是在田间用肥方面鼓励精准施肥、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效率;三是在系统监管层面增加有机肥碳足迹评价;四是采取一系列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措施以控制农业系统碳...  相似文献   

3.
增施有机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本文通过对忻州市有机肥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秸秆还田、沼气发酵、发展商品有机肥是忻州市今后有机肥利用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土地肥力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单施偏施化肥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产业化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有机肥增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路子,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实施有机肥产业化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有机肥发酵工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后残留了大量的的废弃物,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工艺技术十分重要。笔者主要介绍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工艺,简述了有机肥发酵的分类方式、一般发酵工艺方法和有机肥发酵的基本原理,明确了有机肥发酵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有机肥发酵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国内有机肥发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农业废弃物发酵制备有机肥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原桂林地区有机肥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的目的是有效地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的产出.有机肥是一种来源广,养分含量齐全,肥效长,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土壤改良剂.利用有机肥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再利用和培肥土壤是中国农业特色之一.为了解原桂林地区有机肥资源状况,以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育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本文根据1990年至1994年对原桂林地区有机肥资源调查结果及2002年对本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生产和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本地区目前有机肥生产使用状况,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合肥市有机肥资源状况的调查,了解了合肥市有机肥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提出适宜合肥地区的有机肥资源利用对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农业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大力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着重分析了影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馆藏因素,管理、人才因素和经费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1.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情报化;2.服务形式多样化;3.馆际协作化。  相似文献   

9.
石岩  李妍  冯磊  吴迪  李冰 《天津农业科学》2024,(1):79-83+90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副产物和有机肥源,可以加工成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是农业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秸秆有机肥的产品特征,基于国际通用方法学,采用排放因子法,科学建立了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以天津市某农业园区作为示范,核算了区域内蔬菜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减排措施。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生产及资源化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机肥好氧发酵产生的CH4和N2O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较大,应采取改进好氧发酵装备结构、优化有机肥生产线的设备选型、提高成套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就近加工利用、采用节能型运输车辆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研究成果为精准掌握农业碳排放情况及评估农业减排措施的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绿肥在现代生态农业中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阐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与重要作用,分析推广应用有机肥的有效性,尤其是总结了经济绿肥的利用途径与技术模式,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优化肥料结构的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和化肥对盆栽番茄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以及化肥对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面积较大和产量较高的番茄进行盆栽控制性试验,设置等氮条件下3个肥料处理,即有机肥(M)、化肥(U)、有机肥和化肥各半(MU),以及对照CK(不施氮肥、种植作物)和CKN(不施氮肥、不种作物),对番茄产量、氨挥发、N_2O排放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MU、U、M 3个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与U、MU相比,M能够降低氨挥发损失62%和57%,降低N_2O排放量53%和69%。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为M(64.9%)MU(36.7%)U(23.7%),且3个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合氮素损失和作物产量,说明施用有机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番茄高产、降低氮素损失以及保证较高的氮素后茬利用率。考虑到气候条件、作物品种、肥料类型等的复杂性,还需要对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环境影响进行更多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当前集约化蔬菜生产中的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括叙述了有机肥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对水体、大气、土壤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介绍了目前所采取的管理应对措施和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的处置技术,并指出有机肥资源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长期绿肥翻压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影响,利用在江西丰城水稻田进行了8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不种植绿肥(CK)、不施肥种植绿肥(M)、施用化肥(F)和施用化肥并种植绿肥(F+M)4个处理下土壤SOC和D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SOC和DOC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季土壤SOC和DOC含量随深度变化可以用S函数描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8~0.966和0.876~0.975,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施用化肥或绿肥还田(F、M和F+M处理)主要影响了表层(0~20 cm)土壤的SOC和DOC,20 cm以下土层各处理的SOC和DOC差异不显著。绿肥还田(F+M和M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和DOC,而化肥处理(F)仅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与CK相比,M、F、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S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51.1%、80.9%、92.8%,M、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2.9%、46.2%,M、F、F+M处理的晚稻季表层土壤SOC和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66.6%、81.3%、81.2%和37.1%、10.8%、45.2%。表层土壤DOC含量随SOC呈线性增长,晚稻季DOC随SOC增长率要高于早稻季。施肥降低了土壤DOC/SOC,但施用绿肥减缓了DOC/SOC下降。