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灌溉方式对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沟灌、滴灌、交替沟灌和固定沟灌4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不同;黄瓜前期产量是交替沟灌滴灌常规沟灌固定沟灌,中期和后期产量是滴灌交替沟灌固定沟灌常规沟灌,总产量的变化与中期和后期产量的变化相同;滴灌和交替沟灌的黄瓜根系活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根系活力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沟灌和固定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滴灌最高,交替沟灌次之,常规沟灌最低,而耗水量的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相反.说明日光温室内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为滴灌和交替沟灌.  相似文献   

2.
高畦地膜下滴灌栽培是把高畦(筑成高出地面15—20厘米的种植畦)、地膜(在畦面覆盖地膜)、滴灌(在地膜下设置滴灌软管)结合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是北京市保护地生产中一项重点推广技术,目前,北京市已推广了3000多亩。一、滴灌栽培的应用效果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应用滴灌效果很明显:1.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据调查滴灌比沟灌可降低黄瓜大棚内的相对湿度10%以上。2.降低植株发病率,延缓病害发生和蔓延时间。如春大棚黄瓜,用沟灌4月20日发现霜霉病株,5月7日病株达100%,而用滴灌到5月10日发病株仅占40%。秋黄瓜大棚内9月中下旬,沟灌的病株已达100%,而滴灌的仅12—15%。3.增温。由于只在地膜下进行滴灌,使棚内湿度降低,增温快。5月份滴灌棚比沟灌棚,5厘米地温平均增高1.1℃,气温平均增高2.3℃。4.增产。凡能正确使用滴灌技术的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黄瓜为17%,西红柿为21%,秋西红柿17.1%。5.增收。增  相似文献   

3.
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分别每隔3、6、9、12、15 d膜下滴灌施肥1次,共设置5种滴灌施肥频率,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不同滴灌施肥频率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并获得高产;不同滴灌施肥频率条件下,各处理间茎粗、叶片数和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滴灌施肥间隔时间的增加,植株相对越高大粗壮,叶片相对越多,当间隔时间超过12 d时,趋势相反,不利于作物的营养生长;滴灌施肥3 d/次的产量相对最高,为117.6 t/hm2,故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施肥频率以3 d/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栽培大棚黄瓜若进行膜下沟灌,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前茬蔬菜收获后,每亩(1亩=1/15公顷)施磷酸二铵20公斤、生物钾肥15公斤、有机肥5000公斤。深翻后整成南北向90~100厘米宽的畦,中间开50厘米深沟,灌一次水,然后压实沟帮、沟底,形成高20厘米左右的两个小畦,最后用宽幅薄膜将畦面罩严压实。在浇水处留进水口,然后破膜栽苗即可。 采用膜下沟灌,既可降低棚内湿度,降低发病率,又可提高土温,增加黄瓜产量。 (膜下沟灌促黄瓜高产@林益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性状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材,设滴灌和沟灌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酶活性、水肥利用率以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能显著提高0~30、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沟灌处理高183.87%和80.50%;滴灌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滴灌较沟灌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0~3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30~6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9.72%,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沟灌高280.41%和15.16%。滴灌能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果实的可溶性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沟灌处理提高16.96%、19.64%和19.14%。因此,与沟灌相比,滴灌在保证氮素高效利用、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灌溉水水分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量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处理深层渗漏量和土壤贮水量增加;耗水量分别降低10.5%和5.9%;产量分别提高8.6%和7.5%,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8.7%和15.4%.塑料灌水带与传统灌溉相比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但与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相比,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是京郊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7.
早春棚室黄瓜栽培较多,但因浇水不当而常常发生一系列问题,影响黄瓜生产和导致病害发生,造成减产降质甚至绝收,而采用沟灌方式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浇水不当而导致的种种弊端。现将早春棚室黄瓜沟灌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棚中番茄节水灌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棚内栽培的番茄采用三种不同的灌水方法(沟灌、微喷灌、膜下多孔管喷灌)的科学试验,经准确比较分析后得出微喷灌、膜下多孔管喷灌比沟灌具有明显优越性。微喷灌、多孔管喷灌均比沟灌节水40%以上。因此,大棚畦作番茄最佳的灌水方法是膜下多孔管喷灌。  相似文献   

