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为解决百合连作障碍问题,以卷丹百合为材料,2018—2020年在湖南省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计百合—百合(百合连作)、百合—晚稻(水旱轮作)、早稻—晚稻(双季稻)3种种植模式,测定百合、水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百合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生育期达140 d,在7月20日之前成熟收获,可以进行晚稻种植,晚稻生育期为112 d,在10月16日前成熟收获;水旱轮作处理的大田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有机质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有所降低;总产值、总收入分别达到14 877.35、6 457.65元/667m2,产投比达到了1.77。水旱轮作处理模式在湘南地区种植物候期连接合理,水稻和百合均能正常生长收获,能改善大田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能明显抑制大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降低百合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百合连作和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收益明显大于双季稻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龙山县百合产业的发展壮大,蛴螬在百合上危害逐年加重。为减轻该虫在百合上的危害,开展了百合—晚稻—百合、百合—中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等3种水旱轮作方式对龙山百合蛴螬发生为害的防控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晚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百合—中稻—百合等3种水旱轮作方式百合增产明显,其中百合—中稻—百合为百合主产品三年二熟制的轮作方式,当年产量比连作百合高,但总产低于连作百合。百合—晚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的轮作方式没有蛴螬危害,百合—晚稻—百合轮作的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了当年的经济收益,百合—中稻—百合轮作方式虽然蛴螬危害很轻微,但是没有提高当年的土地利用率,另中稻的经济价值明显低于百合。由此表明,最佳的水旱轮作模式为百合—晚稻—百合。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新组合全优1093,分蘖力强,作晚稻栽培比一般晚稻组合早熟3~5 d,2014年在邵武市作烟后稻栽培,能避免该市9月下旬(一般在9月25日)寒流影响,且各种经济性状比作早稻栽培更佳,适合特殊年份作烟后稻栽培。该文介绍全优1093在邵武市作烟后稻种植的表现,并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业》2003,(3):4-4
百合-晚稻种植模式1年667平方米纯收入近3000元,比传统双季稻模式收入高得多,效益十分可观。 一、栽培要点 1.百合 ①备种。每667平方米备种球根须整齐、鳞片抱合紧密、颜色洁白、无病虫、无霉烂的龙芽百合种250公斤-300公斤。将种茎用福尔马林80倍液  相似文献   

5.
百合(Lilium app)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栽培历史悠久,集观赏、食用和药用于一身.用于切花栽培的百合,大致可分为3类,即亚洲百合杂种、东方百合杂种及麝香百合杂种.东方百合作为一种高档切花,市场需求量较大,其中索邦(粉红色)和西伯利亚(白色)是目前世界上广为栽培的2个品种,占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切花来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百合产业化的进程.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如何种植东方百合鲜切花进行了如下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6.
百合与晚稻轮作种植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百合病虫危害,更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通过开展不同播期试验,得出6月5日播种的晚稻产量最高为6 015 kg/hm2,9月28日播种的百合产量最高为19 213.5 kg/hm2,由于前季百合的采收及销售受鲜百合市场行情的影响,综合考虑,建议晚稻播期在6月5-15日,百合播期以不超过10月8日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8.
百合属植物的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百合属 (Lilium )植物属于百合科 (Lili aceae) ,全世界约有 1 30种 ,我国有 40多种[1 ,2 ] 。百合栽培的历史悠久 ,自古西方人就把百合作为圣洁的象征。百合作为切花已有 2 0 0 0年以上的历史。百合属植物资源之丰富 ,栽培历史之悠久 ,栽培区域之广泛 ,切花装饰之精美与艺术内涵之丰富 ,使其早已成为花卉中的佼佼者。百合属植物的种间杂交早在 2 0世纪 2 0~ 30年代国外就有研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亦开始了百合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 ,并利用远缘杂交获得了百合种间杂种。目前 ,世界上百合花卉的品种已达 1 0 0 0种以…  相似文献   

