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有过这样的尴尬,面对“盆景是什么”的提问无从回答,只好带着歉疚用“有待探讨”的说辞让自己脱身。过后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不得不承认,“盆景是什么”到今天还没有权威的合乎科学的定义。想想不免诧异,怎么会是这样呢?连定义都没有,对动辄自称有几干年历史的盆景是说不过去的,何况又一直以艺术自居。于是心里就有点急,以为再不说清楚,继续听之由之,不免让人狐疑,好像盆景为什么目的而故布疑阵;但能说清楚吗?——如果很容易说清楚就不会留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第十期“大家谈”专题中,杨林祥所谈的“……苏铁开花,叶子会低垂,显出精疲力竭的状态……色泽平平……。”我之所见,苏铁开花时叶子也很有精神;花叶并茂,更能引人入胜。杨在文章结尾称:“因之,我主张:在  相似文献   

3.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映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这些话出自台湾盆景艺人李国安先生之口。  相似文献   

4.
大年刚过,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素质教育。最令我动心的一条大标题:“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健康!品德更高尚!”我这个人是位“情绪演员”,善于联想……在中国盆景界,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品位到底对盆景艺术的创作、艺术水平的提高会有多大影响?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傲骨深藏岁月之痕,我从家中珍藏多年的相册中发现了一位值得我终生崇敬的老人,一位生命永不熄灭的闪光聚焦点,这个人就是闻名中国盆景界、德才兼  相似文献   

5.
常建国先生在《尽在低天深谷中》(见《中国花卉盆景》93年5期)一文中,评论贺淦荪先生的盆景《风在吼》时写道:“在狂风之中,一匹素犬静眺高坡,又逆风而立,它那皮毛是会‘风吹铃动’的,可否割爱”。无独有偶,方志文先生的《“狗”是不可少的》(《中国花卉盆景》93年10期)一文是这样描述的:“笔者从生活中体验,及从动物的生理习性看,风越劲,郊外之犬吠声更嚣,……从整体构图  相似文献   

6.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盆景刊物,先后发表了多篇讨论“文人树”盆景的文章,各抒已见,亦有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当活跃。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似乎还未曾涉及。这就是:“文人树”之名从何而来?“文人树”最初意蕴、内涵是什么?为了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弄清楚才是……据史料记载:“文人树”的艺术风格,源于“文人画”。“文人树”受  相似文献   

8.
《福建盆景》一书的出版已经酝酿很久了.今日列入议事日程.颇有久逢甘露的感觉。这是福建盆景艺术家群策群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这块悠久历史和悠久文明的土地时,一大批优秀的域外盆景(盆栽)作品,逼到了国人面前。于是乎盆景界一片哗然。或惊异,或欣喜,或自卑,或自弃,或极端,或中庸,由此引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盆景创作和理论探讨。其中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当代盆景应该用什么作参照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我的意见是: 一,东洋盆景不是盆景创作的唯一样式。从目前所看到的资料来分析,我认为,被有些人推崇至极的日本盆景,远不如中国盆景内涵之深和外延之广。中国传统盆景和现代盆景都强调一个“景”字。由景生“境”,由“境”表情。因此,一草一木皆可入盆,一石一水即能成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全不象  相似文献   

10.
盆景之所以称为艺术,就是因为制作者把精神灌注于普通的树石中,用作者之“神”照亮树石,使这些普通的材料从平淡的外貌中产生深蕴的情趣,达到质的飞跃。有人把盆景称为“缩小的自然”,我想这只说对了一半。盆景,要传自然之神,但关键是要传作者之神。因为我们欣赏盆景作品,除了领略大自然的风采之外,更重要是要透过表面的观感刺激,而进入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那就是在思想上受到某种启迪,或者在精神上达到某种默契(尽管有时是不自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喜欢谈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谈发展成就,谈惯了“大好形势”。其实,对艺术的探讨不能总讲长处,揭一点短抑或有益。中国盆景在历史长河中步履蹒跚地徘徊了千余年,目前的景况实在让人不敢乐观。同是华夏国粹,书法、国画、京剧倾倒了多少洋人。而称与书画同源的中国盆景跟这“三件宝”对照,未免相形见绌了。日本盆栽在国际上占着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国在盆景出口方面,以简易小盆栽为大宗,而日本却出口高档盆栽,我们无形中更抬高了日本盆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2.
用古人诗句命名和制作盆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盆景爱好者所采用。好的盆景,配上古诗名句,令人见景诵诗,“揽景会心,领其真趣”,获得隽永、美妙的艺术享受。然而,制作者在使用时,必须真正领会原诗的主题,弄清哪些句子是点题之句,哪些只是借景寓情之笔而已。不可将借景寓情之笔作名,更不可当主题去表现。现以唐代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群众性的“盆景热”席卷全国,各级盆景协会纷纷建立;此起彼伏的大展大赛,规模之大,层次之多,面目之新也是空前的。更可喜的是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已走出国门,频繁地进行国际交往、商品交易,被愈来愈多的国际友人所了解和接受。面对当前表面的繁荣,众说纷纭的流派学说,五光十色的作品,浩浩荡荡的创作队伍,有时又使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一景二盆三几架”不仅是人们品评盆景的序列,同时也成了盆景品评的范围。然而,所谓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一景二盆”自然在盆景二字之内。那么几架,是否也应列在盆景品评的范围之内呢? 毫不否认,几架对于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关系很大。“精隽之盆栽,如不配合几座,则如同一个人衣冠齐整,而不穿鞋”(《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6.
宋德钧同志认为“盆栽”音译已流行于世界,建议“盆景”一词应穿上“西装”出国,言下之意是:用“盆栽”来代替“盆景”。我认为,这一意见值得商榷。“盆栽”,是把自然界生长的某些植物“栽”在盆内培植,如盆栽葡萄、盆栽柑桔……等等。进一步,对盆内栽培的某些植物进行科学的修剪、攀扎,使之成为一种活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桩盆景”。但它毕竟是栽在盆内的植物,仍然可称它为“盆栽”。但“盆景”就不同了,它的意义是在盆内制(造)景。就是把大自然的景物制(造)于盆钵之中。“盆景”比“盆栽”的范围大了,意义深远了,因而要求也就严格了。  相似文献   

17.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盆景界也吹起了一股“争鸣”之风,这是一种喜人之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艺术事业的发展应该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中国盆景艺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还处于一个幼稚的阶段。例如“盆景与盆栽”之争。明眼人都看得出,海外盆栽的艺术含量、技术含量均远远胜过大陆盆景,而有人偏搬  相似文献   

19.
当代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显然落后于盆景艺术实践。尤其要挑明白的是,对盆景艺术发展方向、盆景艺术美学、盆景发展战略等理论性的宏观研究,落后于对盆景艺术流派、盆景艺术风格等理论性的研究,更落后于对盆景造型技艺、盆景艺术批评、盆景作品评介等理论性的微观研究。针对当代盆景艺术理论研究中宏观研究薄弱的现实,我们也就顾不得自己的学识浅薄,而抛出粗鄙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林冲夜奔》的初作,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三期。事隔一年零四个月,又发表了修改作。两相比较,足见作者在追求艺术中的苦心。但以修改作图版视之,似乎在盆景的背后,衬有一幅明月当空的挂图,对此,发点议论。一、盆景艺术不同于戏剧舞台。戏剧舞台可以借助布景来言明天时,地利,渲染情节,烘托气氛,显示出舞台美术特有的功能。盆景之所以是盆景,顾名思义即盆中之景,以盆外之景来补充盆内之景,实非盆景之本义。二、“林冲夜奔”是《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