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红桦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相对密度 相对高度 相对显著度)/3计算乔木层重要值,以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标及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计算和分析红桦生态位宽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红桦天然林群落中,红桦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伴生树种生态位重叠明显,群落呈聚集分布,天然更新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又名纸皮桦,是桦木科桦木属的落叶大乔木,阳性喜光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的天然林区,是秦岭西段高山次生林区主要的森林建群树种之一。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约占林区总蓄积量的5%,分布在海拔1 800 m以上的山地,常与针叶树种组成  相似文献   

3.
林分直径分布是研究林分结构的基础。根据秦岭火地塘、旬阳坝、黄柏塬3个林区181块红桦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三参数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构建秦岭红桦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模型,并对矩估计法和混合估计法2种参数预估方法,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MLE)、累积分布函数法(CDF)和修正的累积分布函数法(MCDF)3种模型拟合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红桦天然林直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混合估计法在预测模型参数上优于矩估计法,CDF拟合的直径分布模型精度表现优于MLE和MCDF。平均直径和林分密度对秦岭林区红桦直径分布影响显著。平均直径越大,林分密度越小的红桦林分直径结构越接近正态分布,呈倒钟形;平均直径越小,林分密度越大的红桦林分直径结构呈右偏或倒J形分布。研究结果证明了秦岭林区红桦天然林采用混合估计法预测参数并结合CDF进行拟合的直径分布模型估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罗亚雄 《甘肃农业》2011,(11):27-27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始建于1962年,所辖林区位于秦岭西段,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区和我省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林区气候温和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建局以来,我局在次生林综合培育、用材林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  相似文献   

5.
乳源木莲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乳源木莲天然林中主要乔木树种种群进行生态位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天然林中拉氏拷和乳源木莲生态位宽度较大,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群落中各种群间关系较为复杂,对资源共享的趋势较明显。天然林群落中各物种利用资源相似程度较大,乳源木莲易与生态位宽的树种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小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毛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群落中主要种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空间分布格局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81,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为0.50;毛栗与其他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33~0.72。毛栗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大,群落中由于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竞争相对较大。6个样地中毛栗群落的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3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低,样地4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选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裸岩率和农田分布特点5个主要指标划分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生态脆弱性等级,基于林种分布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强弱,运用AHP结构层次分析法确定小陇山天然林林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小陇山天然林分布地段生态脆弱性强,现有林种一般脆弱(一级)等级面积占天然林总面积的5.12%,比较脆弱(二级)占24.62%,非常脆弱(三级)占43.35%,极端脆弱(四级)占26.90%;优化调整结果确定了小陇山天然林适宜发展的林种结构为水源涵养林49.10%、水土保持林14.65%、自然保护林18.60%、风景林8.66%、商品林8.99%;对各林种在生态脆弱等级中的分布结构做出科学规划,即降低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各等级中所占面积比例,提高商品林、自然保护林和风景林的分布比例,其目的为该地区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小陇山红桦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小陇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标(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数,对甘肃小陇山红桦林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红桦林种群为衰退群落;其分布格局呈现一般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不大;随着群落中红桦林种群的发育进程,分布格局的时间模式为从均匀分布到集群分布,最终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
红桦是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高海拔区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有着良好的营造栽培前景。本文阐述了红桦播种育苗中的整地做床、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陇山森林生态站2008-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流域尺度的森林小气候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温年较差为51.5℃,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相对湿度随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月份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风速变化在0.7~1.3m.s-1之间,盛行北风和西南偏南风;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了解秦岭箭竹的生长发育和揭示该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立18块10m×10m的样地,其中依据坡向(阴坡、阳坡)设置6块,依据海拔(1470,1874,2270,2643m)设置12块,并计算每块样地的物种重要值、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坡向和海拔秦岭箭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别选取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较大的8种植物,利用Levins公式计算并分析其生态位宽度。