可见,绿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提高,同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生态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乡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等资源的利用及研究现状,提出了制约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的若干问题,并从法律保障、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土来源的微生物群落,在利用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丙酮酸盐、柠檬酸盐及琥珀酸盐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Ⅲ)还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川、吉林和江西3种不同水稻土浸提液接种作为微生物群落来源,以人工合成的Fe(OH)3为惟一的电子受体,不同有机酸作为惟一碳源,在25℃厌氧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Fe(Ⅱ)生产量并对测定结果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对所有供试碳源均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活性,其对应的Fe(Ⅱ)累积量较高;江西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响应很低,且几乎不能利用丙酸盐进行Fe(OH)3的还原;而吉林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几乎不能利用琥珀酸盐作为电子供体。【结论】3种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对供试碳源利用上的不同,反映了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上的差异。3种微生物群落均能较快地利用丙酮酸盐还原Fe(OH)3,说明Fe(Ⅲ)还原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鹤壁市有机肥资源现状,分析了鹤壁市有机肥资源利用情况,指出鹤壁市有机肥资源利用存在秸秆利用率低、粪尿资源没有完全被利用、有机肥商品化生产规模偏小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发展有机肥工厂化生产、积极开展有机肥实用技术研究、进一步规范有机肥市场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养分利用潜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产量、畜禽饲养量等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2000—2020年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整理分析,结合2020年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探讨了秸秆和畜禽粪肥还田的养分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干基)主要来源于玉米(61.88%),2000—2020年秸秆的年均产量为1.38×108 t·a-1,畜禽粪肥资源(鲜基)主要来源于牛粪(52.44%),年均产量为2.87×108 t·a-1,玉米秸秆和牛粪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秸秆资源总产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2013年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畜禽粪肥的年度总产量相对稳定。以2020年秸秆和畜禽粪肥当年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该地区秸秆和粪肥理论上可提供的有效氮、磷、钾分别为1.16×106、3.05×105、2.13×106 t,对农作物养分需求的贡献分别为29.57%、38.28%、112.49%。研究表明,以秸秆和畜禽粪肥的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东北地区的有机肥资源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种养结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沼液浓缩的液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发酵是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然而发酵残余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成为限制厌氧发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液中富含养分及活性物质,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在农田承载力和运输成本的双重约束下,沼液浓缩制肥技术迅速发展。沼液浓缩不仅可以减少储存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沼液中的养分含量,复配成高品质有机肥,分离后的水还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现阶段的沼液浓缩技术及浓缩液利用现状,分析了不同浓缩技术的优缺点及浓缩液制肥潜力,并对沼液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Using the cotyledon of white clover as explants, the transgenic white clover lines 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PhyA gene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sted transgenic lines were al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ositive. The transgenic lines 1 to 4 were used for further Southern blot and Northern blot analysis. The lines 1 and 3 with higher level of PhyA expression were used to assay the phytase activities in root and its intercellular space. When the phytate was the sole phosphorus source, the phytase activities in root in lines 1 and 3 were 31.43% and 44.76%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CK),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phytase activities in the root intercellular space in lines 1 and 3 were 3.3-fold and 5.12-fold higher than those in CK, respectively.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plants, the accumulative P amount per plant, plant fresh weight, and plant dry weight were all much higher in lines 1 and 3 than in CK. Thus, it is clearly shown that ectopic expression of Aspergillus niger PhyA gen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bility for white clover to utilize organic phosphate under inorganic phosphate (Pi)-deficient condition. Translated from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7, 33(2): 250–255 [译自: 作物学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与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夏玉米季不同生育时期以无机肥(CF)为对照,测定秸秆(ST)、猪粪(PM)和沼渣(BR)3种有机物料等氮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并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物料还田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从对土壤总量影响来看,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PM、BR和ST处理分别比CF提高16.62%、9.14%和8.60%。从氮素形态来看,PM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扬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7.05%和75.86%;BR处理可以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土壤铵态氮提高16.83%。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T、PM和BR分别比CF高出15.76%、14.84%和17.85%。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来看,PM和BR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氮矿化速率,分别比CF高出33.53%和12.93%,ST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最低(0.03~1.06 mg/(kg·d))。就产量与氮肥吸收而言,PM处理玉米产量比ST处理提高8.10%,PM和BR处理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CF和ST处理。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但在土壤氮素形态和氮矿化速率上有差异。在3种有机物料处理中,沼渣处理最有利于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猪粪处理对于促进土壤氮矿化效果最佳,秸秆则显著减弱了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综上,猪粪和沼渣还田在提高土壤供氮能力、促进氮矿化与促进氮肥吸收上均显著优于秸秆,猪粪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