9.
2008.2栽培方式操作方式品种(组合)熟期选择品种(组合)代表搭配早稻成熟期育秧播种时间大田用种量(公斤/667平方米)基本苗(万苗/667平方米)特点难点与缺点操作重点早稻晚稻早稻晚稻早稻晚稻双季抛秧早稻软盘旱地耐寒育秧,晚稻软盘湿润育秧,双季抛秧栽培早、晚稻为中、迟熟品种早稻湘早籼24号配晚稻荆楚优1487月18日前后3月下旬6月中旬末下旬初4.5~52.58~107左右①稳产、增产,潜力大;②秧田面积小;③保护效率高;④回旋余地大;⑤轻型,除草成本低①不易齐苗;②不易控制株高①均匀播种;②精准化控;③控温保湿早抛晚撒早稻软盘旱地耐寒育秧,晚…  相似文献   

10.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双季晚稻机械化轻型栽培(软盘抛栽)技术,包括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双季晚稻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的亲缘关系,为利用紫斑百合改良栽培百合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指导.[方法]以6份紫斑百合野生资源和92份市场流行、广泛栽培的百合品种为材料,通过两轮温度梯度PCR筛选引物后,利用SSR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100对SSR引物共筛选获得15对通用性好、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15对SSR引物在98份百合样品中共检测到93.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6.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0.84,平均为0.66,其中PIC高于0.50的引物有13对,属于高多态性引物.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8份样品聚为两大分支,分支Ⅰ包括紫斑百合、O(东方百合)杂种系和OT杂种系,表明其遗传关系较近,筛选的15对SSR引物可将这3个类群进行有效区分;分支Ⅱ包括LA杂种系、L(麝香百合)杂种系和A(亚洲百合)杂种系,不同的类群间有部分交叉,筛选的15对引物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结论]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可将98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分支,并可应用于分支Ⅰ中3个类群的分子鉴定.紫斑百合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遗传关系更近,在制定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杂交组合时可先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杂交改良展开研究,特别是聚在紫斑百合附近的优良OT百合品种.  相似文献   

13.
百合是越冬栽培的作物,田间管理要按生育期进行管理,进行有效的栽培管理才可以让百合正常的生长;百合播种后需经数年培育才能获取商品鳞茎,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或用种子繁殖先获得种球,然后将种球栽入大田。  相似文献   

14.
荷兰百合引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荷兰百合亚洲型种群 (Asiatichybirds)中的 3个品种和东方型种群 (Oritentalhybirds)中的 6个品种在长春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 ,通过生物性状和栽培试验分析 ,这 9种百合生长发育良好 ,在长春引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百合(Lilium brownii)的变种,为我国三大食用百合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从资源分布与栽培、药食用价值、繁殖技术、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等方面对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龙牙百合抗病育种、病虫害生物防治及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980年我们在双季早、晚稻高产栽培施肥试验中,把30斤氮肥尿素作为追肥,对提高产量有明显效果(见1980年本校学报第3、4期)。又在1981至1982年两年,采用氮磷钾化肥等量混合施用于双季早、晚稻,其增产效果比单施效果显著(见于1983年本校学报第1期)。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结合市场需求,总结出综合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花卉一年多种多收的几种生产栽培模式:剑兰—郁金香—剑兰、剑兰—亚洲百合、郁金香—铁炮百合、郁金香—西(甜)瓜—剑兰等,每亩利润都在万元以上。现介绍剑兰—郁金香—剑兰一年3种3收栽培模式供广大花农朋友参考。剑兰—郁金香—  相似文献   

18.
百合-晚稻种植模式1年667平方米纯收入近3000元,比传统双季稻模式收入高得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9.
以往百合都是用芯子和瓣子来栽培的.用芯子栽培时间短、见较快,但成本高;用瓣子栽培,虽然成本较低,但要种3年后才有收成.现在扦插栽培已获得成功,从而克服了芯子栽培和瓣子栽培的诸多缺点,为快速繁殖百合找到了一条简易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播种百合后,采用地膜或棚膜栽培,在百合行间套种越冬蔬菜如生菜、大蒜等,收获后,第2年3月上旬或下旬采用地膜覆盖套种生姜。最终.百合能增产10%,生姜能增产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