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种粮不但不用再交农业税,而且还可以领到国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等直接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的健全完善,实现了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的历史创新,此举深受广大种粮农民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已相继全面免征农业税,同时,国家又出台了粮食生产补贴、农机购买补贴和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更让人振奋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口号已写进党的文件,这些情况意味着我国农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反哺农业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2,(7)
①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②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共安排1078亿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3,(11):3
<正>本报讯日前,农业部发布今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13年,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当前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对农民直接补贴改革试点的必要性,提出制定直接补贴政策必须遵循合理补贴、简便易行、适度渐增、制度效率等原则。认为当前直接补贴农民的同时,应注重与之相配套的改革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06,(8):22-22
据报道,为做好2007年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工作,财政部日前要求,各地要在今年年底推行“一卡通”、“一网通”制度,为完善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秋后算账,9亿农民人均增收50元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这缓解了近年来人们对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担忧。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去年的农民增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三补一减免”政策效应十分明显。今年,政策还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有什么办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为支持做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4,(23):1-1
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降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但这样的增收,基础并不稳固。要夯实增收的基础,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秋后算账,9亿农民人均增收50元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这缓解了近年来人们对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担忧。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今年的农民增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三补一减免”政策效应十分明显。明年,政策还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有什么办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2005,(3):36-36
省政府要求福建省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制度,实现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定期发布,稳定省内粮食的供给。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对出售订单粮食农民的直接补贴,严格补贴资金的监管,严禁截留、挪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整个粮改框架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认为虽然从总体上来讲,该政策直接惠及农民,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购销市场化的推进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改进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利用粮食风险基金。但是作为一种改革,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补贴类型纷繁复杂,补贴标准地区差异悬殊,农民对政策的持续性信心不足等。需要进一步采取-系列改进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明确补贴目的,规范补贴类型;加大中央财政在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份额;推进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3.
锦农 《新农业》2005,(9):8-9
2005年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与上年相比有什么区别?;我因去年欠缴农业税,今年粮补资金被抵扣,这样合理吗?;我是非农业户口,也承包了10亩地种植玉米,能给粮食补贴吗?;我是种粮农民,但是我的直补资金被抵扣,我应该怎么办?;我的邻居得到了农机补贴,我为什么没有?请问哪些人可以优先得到补贴?;  相似文献   

14.
珂辑 《新农业》2004,(4):5-5
2004年3月2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靠科技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建立对粮农的直接补贴,重点粮食品种的保护价收购制度,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大幅度增加农业贷款等,对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人口增长、需求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减少的趋势将不可逆转,因此,从我国粮食生产长远考虑,科技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大局的根本性措施。半个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6.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和实质,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是保护和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及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保持本国粮食贸易优势地位;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实质是对粮食生产者合理收益的补偿,对粮食生产正外部性的补偿,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社会付出。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一是坚持完善协同配合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二是调整粮食生产直补办法;三是建立粮食生产补贴长效制度机制;四是提高对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对全国亿万农民来说,是最舒心的一年:种地国家发补贴,多打了粮食多卖了钱,少缴了税款减轻了负担,政府出面帮农民工讨薪……年终盘点,全国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增幅突破6%,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高兴之余,人们难免担心,2005年农民还能笑得这么开心吗?  相似文献   

19.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的四项最重要的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对此投入了1230亿元,同比增长19.4%。实践证明,“四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增加粮农的收入,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都制定了直接补贴政策,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省份也相继制定和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取消粮食定购(保护价收购).放开粮食市场和制定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