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属于干旱缺水地区 ,约 330多万公顷农田位于年降水量不足 2 0 0 mm的出山口下游到沙漠边缘的冲积平原 ,目前因盐渍化影响作物生长的面积约 1 0 0万公顷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石河子垦区经过 3年试验取得成功 ,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 2 0 0 2年底 ,棉花滴灌总面积已达 1 2万公顷 ,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采用 ,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1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覆…  相似文献   

2.
棉花膜下滴灌生产优势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年 30团开始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新技术 ,目前已累计推广 2 0 0 0公顷 ,通过科学管理 ,节水一般在 40 %左右 ,增产 2 0 %,尤其在中低产田上增产幅度更大 ,一般在 30 %以上 ,并且出现了大面积公顷产皮棉 2 2 5 0 kg以上的条田。生产实践表明 ,膜下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省劳力、改良土壤、节约用地、增产增效等诸多生产优势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 4年的探索和实践 ,该项技术在本团已逐渐成熟 ,并被广大农户接受。1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1.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 ,缓和了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30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孔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农三师四十五团推广应用了膜下滴灌技术,经过2~3年的示范推广,与之相配套的水肥调控技术,已得到了初步掌握,使膜下滴灌技术发挥出了节本增效的目的。1常规小格田畦灌的水肥调控技术1 .1灌水。一般生育期灌水3~5次,平均每公顷每次灌量1 2 0 0~1 5 0 0 m3 。根据土壤质地、肥力、墒情以及棉花长势、长相来统筹安排。本着不旱不灌头水的原则,6月2 5日前后灌头水,二水与一水间隔1 0~1 5天,以后灌水间隔时间以1 5~2 0天为宜,保持田间湿润。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是在棉田实行节水高效灌溉方式(膜下滴灌)下,进一步考察不同间作套种模式对棉田的节水增产效果,并结合经济效益和水分效益,选择优化间作套种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方法2005年在河北省吴桥县安陵镇吕家寨村农田进行。供试品种为冀棉28。与棉花套种的作物选择了芝麻、绿豆、花生和辣椒,品种分别是冀芝3号,冀绿2号、鲁花11号和北京红。底肥每公顷施750kg复合肥,4月17日浇播前水,灌水量82.5mm,7月下旬随灌溉公顷追施尿素300~375kg,并除草和喷施缩节胺。棉花生育期内降水量299.1mm,共灌水75mm,分2~3次进行滴灌。试验设棉花…  相似文献   

5.
马骏 《中国棉花》2004,31(10):43
20 0 3年敦煌市良种场引进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示范面积 2 0 hm2 ,利用管道系统供水 ,使灌溉水呈滴状 ,缓慢、均匀、定时、定量地滋润作物根系 ,根系周围的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呈结合状态 ,重点示范推广膜下一膜双管节水栽培新技术 ,项目总投资 1 8万元。1节水效果地膜滴灌是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 ,将水通过滴灌系统及时向作物根区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 ,由过去浇地变为现在的浇作物 ,从而可避免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 ;同时在地膜覆盖条件下 ,土壤水分蒸发大大减少 ,因而节水效果显著。示范区全生育期滴水 1 0次 ,每次公顷用水量 375~ 45 0 m3 …  相似文献   

6.
吴建军 《中国棉花》2008,35(1):44-45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属于祁连山雪水灌溉农业区。年降水量36.8~176mm,年蒸发量2148.8~3140.6mm,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市区。灌溉是本市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用水量不断增加,本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此,2002年酒泉市从新疆石河子天业集团学习引进棉花膜下滴灌技术,2006年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666.6hm2。1棉花膜下滴灌应用效果分析1.1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增产效应。经对敦煌、瓜州、金塔3个植棉县(市)17个乡镇175户56.2hm2滴灌棉田实产调查,应用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7.
地膜棉花滴灌与常规灌溉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风梅 《中国棉花》2005,32(5):33-34
近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到 2 0 0 2年底推广面积已达 7万公顷 ,2 0 0 3年以后滴灌面积更是迅猛扩大。根据这几年的实地考察及成本核算 ,关于滴灌棉的作用及经济效益反映较大 ,现就滴灌棉与常规灌溉棉田作一比较 ,以便棉农作为参考。1滴灌棉省工、省力、节水常规灌溉棉田生育期开沟追肥 2次 ,每次每公顷按 2 1 0元算 ,共计 42 0元。北疆常规灌溉棉田全生育期总需水量平均每公顷 495 0 m3 ,按每立方米渠水 0 .5元算 ,计水费 2 4 75元。全生育期人工修毛渠、人工浇水等按每公顷 1 5个人工 (每个工日…  相似文献   