【结果】秦岭箭竹群落中共有79种植物,其中灌木层23种,占总物种数的29.1%,秦岭箭竹重要值为57.95%,远大于其他物种,是该群落的建群种;草本层有56种,占70.9%,其中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重要值为15.05%,是草本层的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灌木层,说明灌木层物种对草本层物种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多样性均呈现减小趋势。群落内重要值较大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布在0.68~0.95,秦岭箭竹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5;凤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在草本层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86。【结论】秦岭箭竹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优于灌木层;阴坡有利于群落内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海拔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影响,且对灌木层的影响大于草本层。群落内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因子都是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甘肃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阐述了小陇山林区重点野生植物水青树的资源分布状况、生长状况、群落结构、生存环境。根据水青树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林区立地条件,分析了当前小陇山林区水青树回归的原因及方式,针对回归过程、回归后的监测及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对胸径(D)<3 cm的乔木幼苗、幼树,测量并记录其地径、高度、冠幅和林木生长状况;并在每个样地设置3个10 m×10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物种组成、数量等。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分析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优势种群的数量化动态,并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次生林群落为岷江冷杉 桦木林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3种,云杉已大量死亡。现存群落中,岷江冷杉种群结构完整,幼龄个体比例大,存活率高,为增长型种群;桦木(红桦和糙皮桦)幼龄个体比例低,存活率不高,已呈现出衰退趋势;槭树、花楸等小规模种群结构多不完整。种群数量化分析表明,各种群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受随机干扰,受随机干扰时岷江冷杉种群最稳定,红桦种群次之,槭树、花楸等种群结构均不稳定。岷江冷杉种群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岷江冷杉,优势明显,但其更新不良,在灌木层不具优势。乔木层、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区次生林群落为正向演替,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各种群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阶段,群落结构尚不稳定。桦木种群在乔木层优势尚存,但在灌木层更新受到限制,不具备发展成优势种群的条件;云杉人工林则必被淘汰;岷江冷杉在乔、灌木层均有较大优势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以培养冷杉林为主,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甘肃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山脉西段,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本文详述了该林区的蝴蝶资源,并列举了珍惜蝴蝶资源和甘肃省新记录种,分析了蝴蝶特有的价值及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八宝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森林群落2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Shannon-Wiener指数和相似性比例分别计算了25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部分种对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八宝山森林群落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为红背雄,米锥,硬斗稠以及木荷,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与按重要值排列的优势种群顺序基本一致,生态位重叠则与生态位宽度有一定关系,具较宽生态位的2个种群一般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文章还对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正>1基本情况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西段。全区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秦岭梁以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秦岭梁以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地理坐标:北纬33°30'~34°49',东经104°22'~106°43'。地跨天水、陇南、定西三市,秦州、麦积、清水、武山、徽县、两当、礼县和漳县。东南同陕西省风县、宝鸡市接壤,西连陇南市的成县,北以渭河为界。林区以山地为主,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2℃,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Lih、Lhi)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对陕西略阳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白杨群落生态位宽度排列顺序为太白杨>鹅耳枥>牛皮桦>华山松>铁木>灯台树>三桠乌药>五角枫>锐齿栎>红桦;生态位重叠指数(Lih、Lhi)大于0.03的种对有64对,占总数的71.1%;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3以上的种对有31对,占总数的68.9%。表明群落优势种之间生态位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各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区地处我国秦岭西端,是国家重要的珍稀濒危树种资源林区。基于此,针对现有的地形—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研究其自然概况及群落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物种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有效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广东增城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增城市次生林区和马尾松林、南洋楹林和湿地松林等主要人工林群落中设置了76个100矗的样方,开展这些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显示,变叶榕(Ficus variolosa、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山苍子(Listea cubeba)等阳性、鸟播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大多数次生林种类均具有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南洋楹与较多植物种类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反映南洋楹能与较多的乡土种类共存。建议根据植物生态位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天然林树种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