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在桑树上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作用和防治潜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 使用叶片采集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和龟纹瓢虫分布进行了调查, 在室内开展了龟纹瓢虫2龄、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桑蓟马在桑叶背面的种群数量更高, 主要分布在第2至第5叶位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若虫和成虫的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3龄幼虫对桑蓟马的控制能力大于2龄幼虫, 2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91.74头和55.56头, 3龄幼虫分别为344.83头和196.08头。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 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数量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龟纹瓢虫在室内对桑蓟马的2龄若虫和成虫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 且其在田间具有分布, 可以作为桑蓟马生物防治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田间多种天敌昆虫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2012和2013连续2年于哈尔滨地区,采用田间罩笼研究了3种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日本通草蛉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通过4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及其方程,分析了不同天敌与大豆蚜之间及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决定田间大豆蚜数量的各因素中,主效应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大豆蚜初始量、异色瓢虫量、龟纹瓢虫量和日本通草蛉量;通过模型筛选出3种天敌对蚜虫控制作用的优化组合:2株大豆蚜虫数量在100头时,成虫组合异色瓢虫成虫、龟纹瓢虫成虫和日本通草蛉末龄幼虫分别为6、1和4头,天敌防效84.60%;幼虫组合均为3头,天敌防效98.89%;蚜虫数量大于100头时,成虫组合异色瓢虫成虫、龟纹瓢虫成虫和日本通草蛉末龄幼虫分别为6、4头和0头,天敌防效42.33%~52.17%;幼虫组合3种幼虫均为4头,天敌防效为33.68%~73.17%。结果进一步验证了3种天敌昆虫均有效地抑制蚜虫数量增长,昆虫共存系统中不同物种种内或种间存在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的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玉米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为196.85头。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控害潜力,在(25±1)℃、L∥D=16 h//8 h、RH (60±5)%的条件下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4.6、110.9粒和124.7粒,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25、1.658和1.429,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9、0.009 0 d和0.008 0 d;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2.4、265.5头和109.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233、1.038和1.411,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1、0.003 8 d和0.009 1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2、40.3头和27.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86、1.226和1.685,处理时间分别为0.024 3、0.024 8 d和0.036 2 d。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2龄幼虫。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龟纹瓢虫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龟纹瓢虫对烟粉虱和棉蚜取食选择及适合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近年来棉田烟粉虱数量上升并与棉蚜呈混合或交替发生的态势,比较研究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对棉蚜和烟粉虱的取食偏好和食物适合度.结果显示,龟纹瓢虫不同虫态对烟粉虱若虫和棉蚜均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在棉蚜和烟粉虱若虫不同比例共存的情况下,龟纹瓢虫成虫均显著地偏好取食棉蚜;空间增大和蚜虫数量不足有助于增加龟纹瓢虫成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控制效应.取食烟粉虱若虫和棉蚜若虫的龟纹瓢虫幼虫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对后代成虫性比亦无影响;但取食烟粉虱若虫的龟纹瓢虫幼虫期延长3d,死亡率升高5.45倍,幼虫和成虫体重明显减轻;成虫取食烟粉虱若虫不能满足其产卵的营养需求.综合分析认为,棉田具有一定数量(经济域值以下)的棉蚜,有利于增加龟纹瓢虫对烟粉虱的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生物学及饲养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繁殖,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我们于1976~1981年对龟纹瓢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人工饲养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观察,意在为利用瓢虫、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早春从麦地收集越冬成虫,配对产卵作为当年第一代。由此繁殖以后各代。室内成虫饲养,采用内有白色或淡绿色卵卡纸的玻管,卵卡纸约占管壁面积的1/3;幼虫饲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不同蚜虫(棉花型棉蚜、瓜型棉蚜、高粱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和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棉蚜:高粱蚜=1:3、棉蚜:高粱蚜=1:1、棉蚜:高粱蚜:3:1)饲喂龟纹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蚜虫饲料中以饲喂高梁蚜时龟纹瓢虫的世代历期最短,为15d,其它的在17.4~19d;10d的单雌累计产卵量最多为143粒;成虫鲜重最高,雌虫为8.93mg,雄虫为6.58mg,其他4种蚜虫饲料间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比单一饲喂高粱蚜时1龄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综合考虑,高梁蚜是龟纹瓢虫的最佳食物,在低龄幼虫期辅以饲喂棉蚜,更有利于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1、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本刊1986年第四期上发表了“控制温度以调节越冬后七星瓢虫的产卵期”一文后,又进一步作了大批饲养方法的研究。