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安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种质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为了收集和保护安徽省的竹类种质资源,广德县林科所承担了"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项目。项目共收集保存竹子20属222种,保存各类活体竹株30余万株;同时,开展了相关竹类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等系列研究,为优良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下游地区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下游地区集中了多种复杂气候和生物群落,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竹亚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竹种分布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该区共有竹种28属160种,其中珍稀竹类植物有15属33种,天然分布和长期栽培竹种77种。根据竹类种质资源特点,可将该区重要竹种划分为4个保护等级:重点保护、紧急保护、特殊保护和一般保护。系统研究该区域的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对于竹亚科分类、竹类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9年底,共收集引进保存了4属26个竹种,保存圃面积0.667hm2。从2004~2006年,进一步扩建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面积达4.0 hm2,现有竹类植物22属98种(含变种或变型),且竹种成活率、保存率较高。分别简要介绍了各个竹种主要用途及其配置方式与竹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森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类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防止水土流失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对竹资源开发利用的高度关注促进了竹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竹子专用品种的缺乏是限制其工业化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竹类植物的遗传育种已成为竹学领域研究的焦点。文章对竹类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变异来源、种类识别、育种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尤其是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智能化育种和新品种审定进行重点概述。针对竹类植物遗传学理论基础薄弱、内在固有遗传障碍和育种技术瓶颈问题,提出了构建遗传学理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评价和突破育种技术瓶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竹类植物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竹类资源加工及其利用前景无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竹类资源加工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世界有竹类植物50多属、1200多种.中国有40多属、500多种,种植资源竹十分丰富。中国竹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竹林面积达484.26万公顷,(其中经济利用价值较高、集中成片分布的毛竹林面积337.20万公顷):竹林面积占国土面积0.5%,占森林面积2.8%.毛竹产量7.23亿根,篙竹产量4.29亿根.竹材总产量达11.52亿根。竹类植物具有一次造林成功,科学地加以经营,即可年年择伐.永续利用而不破坏生态环境.这是所有木本植物都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开发利用好竹类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山区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竹类是一类具特殊生长习性与生长型的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有性生殖脆弱而无性繁殖发达,易于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沦为小种群或濒危物种。本文从小种群近交危害与集合种群上分析了竹类种质保护的适度思想,即适宜的局域种群与集合种群结构度是优化竹类野生种质保护的重要依据;并从区域相对封闭生态系统结构度与竹类种质稳定性上分析了野生种质适度保护的策略;最后从加强竹类种质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编目清查、自然野生栖息地就地保护、竹类种质保存圃建立与完善,以及竹类原料林的定向培育4方面阐述了竹类种质的适度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云南德宏州竹种质资源及优良竹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宏州的竹类资源有15属70种,是云南省区域性竹亚科种质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竹产业开发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德宏州的竹类种质资源,评价了竹种资源的利用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竹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南林学院师生于1990年3-10月在双江县进行了竹类资源考察,结果是:双江县竹类资源计有竹种12属27种,竹林面积4816.4公顷,竹材蓄积量36.93万吨,对7种主要竹进行了造纸性能分析及综合评定,提出了适宜该区发展的优良竹种。  相似文献   

9.
保山市竹亚科种质资源和珍稀特有竹种较为丰富,是竹产业开发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在对当地竹类资源进行分类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确认分布竹种15属55种,把保山市竹亚科植物区系特征总结为:种类组成的丰富性、类群结构的多样性、起源进化的特殊性、特有成分的复杂性。并对推进竹类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突出资源特点,培植特色生态竹林景观;选择优良竹种,培植优质人工竹林资源;做好发展规划,科学指导竹产业综合开发;保护种质资源,保护竹类多样性资源;科学适度利用、促进保护发展是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发现悬钩子属植物23种5变种,含单叶类植物4种1变种,复叶类植物19种4变种,其中光滑悬钩子为河南新分布。对悬钩子属中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选择了一些优良类型,以供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德宏州重要大型丛生竹及其无性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瑞丽市生态条件优越,竹藤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竹产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也是建立竹藤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基地最为理想的地区。结合瑞丽珍稀竹藤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对26种优良大型丛生竹种首次进行截秆移植无性繁殖试验,平均生根成活率为59.6%,观测时已发新笋355枝,最高为云南甜竹(83.3%)和潞西大竹(80.8%),最低为锡金龙竹(20%)和金丝巨竹(20%)。结合试验结果,对10个重要竹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原竹类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业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竹子的使用和研究范围也都更加广泛。我国竹资源丰富,共有39属500多种,主要分布在14个省区的丘陵地区。中国竹类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因而分布在黄河以北的为数不多的竹林资源就显得更为珍贵。保护并发展好北方地区竹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主要从竹林结构、南竹北移、新品种、病虫害防治、竹产业、发展前景展望6个方面,主要以河南省为例,综合阐述中原竹业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中原竹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威信县乡土竹种资源、生态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出毛竹、梁山慈竹、筇竹和方竹4种主要乡土竹种,提出了合理规划、科学培育竹林资源、深化笋竹产品加工、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科技投入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竹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及生长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竹种质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分布的为数不多的竹种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因而加快中原地区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迫在眉睫。文章选择在中原地区(河南省博爱县)生长较好的16个竹种,将其引种至青岛市即墨区集中保存。结果表明:16个竹种在引种地总体生长效果较好,新生竹平均胸径和新竹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散生竹和铺地竹的抗寒性较丛生竹好;极寒气候对竹子地上部分秆叶的影响远大于对地下部分竹鞭的影响。此次引种取得的经验可为下一步更多竹种的异地保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斑竹为豫北地区主要栽培竹种,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竹材价格逐年走低,竹林从材用林向笋用林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园清杂、林地垦复、水肥管理、结构调整、合理采笋等将斑竹林改造为笋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斑竹林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为豫北地区竹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河南淅川竹博园从浙江安吉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栽培。结果显示,初步认定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高节竹、美竹等10个竹种能够适合在淅川发展。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适地适竹,分类经营,扩大试验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9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各竹种第1年竹根生物量,第2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P<0.05);2)以5~6 cm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第2年总生物量高达36.51±2.13 g,小叶竹种翠竹(Sasa pygmaea)第2年总生物量仅15.36±1.34 g,两者差异显著(P<0.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P<0.05)。研究发现: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漓江沿岸的竹类资源,发现两岸分布竹子7属37种、变种或变型,以箣竹属Bambusa居多,占竹种数量的45.9%;其次为刚竹属Phyllostachys,占21.6%。从竹子类型区分,丛生竹占62.2%,散生竹占37.8%。在两岸还发现木竹Bambusa rutila、狭耳坭竹B.angustiaurita、大绿竹B.grandis等多种广西濒危、特有竹种的分布。种植环境和利用方向对竹子的分布区域和种植量影响较大。多数竹林竹丛老化,竹蔸上浮,景观效果差。漓江景区的精华段——阳朔段两岸景观带主要由车筒竹B.sinospinosa、撑篙竹B.pervariabilis构成,环境卫生问题不容乐观。濒危、特有竹种保护可通过扩繁和开发新用途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