8.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1 997年 ,石河子垦区开始进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通过 3年试验 ,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措施和方法 ,并在全兵团植棉垦区推广。 2 0 0 1年兵团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发展到 4.3万公顷。为进一步了解棉花膜下滴灌的作物需水规律及相关机理 ,特别是水盐运动、施肥技术及膜下滴灌栽培适应的土壤含盐量范围等 ,2 0 0 2年进一步对棉花膜下水盐运动规律进行了试验。1试验方法1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石河子总场高新园区 3号地进行 ,面积 2 1 .3hm2 ,土壤为灌耕草甸土 ,质地中壤 ,前茬棉…  相似文献   

9.
农七师 1 2 5团 ,2 0 0 2年将棉花六项精准技术与常规技术整合、搭配和优化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引领了职工致富 ,增强了项目区棉花发展的后劲。1推广滴灌技术效益多2 0 0 2年 ,该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滴灌面积333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90 %以上 ,,每公顷增产皮棉 30 0 kg,新增农业产值 86万元 ,项目区人均新增纯收入 85 0元。 2 0 0 3年发展滴灌面积 833公顷 ,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2建设机采棉基地的成效实施机采棉是促进兵团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  相似文献   

10.
棉花高新技术综合集成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 ,农一师十五团种植的是高密度一膜 8行等行距和一膜 8行带状两种模式 ,并与之配套的是精密滴灌的配置。通过两年的栽培 ,单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 0 0 2年种植中棉所 35一膜 8行精密滴灌 2 0 0 0 hm2 ,公顷产子棉 5 70 0 kg;2 0 0 3年种植中棉所 35一膜 8行精密滴灌 30 0 0 hm2 ,公顷产 61 0 0kg。1棉花高新技术综合集成推广基本情况1 .1株行距配置。采用一膜 8行等行距和一膜 8行带状两种配置。全部用 2 .3m的超宽膜 ,一机两膜 1 6行 ,幅宽 5 .0 4 m。一膜 8行 ,平均行距 0 .31 5 m,株距9.5 cm和 1 0 .5 cm,理论株数为 :公顷 2 8.…  相似文献   

11.
朝阳位于辽宁省西南部 ,有 2 0 0多年植棉历史 ,80年代被国家定为长城外唯一的特早熟优质棉基地县。该县从 1 998年引进试种中棉所 2 7,当年多雨 ,生育期降雨 60 0 mm,1 999年干旱 ,生育期降雨只有 2 0 0 mm,两年试种 2 70公顷 ,各类土地条件均有种植 ,播期从 4月 1 5~ 5月 1 5日 ,有裸地也有覆膜 ,均表现比当地品种辽棉 1 0号早熟 ,优质高产 ,深受棉农欢迎。1 中棉所 2 7表现中棉所 2 7在朝阳株高为 65~ 75cm,生育期1 2 5~ 1 30天 ,比当地辽棉 1 0号早熟 5~ 7天 ,苗期、蕾期分别为 2 7~ 35天 ,2 5~ 2 8天 ,比辽棉 1 0号短 5~ 8天 ,…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灌溉农区 ,水资源极有限。水是新疆农业发展最主要限制因子 ,棉花是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者对新疆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 ,因此 ,棉花滴灌技术是新疆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膜下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它能在植物需水的任何时候和地点 ,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作物根部附近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土壤蒸发和农业用水的浪费 ,较常规灌溉公顷节水 30 0 0~ 45 0 0 m3。尽管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肥增产等方面具备很多优点 ,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宫市地处黑龙港流域 ,历年种植棉花 3.5万hm2左右 ,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 5 9%以上。但水资源匮乏 ,自然淡水资源总量仅为 30 85万 m3,人均、公顷均占有量分别为河北省平均值的 36%和2 9%,由于常年超采地下水 ,深层静水正以每年 2~3m的速度下降 ,形成严重的漏斗区。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促进棉花增产 ,是实现全市棉花产业化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棉田滴灌系统结构及布置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把滴灌带 (毛管 )铺于地膜之下 ,同时嫁接其它有关技术和管道…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三团利用国家项目资金 2 5 0 0余万元 ,实施了 4公里的总干渠和 4.8公里北干渠硬质、塑膜双层防渗工程以及 0 .5 2万公顷棉田膜下滴灌工程。该团预计用 3~ 5年时间对总干渠和 5 1公里长的南、北干渠陆续实施硬质和塑膜双重防渗工程。该年 ,三团总引水量 1 .8亿立方米 ,有效利用系数比 2 0 0 2年增长 0 .5 % ,在灌溉面积增加 0 .1 3万公顷的基础上 ,比上年节水 1 40 0万立方米。渠系硬质、塑膜双重防渗和滴灌工程的实施 ,缓解了地处灌区最下游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使农业增收 1 0 0 0多万元。这一系列节水工程的实施使三团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5.
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节水、省地,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棉花生产中继高密度植棉技术后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2002年引入博州地区,2003年推广666.7 hm2, 2006年发展到7280 hm2.2005年膜下滴灌棉田每公顷产皮棉2100~2250 kg,与浇灌棉田相比每公顷增产子棉750~1200 kg, 节本增效1500~3750元. 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在生产中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还不够完善, 存在一些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增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大田膜下滴灌技术自推广以来,种植密度不断提高,已从原来每公顷18.0万株提高到24.0万株,棉花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公顷1500kg提高到1800kg。因膜下滴灌棉花是可控栽培,使棉花发挥群体优势,棉花密度究竟达到多少才能够达到高产目的,发挥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整体综合效益,2004—2005年在农八师炮台试验站进行了试验,基本确定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1试验方法试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的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土质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下水位深3.0m左右,0~60cm土壤容重平均为1.49g·cm-3,田间持水量为25.0%,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7.
棉花、甘薯、牧草复合套作栽培技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经过 3年试验研究而成 ,1 998~ 1 999年在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累计推广1 0 55公顷。据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每公顷产皮棉1 1 40公斤 ,甘薯 2 .2 5万公斤 ,优质牧草 3.75万公斤 ,总产值 3.2 4万元 ,此种栽培方式是农牧结合型高效复种 ,若经过畜牧业转化增值效益更显著。1 茬口配置1 0月 2 0日左右棉花拔杆 ,施足底肥、浇足底墒水 ,耕翻整地后等行距 1 5cm满幅播种黑麦草 ,每公顷播量 1 50 kg,1 0月 2 5日后播期每推迟 1天播量加大 7.5kg,翌年 4月 1 0日左右收获牧草。 4月 1 5…  相似文献   

