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谷子别称粟,在北方通称谷子,加工后为小米.熬制后的小米粥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B1含量高,健脾胃,易于消化,是林州市重要的日常饮食之一.随着2017年林州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谷子作为林州市重点发展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谷子病虫害的发生,导致谷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经验阐述林州市谷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谷子是应对未来日愈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战略储备作物,也是当前我国旱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首选作物.该研究分析了我国谷子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谷子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谷子优势区域布局研究,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谷子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政策扶持、产销对接、市场调控等措施促进我国谷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延安市是陕北谷子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但目前延安市谷子面积表现出逐年降低趋势,1980-2011年从5万hm2降低到不足2万hm2,产量也逐年降低.针对延安市谷子生产逐渐减弱的现状,从延安市谷子面积、总产及单产数据出发,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延安市2020年的谷子生产趋势,结果显示,延安市谷子面积和总产逐年下降,单产水平小幅提高.最后,提出了发展延安市谷子生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区谷子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越来越少,干旱地区逐渐增多,谷子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区,谷子发展备受重视.目前,山区谷子产业发展的模式是影响谷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选择并处理好山区谷子产业发展模式及各环节利益关系,将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企业利润.通过调查山区谷子产业的发展模式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实现谷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谷子生产概况,品种推广,市场情况,科技支撑和成本收益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省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从建立有机谷子示范基地、创建高产活动和技术培训活动、完善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不利于作物生长.多年种植经验告诉我们选择谷子种植是我地区抗旱救灾主要作物.因为谷子具有抗干旱、耐贫瘠、适合种植任何土壤特点。近年来,由于谷子大面积种植,谷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谷子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迅速提高。种植面积之多,各种虫害相继发生.为了保障谷子的高产稳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蛀茎害虫谷子蛀茎害虫主要是钻心虫,是谷子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灌浆期杂交谷子旗叶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和冀32为材料,研究杂交谷子和常规谷子的光合生理差异,并初步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强光下,杂交谷子的光合速率高于常规谷子;杂交谷子光饱和点和潜在最大光合速率高于常规谷子,表观量子效率低于常规谷子,且差异显著;光强超过1 300μmol.m-2.s-1时,常规谷子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摩尔分数下降,气孔限制值升高,气孔限制是常规谷子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杂交谷子气孔限制现象不明显。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杂交谷子和常规谷子光合酶PEPCase活性、叶绿素含量无差异,杂交谷子叶绿素a/b值较常规谷子高,差异显著,可能是造成二者光合差异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光温敏两系交谷子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具有营养丰富、耐瘠薄的特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是我国人民食物的主要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玉米、水稻和高粱上的应用,玉米、水稻和高粱单产迅速提高,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常规谷子品种存在产量低、费时费力等弊端,因而制约了谷子生产的发展,使谷子逐渐从主要作物栽培品种中退出,沦为小杂粮范围.光温敏两系杂交谷子的诞生,为谷子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玛纳斯县、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谷子种植情况的多次考察和学习,以及在精河县2年的谷子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总结出谷子在精河县的种植优势和精河县谷子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一、精河县种植谷子的优势1.气候条件适宜精河县属于内陆干燥气候区,有效积温、无霜期、降雨量、土壤等条件都适宜谷子生长。2.种植成本低谷子全生育期667米~2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投入700~800元,土地承包费300~400元,经计算全年谷子种植成本约1 000~1 200元。播种谷子种子用量  相似文献   

10.
赤峰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是谷子.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谷子栽培和种植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谷子病虫害成为影响产量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赤峰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现状,并提出防治方法,希望解决病虫害对谷子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众所周知,谷子是体弱多病、产妇和幼儿的良好滋补食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谷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国外谷子也被评为“营养之王”而列为保健食品.但是目前谷子的种植面积确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是谷子的产量较低,二是对土质的要求很严,尤其是谷子怕涝,喜欢岗地和较高的地块,再加上多年来农田中有机肥的施量太少或根本不施,而大量的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层的板结程度也就越来越甚,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谷子并非天生就是低产作物,只要能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它的生活要求,就会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谷子种植期间,由于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影响,导致谷子经济效益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本文对谷子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护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对提升谷子病虫害防预质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制作谷子根、茎、叶的连续石蜡切片,观察它们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谷子的根、茎和叶的显微结构具有单子叶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也具有长期适应生存环境而特化的特征.谷子根的表皮脱落得比较早,根的后生木质部形成大的空腔;谷子茎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在基本组织中,皮层占的空间比较大;幼嫩谷子叶的发育和多数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4.
谷子抗旱、耐瘠,在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谷子籽粒小,在适宜的温度下,耕层土壤含水量为9%~15%时,谷子吸收本身重量26%的水分即可发芽,而高梁、玉米、小麦发芽分别需要吸收本身重量40%、48%、45%的水分.二是谷子耗水量少、水利用率高.每生产1kg粮食,谷子需水257kg、玉米需水369kg、小麦需水510kg,玉米和小麦分别是谷子的1.44倍、2倍.  相似文献   

15.
谷子钻心虫[Oulema tristis (Herbst)]又名谷叶甲、粟负泥甲,为鞘翅目叶甲科禾谷负泥虫属.为害谷子、糜子、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尤其以谷子幼苗受害最重.此虫在我国西北、华北的谷子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陇东地区优质谷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谷子钻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谷苗受害后轻者生长发育受阻,重者不抽穗,造成减产,一般谷苗受害率达70%~ 90%,减产率达10%,严重者减产率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与玉米相比,谷子的抗旱性较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明显.但在谷子规模化种植中会发生多种病虫害,不及时有效防治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文介绍了河北省衡水市谷子规模化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并根据强化预防、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出播种前准备、苗期管理、中后期管理等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害对谷子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谷子是建平县重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几年,谷子白发病在部分地块发生较重.据县植保站调查,2012年建平县个别品种和地块发病株率达60%以上,给谷子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一、症状 谷子白发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从谷子发芽直到出穗期陆续显现症状,不同生育时期表现的症状有明显差异:幼芽期受害严重时,变色扭曲,迅速死亡,甚至不能出土.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谷子生产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河北省谷子农户、加工企业、科研人员和消费者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河北省谷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广先进技术、开发新模式和大力发展谷子加工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完全依赖雨养、产量低而不稳和种植繁琐的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将全膜覆盖穴播施肥一体化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谷子全膜穴播轻简化种植技术.介绍了谷子全膜穴播轻简化种植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配套机具、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等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小杂粮需求增加,抗旱耐瘠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全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2010年猛增到4666.7hm2.为增加谷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洛宁县农业局在小界乡、河底镇建设两个谷子万亩高产示范方,引进高产品种,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方总面积1791hm2,其中小界乡示范方涉及14个行政村2730户,面积1256hm2,河底镇示范方涉及8个行政村1906户,面积534.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