9.
正1、大棚黄瓜种植现状与露天种植不同,大棚黄瓜种植对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要求较高。然而,在我国众多大棚黄瓜种植地区,种植户对种植技术掌握不熟练,田间管理仍然以为经验为主,大棚种植的优势难以发挥。大棚种植技术需要耗费较多成本与时间,且大棚环境不仅适宜黄瓜成长,也适宜病虫杂草成长,因缺乏种植技术,为降低成本损失,提高大棚黄瓜种植经济效益,种植户依靠大量药物防治病虫、杂草,依靠药物催生黄瓜,提高产量。最终,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棚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属于喜温、喜弱光作物,非常适合大棚栽培,但因为大棚黄瓜种植难以轮作,且需要高湿度,很容易发生土传、气传等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对黄瓜产量质量造成了影响。基于此,必须积极推广大棚黄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大棚黄瓜的单位面积产量,最终实现黄瓜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连作3年和18年的大棚黄瓜进行土壤营养状况、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其结果表明,1)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土壤营养状况好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营养状况;2)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根多而细长,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很少而粗短;3)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大棚黄瓜种植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普及。大棚黄瓜的种植与管理将会直接决定到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对大棚黄瓜的种植要点准确把握,科学开展生产管理活动,促使大棚黄瓜的种植效益得到扩大,促进大棚黄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瓜是喜温暖、喜弱光、耐湿润、单性结果的作物,比较适于进行大棚栽培,但同时由于大棚黄瓜栽培冬春季节温度低、温差大、不易轮作、高湿度、弱光、缺乏优良抗病品种等原因,导致大棚黄瓜的土传和气传病害、低温高温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均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需要充分了解黄瓜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对大棚的适应性,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提高措施,以期能挖掘出大棚黄瓜的增产潜力,实现大棚黄瓜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4.
大棚秋延黄瓜栽培是埇桥区黄瓜生产的重要模式,生长期短,接上露地夏黄瓜茬口,错季上市,保证了黄瓜周年均衡供应和种植效益。秋延黄瓜栽培简单、省工、高产、增效。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埇桥区大棚秋延黄瓜栽培技术要点,希望为大棚秋延黄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瓜是深受群众喜欢的日常蔬菜,现在已经做到四季供应,大棚黄瓜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本文通过对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的阐述,让更多的人熟悉掌握大棚黄瓜种植技术,以便投入到大棚黄瓜生产中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大棚黄瓜面积的逐年增加,温室大棚中病虫害成为影响黄瓜产量和品格的主要问题。黄瓜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和枯败病等。温室大棚中蔬菜因连年重茬,土壤中的病菌逐年累积,导致温室黄瓜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进而影响到黄瓜质量。基于此,就温室大棚黄瓜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黄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当前,柘城县菜农在大棚黄瓜发生霜霉病以后,马上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经过多次防治以后,黄瓜霜霉病便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很多菜农都遇到过的情况。笔者现结合柘城县实际,将大棚黄瓜霜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大棚里的黄瓜霜霉病产生了抗药性,应重新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大棚黄瓜霜霉病适宜发病温度一般在17~23 ℃,棚内湿度70%就容易发生黄瓜霜霉病,因此,可通过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来防治黄  相似文献   

18.
软管滴灌是以塑料管上开设的小孔为灌水器的滴灌技术,由于它把毛管及灌水器合二为一,因而应用可靠、不堵塞,是目前保护地节水灌溉的基本形式。在北京市郊区已经推广了3000多亩。应该指出,软管滴灌是灌溉技术的一大进步,优越性十分明显。与沟灌相比,可降低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10%以上,由此,大大降低了植株发病率和延缓病害发生与蔓延时间。因湿度低、不积雾,使得采光好,增温快,5月份比沟灌平均地温提高1.1℃。根据试验,黄瓜、西红柿可增产17%~21%,增收10%以上。节水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沟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下的灌水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水生产效率可达到32.46 kg/m3,而沟灌的灌水生产效率只有15.70 kg/m3;同时由于膜下滴灌方式灌水可有效减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其产投比比膜下沟灌高出14%,比沟灌高出39%,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高,但由于大棚种植黄瓜的年数较长,根结线虫病发生比较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及品质,降低大棚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文章介绍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的为害症状,探讨其发病规律,并提出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