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水利部自2010年起,先后在辽宁省的9个县市区所辖的27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程,项目经过3 a的实施,建成梯田12 243 hm2,修建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14座,完成截排水沟79.14 km,田间生产道路308.41km,有效地治理了坡耕地水土流失,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辽宁省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系统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全省大规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国家水利部自2009年起,先后在贵州的14个市县所辖的27个乡镇、75个村开展了试点工程,3年多来,建成梯田3 729.76 hm2,修建蓄水池、沉沙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 029座,完成截排水沟渠75.6 km、田间生产道路97.06 km,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贵州省自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后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庄浪县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15 km~2,具有梯田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治理基础雄厚、建设经验丰富等发展优势,为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县奠定了基础。但目前还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综合治理难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发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今后应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围绕基本县情,"实施七大工程,做到七个推进",着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推进流域生态化;实施高标准梯田改造工程,推进基本农田高标准化;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推进沟道坝系化;实施地埂种草利用工程,推进草畜产业规模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化;实施果菜产业开发工程,推进梯田高效化;实施庄浪梯田十大景观建设工程,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庄浪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截至2009年,庄浪县累计修建梯田6.57万hm2,占原坡耕地总面积的95.6%,全县18个乡镇和293个村的梯田化程度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梯田化标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治理措施单一、小型蓄水保土配套措施不完善、梯田主干道路与生产路设置不合理、埂坎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综合配套结合起来、改造老式低产梯田与完善梯田道路网络结合起来、坡改梯工程实施与涉农资金和技术有效投入结合起来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渭县是201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50个试点县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政府密切配合,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引领作用、组干部的带动作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配套林草、谷坊、田间道路、排水沟等措施;加大项目资源的整合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项目区...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多方衔接项目,精心规划实施,把梯田建设、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抓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为契机,相继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2 hm~2以上,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8.1%,林草覆盖率达到30.7%,水保防护体系综合蓄水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0%和42%,对全县及其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梯田是一项体现水土保持技术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对梯田的发展已提出了新的要求。梳理定西市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论述梯田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局部小气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梯田建设要及时开展建设后评价、构建梯田新格局、加快老旧梯田改造、科学推进撂荒梯田复耕复种、推动梯田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新建 《水土保持研究》1994,1(2):120-121,38
山东省莱芜市通天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经过6年的连续治理,已建立了较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和农林生态系统,建起了以果品、生姜为主的农业增产体系.形成了自山顶至谷底全面配置以林果基地建设、梯田改造为主体,以沟道拦蓄、道路贯通为纽带,生物、工程、耕作三大措施配套的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显着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黑土区水保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质量监理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国家将水土保持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后实施的一项工程管理制度。结合国家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试点工程施工监理实践和多年来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分析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改垄与地埂植物带和沟道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监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兴县2011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属燕山余脉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阶梯地带,素有"五山四丘一分川"之称,是典型的山丘区农业大县。因境内建设打虎石水库,造成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人多地少,耕地中坡地、旱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土地单产较低。为缓解这种状况,宁城县2009—2011年连续3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按照"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灌溉搞节水"的"三围"思路,形成了"梯田+节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该模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且有一定的可利用水源处,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艳 《中国水土保持》2012,(3):F0003-F0003
<正>2003年以来,广西先后启动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规模和范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泾川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应继续实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梯田地埂开发利用工程、淤地坝建设工程和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尤其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以上,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商城、陕县等7个坡耕地面积较大的县启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河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配备水源工程、培育特色产业、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改梯工程建设应包含梯田工程、水源及灌溉工程、防洪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网工程、地力建设等内容。依据河北省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科学总结了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并对典型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模式及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各典型地区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明显,保土效益达到5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45%以上,对水土流失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利用外资 开发“地埂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修筑梯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但是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生产用地——埂坎.埂坎占地面积约占梯田面积的12%~18%.这些在农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埂坎是一项巨大的土地资源.水保世行项目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分项目,自实施以来,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机遇,加大项目区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在大面积修筑梯田的同时,十分注重梯条田地埂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动员项目区内的农民在新修的梯田地埂和原有梯田地埂上大力种植经济植物带,如黄花、花椒、杏树、枣树、红柳、牧草等经济植物.这一措施不仅加固了地埂,保护了梯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农民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开辟致富途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区域经济拓宽了道路.项目区群众高兴地把地埂上种植的经济植物带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是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3003.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4%。试点工程自2003年底开展以来,共实施了85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有:分类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集中多渠道资金,实施县域治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群众参与式治理;实施人工措施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注重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预防监督,保障综合治理成效;加强水土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21年列项实施。依据浅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标准偏低、生产道路不完善、沟道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采取梯田提升改造、沟坡造林、沟头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浅岔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93.8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 500元。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符合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