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河南省南阳市汉画馆王玉金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农业的重要实物资料。学术界对于山东、江苏、四川、陕北等地汉画中的农业图像作了较多的论述,而对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作探讨。一、牵牛图据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2.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简称麒麟岗墓)于1988年考古发掘,共出土110块画像石,150余幅画像,是南阳出土画像最多的汉画像石墓。墓室由一前室、三主室构成,前室、中主室、北主室墓顶除画像石板外,上面还有小砖券顶。南主室没有画像石板墓顶,仅有小砖券顶。北主室与中主室之间利用柱石和横梁形成格洞相通,中主室与南主室隔墙东端有一扇石门相通,南主室西部有小砖铺砌的平台。(1)综合墓室构造和画像配置等情况分析,北主室与中主室应为男、女主人墓室,南主室则为放置陪葬品的侧室。  相似文献   

3.
汉代牛耕画像石的出土区域,多属农业开发程度较低的汉代边郡地区,在汉代农业较发达的关中、中原、成都平原等地却鲜有发现。大体上表现出一种牛耕画像石分布与农业发展程度呈负相关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有二:其一,巨大的投入成本抑制了铁犁牛耕在内地的推广;其二,国家行为促进了铁犁牛耕在边地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汉画像石刻看银杏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汉画像石刻看银杏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陈永清井浩然在江苏北部的邳睢地区和山东南部的临沂、枣庄地区,银杏树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在这些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中有着生动的反映。1986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州汉画像石》一书,收录了...  相似文献   

5.
金爱秀 《农业考古》2012,(6):246-248
南阳英庄分布着不少画像石墓,其出土画像石内容广泛,长期以来被学界关注。1990年,《南阳两汉画像石》(1)公布的"斗鸡"画像更是引起了学界的探讨。学者撰文对其图像进行考释,对其寓意进行探究。(2)但笔者认为其中的图像考释和寓意探究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故撰文以辨之。为了便于比对分析,笔者首先将其图像简述如下:画像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后,四川地区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画象砖,其中反映汉代农业生活的画象砖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反映汉代农业生活的画象砖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迄今为止所出土画象砖的内容和题材来看,有水稻栽培、收获入仓、种麦采芋等画面,其数量虽不太多,但确是珍贵的资料。从雕刻手法来看,它们已和外省出土画象砖的相关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古朴的传统手法略有不同,而具有更为强烈的写实精神和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刻划了四川地区两千多年前农业生产的情景。这些画象砖大都出土于著名的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地区,这和该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蜀地自杜宇氏教民务农,开明氏初兴水利,到李冰治理岷  相似文献   

7.
庞博 《农业与技术》2014,(1):216-216
在我国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即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最终追求。立足长远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对以往的进步,同样,在政策与人民贯彻组织、信息技术培养等方面,仍然有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有关农业考古方面的文物资料,在四川屡有发现。1975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土桥地区的一座东汉砖石墓内的画像石,尤其引人瞩目,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该墓出土之两幅画像石,分别被嵌于墓之东、西两后室的后壁。东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296×285厘米;西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300×275厘米(每幅皆以拓片规格为准),堪称  相似文献   

9.
郭世玉 《农业考古》2004,(3):190-192
在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两汉时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两汉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淮海地区,则是当时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淮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达离不开牛耕的推广普及。随着牛耕的推广普及,这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反映到思想艺术领域,如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等。随着淮海地区农业考古的不断深入,在该地区发现了许多的牛耕画像石。  相似文献   

10.
从中短期来看,困扰中国农业政策制定者的困难包括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把占农业生产者主导地位的小规模农户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改善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等.从政策内容上看,我国应当建立一个农业发展综合支持体系.农业支持政策应当形成一个体系,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生产支持、农业营销支持和农业收入支持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石砖画像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画像石发展到汉代达到一个巅峰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技术精湛,图像内容清晰的画像石。济宁作为汉代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的产地,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画像石不仅技术精湛、故事内容详细、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画像石的一个全新的标本,本文以济宁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及区域特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济宁汉代画像石的画面特点。  相似文献   

12.
欧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同样存在分歧和利益碰撞。本文介绍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变化与演进,着重从农业发展与政策效应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国农业改革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全球暖化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之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严峻的能源危机与粮食危机重创世界经济体制,然而另一场巨大的资源争夺危机,已无声无息开启国际强权更尖锐的冲突危机。面对全球暖化日趋严峻,水资源安全是解决全球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中国大陆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使用地区,受制于资源禀赋如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约束,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都面临一个资源安全问题。随着中国大陆农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要求积极寻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本文以中国大陆农业政策模型为计量分析基础,为决策者提供低碳技术条件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政策分析工具;并为两岸农业交流提出政策建议,共同推进两岸未来农业合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画包括帛画、漆画和壁画,画像是指画像石。在汉画和画像的媒介中经常出现宴饮、庖厨、食品加工等反映饮食题材内容的画面,这些绘画媒介包含大量汉代饮食生活的历史信息。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饮食题材画像内容,并从食物构成、食品加工、烹饪技法和礼仪制度几方面入手综合研究,最终得知汉代主要以"五谷"为主食,"五畜"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采用烝、炙、熬、煎等烹饪技法,并有严格的饮食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很久远,但是直到燕秦汉时期才开始正式划归中原汉族政权统治。由于生态环境适宜,人文基础充分,历任统治者政策的扶持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该时期辽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铁犁耦耕的发展、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作物种植和贮存的进步等。同时,辽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频繁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呈发展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营养导向型农业国内外政策规划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国内重要政策规划提出为背景,分析我国开展营养导向型农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国际组织、相关国家两个维度,梳理和分析其在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规划与计划方面的内容与特点,与中国已有的政策与实践结合,提出发展中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政策建议。分析表明,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研究与磋商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与规划中充分体现全球性与系统性;以欧盟为代表的相关国家也已将地区协同、全球协同作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营养导向型农业中国政策和规划的制定需遵从国际准则并充分考虑地区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发挥;中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发展需在国家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上形成高度统一认识;中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发展需统筹全局力量,以系统思维开展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宏杰 《甘肃农业》2005,(10):109-11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既受自然条件限制又受市场供求关系制约的弱质产业,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旨在支持和发展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就我国现实来看,近几年财政对农业生产与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促进了农业生产市场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从现行的几种主要补贴方式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南阳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发展潜力巨大。笔者从南阳优质稻米发展现状,提出适合南阳地区区域特色的稻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以推进南阳优质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于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贡献。如今教育在国际竞争中越发突显出重要作用,而农业是一国之基础性产业,高等农业教育则为农业提供专业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的关键。中俄应抓住时代条件、地理条件、历史条件所给予的机遇,积极迎接俄式中国威胁论、高等农业教育合作甚少、办学层次低、语言障碍、人身安全等问题的挑战,最终实现中俄高等农业教育的协同共进,积极打造高等农业教育共同体。从宏观层面来看,中俄两国应签订相关的多边框架协议,制定相关政策和协同机制;从中观层面来看,中俄高等农业教育合作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微观层面来看,中俄高等农业院校应携手做出相向而行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投资总额呈几何倍数增长,这其中与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分析中国农业政策与农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预测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国家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及农业投资状况;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每个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最后,结合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农业政策及农业投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