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养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养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分离,测数分析,结果表明:根际细菌数量与土壤养分条件呈正相关,随着土壤养分条件的降低数量呈降低趋势;根际放线菌数量随养分的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真菌数量与养分条件呈负相关,随着养分条件的降低,根际真菌的数量逐渐增加,导致草地早熟禾草坪根际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2.
张成霞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0,27(11):131-136
对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4个放牧处理(0、2.7、5.3和8.7只羊/hm2)生境下的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呈减少趋势;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同一土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数量不同,未放牧、轻度放牧条件下微生物种群数量较高,而过度放牧的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最高;不同放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真菌、细菌最高值出现在9月,放线菌最高峰出现在11月。  相似文献   

3.
胶质芽孢杆菌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波  赵艳 《草业科学》2012,29(6):889-893
本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从玉米(Zea may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对多年生黑麦(Lolium perenne)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黑麦草根际3个采样时期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都分别高于无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的对照;但3个采样时期的根际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均呈降低趋势,说明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多年生黑麦草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库布齐沙地油蒿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均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流沙,且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根际效应十分明显,细菌>真菌>放线菌,R/S值介于1.14~8.19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影响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有机质与速效钾,影响真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有机质与含水量,影响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全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5.
连续2年对青海玉树高寒草甸的3种不同利用草地(天然草地、灭鼠草地、灭鼠+围封草地)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空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探讨不同利用措施对玉树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层(0~5, 5~10和10~15 cm)土壤各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利用方式下,同一土壤层内,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和微生物各氮素类群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微生物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表明天然草地经灭鼠和围封处理利用时均有利于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草地的自然更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综述了我国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草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由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组成,它们也是草地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的3个类群,其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空间上,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季随温度的上升逐渐增高,最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冬季降到最低。因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中水灌溉下6种绿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中水灌溉下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布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单峰曲线变化(5-11月),6种植物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不同植物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增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植物具体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土壤管理模式下梨园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0~20cm处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处土层,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生草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种养结合的梨园,而种养结合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又高于清耕模式梨园。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薚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薚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薚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薚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花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测定了不同肥力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特高、长江2号和沃土)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并根据真菌的培养形态和显微形态等,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了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及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均高于贫瘠土壤;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间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大,而贫瘠土壤中多花黑麦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力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根际三类促生细菌中溶磷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自生固氮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最少;溶磷细菌中,有机磷细菌的数量远远多于无机磷细菌的数量。不同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分布也有影响,不同品种间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较大,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从多花黑麦草根际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1个属,根际真菌的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也随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境内采集的4种野生早熟禾为材料,设8个pH处理(3、4、5、6、7、8、9、10),探讨土壤pH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适宜生长的土壤pH,以期为早熟禾属草坪的养护管理和野生早熟禾的引种驯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pH增大,4种野生早熟禾相对膜透性,游离脯氨酸(F-Pro)、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一年生早熟禾(P.annua)和小药早熟禾(P.micrandra)在pH为7时,硬质早熟禾(P.sphondylodes)在pH为6时受到的伤害最小,是其最适宜生长的pH。  相似文献   

12.
灌溉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强  闫凯  徐晶 《草业科学》2011,28(10):1792-1795
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线性梯度灌溉,控制对草坪草的灌溉量,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水分处理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色泽、均一性和密度,但草地早熟禾质地评分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水分不能有效影响草地早熟禾质地。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水分处理下就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达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3.
硅肥提高草地早熟禾抗旱性的效应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硅肥浓度处理下研究外源硅对草地早熟禾巴润Poa pratensis cv.Baron 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增施硅肥能够提高草地早熟禾的发芽率,增加植株的高度、叶片数和分蘖数,对草地早熟禾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有重要的影响,可增强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草地早熟禾转CMO-BADH双基因和转CMO基因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非转基因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转CMO-BADH双基因草地早熟禾、转CMO基因草地早熟禾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试验,测定其细胞膜的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氧化氢酶(CAT)活性,评定各株系耐盐能力的强弱,同时还验证并比较了CMO-BADH双基因和CMO基因的耐盐性功能,为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株系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NaCl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大小顺序为:非转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在NaCl的胁迫下,各个株系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此3种指标的大小顺序为: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非转基因株系;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各株系耐盐性强弱顺序为: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非转基因株系。  相似文献   

