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丛生苗病已成为玉米主产区的主要苗期病害。本文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调查数据分析,掌握了玉米丛生苗的田间发生规律,明确了高发区域。研究表明,5月份降水量是玉米丛生苗病大暴发的诱因之一,高发病土壤为风沙土轻壤地块、草甸土轻壤和棕壤土轻壤,棕壤土轻壤和风沙土砂壤次之。不同品种之间玉米丛生苗病的发生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种衣剂的有效成分直接影响到玉米丛生苗病的防治效果。实践证明,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和"一控一促"治疗原则进行防治,可使病原菌的侵染速度低于病株生长点的生长速度,未出现分蘖、丛生、心叶干枯的大部分植株可以正常结穗。本项研究将为各玉米产区玉米丛生苗病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米丛生现象的调查,掌握了玉米丛生苗的田间发生规律,玉米受害后8~10 d叶片开始出现黄绿条纹,玉米受害程度与受害时所处的叶龄关系密切,田间大面积出现症状高峰期为6月6~16日,6月23日以后发生程度趋于平稳.通过对丛生苗病发生趋势的研究,提出了玉米丛生苗病爆发及预警指标,确定了丛生苗病田间爆发的降水、土壤、农业...  相似文献   

3.
玉米旋心虫为害与丛生苗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平 《现代农业》2009,(12):21-23
通过对玉米旋心虫为害症状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旋心虫等为害引起玉米丛生苗病的症状表现,提出了玉米丛生苗病五种类型,即心叶扭曲型、叶片丛生型、植株分蘖型、心叶干枯型、叶片缺失型。掌握了造成玉米丛生苗病的原因、虫害种类以及玉米旋心虫为害与玉米丛生苗的田间发生规律。研究表明,受玉米旋心虫等蛀茎害虫为害,玉米植株表现出症状应该定义为一种病症,即玉米丛生苗病,玉米旋心虫不是造成丛生苗病的唯一虫体,受害后玉米植株表现症状与受害时所处的叶龄、虫道走向、土壤病原菌种类关系密切,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受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证明,通过选择相对抗虫的品种、做好种子包衣、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药剂灌根防治等五项综合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减轻和控制玉米丛生苗的发生与危害,本项调查研究将为今后玉米丛生苗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邹城市灰飞虱大暴发,其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之大为历史罕见,灰飞虱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分析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1.玉米粗缩病防治要点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病诱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苗病诱因初步研究金光龙,杜冰,孙忠霞,贺亚光,姚健民,纪明山,张益先(铁岭市植保站)(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玉米面积达2000万亩,又是全国玉米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玉米播种出苗后3~5叶期出现黄枯苗和死苗(统称苗病),制种田更为严重。1989年昌图...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山西省翼城县的第二大粮食栽培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连续3年来,玉米穗腐病在本县偏重发生,其发生程度之重、分布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发生蔓延之快,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四、缺锌症状 叶片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小.如:水稻的稻缩苗,玉米的花白苗或白化苗,番茄、青椒等茄果类蔬菜呈小叶丛生状,新叶发生黄斑,并向全叶扩展,还易感染病毒病,果树易出现小叶病.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顶腐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顶腐病”俗称“君子兰苗”,是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重要病害。2001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和太平乡首次发现后连年发生,发生程度和危害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顶腐病的田间主要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严重的发病症状为苗期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  相似文献   

11.
安康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下旬白河县首次发生玉米粗缩病,并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危害之重,为安康地区历史上所罕见,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全区有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6 667hm\+2,病株率高达20%~95%,减产 10%~30%,部分地块绝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淄博市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个别地片重发生,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12.2万hm^2,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达到5.2万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3%,其中发病株率10%~30%的面积有2920hm2,30%~60%的面积有833.3hm。,60%以上的面积有379.3hm^2,给本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程度、绝产面积为历年罕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强烈,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笔者作为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一线。在向农民宣传培训指导的同时,对2008年玉米粗缩病局部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今后防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6年葫芦岛地区玉米叶部病害大流行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玉米叶部病害在葫芦岛市大发生,此病发展速度之快和危害损失之严重,在该市历史上尚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播种的9.28万hm2玉米中,病害发生面积6.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1.840;减产9成以上近于绝收的面积0.5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5%,全市共损失粮食1.75亿kg。1玉米叶部病害发生特点玉米叶部病害主要以弯孢菌叶斑病[Currularialuata(Wokker)Boed]为主,混以发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弯抱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玉米叶部流行性病害,此病害近年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辽宁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黄枯苗、死苗现象。笔者对沈阳、铁岭、抚顺、锦州、鞍山等地的玉米苗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田地势、土壤状况、苗枯发生情况以及苗枯发生症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病虫危害、气候高温干旱、土壤条件不适是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病害为主要原因。在各种玉米苗期病害中又以玉米顶腐病发生最为严重,玉米顶腐病已成为造成辽宁省玉米苗枯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5.
防治玉米大斑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兰浩特市玉米播种面积1万hm2,2006年玉米大斑病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发生面积之大、流行时间之长、为害程度之重,均属历年罕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更好地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为害,乌兰浩特市植保植检站做好技术应对措施,筛选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一、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二比空应用情况近几年来北票市玉米覆膜栽培难以推广的原因,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二是传统覆膜方式方法费工费时,特别是先播种后覆膜的形式,如果放苗不及时,容易造成烧苗、烤苗。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节水滴灌栽培应用面积达1.87万亩,玉米二比空栽培应用面积达2万亩均取得一定经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和冬后病虫基数,结合作物布局、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测湖南省2021年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秆潜蝇偏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水稻病虫总发生面积1920万公顷次,防治面积2333.3万公顷次。玉米病虫中等发生,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等,发生面积130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26.7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与症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玉米弯孢苗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病叶标样的病原苗分离与鉴定及病原苗致病力测定,初步明确了新月弯孢苗Curvularia junata(Wak-ker)Boed是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苗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田间症状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上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异,根据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将病斑分为抗病型(R)、感病型(S)和中间型(M)。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新型病害。全国各地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病,黄河以北玉米生产区发病较为严重,该病可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细分为真菌性顶腐病和细菌性顶腐病两种类型病害。细菌性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高温高湿的天气、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病状为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心苗或丛生苗;叶基部水浸状腐烂,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黄褐色,典型病状是有臭味和黏液出现,严重时心叶脱落。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文山县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其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增产的一大障碍。通过2007-2009年开展的玉米灰斑病的监测、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