18.
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溉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广现代节水新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乌苏市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溉技术是 2 0 0 2年首先在四棵树镇试验成功的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2 0 0 3年在乌苏市推广示范面积为 1 340公顷。 2 0 0 4年开始在本市各乡 (场 )镇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 40 2 3.5公顷 ,占全市棉花总面积的1 2 .2 6%。经测产应用该技术的棉花平均公顷产皮棉 1 961 kg,比对照棉田平均增产 1 8.3%。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溉技术具有成本低 ,适应性广 ,节水增产效果明显的特点。1配套栽培技术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溉必须和作物栽培技术配套 ,才能发挥其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棉花育种课题组 ,利用国内外早熟棉花种质资源通过辐射育种 ,目前已培育出一批超早熟棉花新材料和稳定的新品系。这些品系的突出特点为 :生育期短 ,在河北春播生育期为 1 1 0天左右 ,夏播 1 0 0天左右 ;第一果枝节位低 ,春播 2~ 3,夏播 3~ 4;植株紧凑 ,为零式果枝或 式果枝 ;棵小耐密 ,在适度化控条件下 ,株高 5 0 cm左右 ,适于高密度种植 ;开花、结铃、吐絮集中 ,1 0月 1 5日基本吐絮完毕 ;产量较高 ,密度为每公顷 1 2万株和促早栽培情况下 ,子棉产量达到每公顷 30 0 0~ 375 0 kg,皮棉产量达 1 2 0 0~1…  相似文献   

20.
赵风娟 《中国棉花》2004,31(7):32-33
为提高植棉效益,吴桥县农林局从2 0 0 1年开始在县境内示范种植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种植,到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 333公顷,棉花与天鹰椒间作每公顷收子棉30 0 0~375 0kg,天鹰椒2 2 5 0~30 0 0 kg,经济效益达3.0万~3.8万元,较单种棉花增收1 .1万~1 .2万元。1种植方式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的较好模式有两种:1 ) 1 .3~1 .5 m一带,种植一行棉花和两行天鹰椒。棉花行株距为1 .3~1 .5 m×0 .2~0 .2 5 m,每公顷留苗3.0 0万~3.75万株。天鹰椒行株距为0 .3~0 .4m×0 .2~0 .2 5 m,每公顷定植6万穴,每穴双株,每公顷留苗1 2万株左右。2 ) 2 .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