15.
四种冷季型草坪植物对镉的耐受性与积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匍匐剪股颖在镉(Cd)污染土壤上有很高的耐受力,但它们对Cd的耐受性和积累能力鲜有报道。4种冷季型草坪植物在不同Cd浓度(50, 100, 200, 400 mg Cd/kg)下处理60 d,本文对4种草坪植物在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地上部和根系的Cd含量进行了研究。从Cd胁迫对草坪植物的草坪质量、相对生长速率、草坪密度、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叶片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可以看出,高羊茅对Cd的耐受性最好,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再次是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对Cd的耐受性最差。本研究还发现草坪植物在Cd胁迫下,叶片相对生长速率和根系生物量比其他的生理指标敏感。4种草坪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的Cd浓度和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Cd浓度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地上部Cd浓度最高,高羊茅和匍匐剪股颖次之,多年生黑麦草地上部的Cd浓度最低。4种草坪植物中根系Cd浓度最高的是多年生黑麦草。在50~400 mg Cd/kg处理下,草地早熟禾的转运系数和萃取率最大,多年生黑麦草的转运系数和萃取率最小。在相同Cd处理水平下,草地早熟禾地上部的Cd积累量比其他3种草坪植物高,匍匐翦股颖根系生物量低导致其根系的Cd积累量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4种草坪植物对Cd有较强的耐受性和积累能力,它们具有应用于Cd污染土壤上植物固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白三叶(White clover,Trifoluum L.)、拂浪(Fine lawn,Festuca Schreb)、纽布鲁(Kentucky bluegrassPoa L.)和普特(Putter Agrostis L.)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其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4个草种中,纽布鲁具有较强的抗碱性。  相似文献   

17.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干旱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冷季型草坪草在经受适度干旱胁迫再复水后普遍存在着补偿或激发效应。因此,研究草地早熟禾在兰州地区的调亏灌溉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兰州地区绿化常用的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使其在春、夏、秋三季的灌水量从对照下降到各处理的灌溉下限后复水至对照,每个季节至少经历3次"干旱胁迫-复水"的循环过程。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及复水处理条件(对照灌溉下限:70%~80%FWC,处理Ⅰ:65%~56%FWC,处理Ⅱ:55%~46%FWC,处理Ⅱ:45%~36%FWC,处理Ⅳ:35%~26%FWC,处理Ⅴ:25%~16%FWC,FWC为田间持水量)下其在各生长季节的蒸散量、草坪质量、生理指标,分析草地早熟禾在该地区的耗水规律,以确定不同季节最适宜的灌水量,从而为节水灌溉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春秋季,处理Ⅰ对草地早熟禾的各指标无影响,处理Ⅱ和处理Ⅲ使其各指标产生显著变化,而处理Ⅳ和处理Ⅴ使其各指标的变化程度进一步增大;夏季,处理Ⅱ对草地早熟禾产生显著影响,但复水后各指标可完全恢复,而其它处理使其各指标变化程度更大,复水后很难完全恢复。因此,兰州地区适合于草地早熟禾的最低灌溉下限:春季和秋季为40%FWC,夏季为50%FWC。  相似文献   

18.
播量及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研究了播量、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修剪留茬高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明显高于修剪留茬低的草地早熟禾草坪 ;在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初期 ,播量大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量明显大于播量小的蒸散量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两因子间相互作用明显 ;但随着草地早熟禾的不断生长、分蘖 ,播量对其草坪蒸散量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间的相互作用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Nuglade'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叶片喷施乙烯利对草地早熟禾在水分充足、干旱及复水恢复3种处理下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与对照组(CK)相比,乙烯利在干旱胁迫下保持更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23.5%(对照为11.5%)和更低的电解质渗透率68.1%(对照为90.7%)及MDA含量53.90μmol·g~(-1)(对照检查131.62μmol·g~(-1)),且复水后的电解质渗透率恢复程度更好;此外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复水恢复过程草地早熟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说明,叶片喷施乙烯利能够缓解草地早熟禾的干旱胁迫损伤,并促进干旱后的复水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