过去饲养瓢虫多采用罐头瓶加网纱盖,每日二次投料,工作量大,不适于大批饲养和生防需要。最近,应用饲养棚饲养获得瓢虫较为理想。饲养棚近似于种植蔬菜的大棚,棚内种植易被蚜虫寄生的植物,待蚜虫繁殖到一定量,放养经人工控制休眠处理的七星瓢虫成虫,7—10天可产卵,然后集中采卵(或幼虫)到大田释放。经几年试验:饲养棚每平方米饲养成虫250头,得幼虫15万头,以每棚10平方米计算,可获幼虫150万头,供棉田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l、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展缘异点瓢虫——一种捕食玉米螟卵的天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缘异点瓢虫(Anisosticta kobensis Lewis)在玉米、高粱、水稻、小麦、大豆及果树上均有发生。以玉米田的数量较大,盛期百株成虫70余头;其次是高粱、水稻;豆田、麦田、果树上的数量较小。该虫可捕食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及玉米螟卵。 展缘异点瓢虫在河南玉米上一年有两个成虫高峰。第一次出现在5月上旬,盛期为5月底至6且上旬,第二次在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中旬。成虫产卵期为5~7天,产卵量30~50粒,散产或两列排布于玉米叶背,卵经3天孵化。在日均温23~28℃的室内条件下饲养,1、2龄幼虫各1天;3龄幼虫2~3天;4龄幼虫4~5天,整个幼虫期9~10天,蛹期3~4天。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类型,其各虫态龟纹瓢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13、0.610、0.234、0.585和0.675,处理时间分别为0.088、0.077、0.013、0.008和0.016 d,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大,为73.125,龟纹瓢虫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次之,捕食能力分别为42.188、18.000、7.922和3.557。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52;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4龄若虫2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成虫对其食物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2种猎物无捕食偏好性。表明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有较强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5.
马学英  刘钊 《植物保护》1985,11(2):12-13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是我省沿江两熟套种棉区棉花主要害虫天敌优势种群之一。据1978—1983六年系统调查,棉田中龟纹瓢虫出现时间早、历期长(从4月至11月底);种群存量大,占瓢虫总量的48.4—99.4%;是棉田捕食性昆虫天敌中有保护利用价值的种群。 试验方法 室内饲养:每年3月底4月初采集越冬代成虫,进行室内饲养。饲料以棉蚜为主,辅以菜蚜,逐日更换新饲料。饲养头数,卵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研究了南疆棉田3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瓢虫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8699、1.1307、0.7473、1.0869和1.1159;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0、25.2、160.6、146.0和265.9头。多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6537、0.8617、0.8580、0.8988和1.1000;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2、46.4、125、172.8和246.7头。菱斑巧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7515、0.7878、0.6744、0.9648和0.9398;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8、47.4、139、219和269.9头。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是我国苜蓿重要的天敌昆虫,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严重为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为探究异色瓢虫对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生防潜力,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猎物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对两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豌豆蚜2~3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最强,雌成虫次之,异色瓢虫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减少而逐渐降低。另外,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较弱。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猎物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以3种不同数量比例(豌豆蚜:蓟马=40:80头、60:60头、80:40头)共存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4龄幼虫对豌豆蚜表现较强的正捕食偏好性;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雌成虫对两种猎物无明显的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异色瓢虫对苜蓿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光照培养箱(25±1)℃、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2.8头、0.796和0.016 d;雌成虫对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70.4头、0.979和0.014 d。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20.
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龟纹瓢虫习性,捕食行为,可捕食12种蚜虫和其他种害虫。日捕食量随蚜虫种类、蚜虫种群密度和温、湿度而异,研究了蚜虫种类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龟纹瓢虫可取食代饲料,但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不如自然食物。龟纹瓢虫各虫态的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如下:卵是22~31.9~0c,相对湿度66~91.8%;幼虫是21~31~0c,69~89.6%;蛹是22~31.75~0c,61~88.26%。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7±2.5~0c、13.4±3.2~0c,12.5±1.9~0C。有效积温分别为36.4±8.6日度、92±20.7日度、51.8±6.6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