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廊坊市霸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点1980—201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93—2018年夏玉米产量资料,基于水分亏缺率构建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通过分析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夏玉米灾损模型,提出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厘定干旱保险纯费率,设计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乳熟期内发生干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最大,选取拔节期至乳熟期和全生育期的干旱气象指数进行灾损分析,构建减产率模型,将夏玉米分为轻旱、中旱、重旱和严重干旱4个等级。设计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起赔标准为干旱气象指数40%,在拔节期至乳熟期保险费率为5.6%,保费357.6元/hm~2,全生育期保险费率6.5%,保费395.7元/hm~2。  相似文献   

2.
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水稻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产品,为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水稻产量灾损与气象因子、大气环流指数的密切关系,建立单季稻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的历史气象资料,基于Beta方法,计算全省各县(市)各级灾损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依据水稻减产风险概率,确定沿海台州、温州、舟山、宁波地区中18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7.5%,兰溪等16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5.0%,嘉兴等34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2.5%;确定了3个区域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依据诱发系数及灾损模型,设计了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的合同。【结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依据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充分运用气象部门水稻产量预测的成熟技术,采用客观的气象数据定损,是水稻农业保险方案的重要创新。该指数的运用,有助于降低逆选择,基本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中理赔时效低、成本高以及理赔准确度低的弊病,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设计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柑橘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多年生果树柑橘产量与树龄、大小年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分离出相对气象产量。运用风险评估技术确定气象灾害导致的柑橘减产率,设计低温冻害指数,确定严重冻害的气象指标和减产率,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柑橘严重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通过风险分析确定了柑橘严重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大于-7.0℃、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大于-9.0℃,理赔指数为0,赔付率为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7.0~-7.9℃、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9.0~-9.9℃,理赔指数为1,赔付率为5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8.0~-8.9℃、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10.0~-10.9℃,理赔指数为2,赔付率为7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小于等于-9.0℃、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小于等于-11.0℃,理赔指数为3,赔付率为90%。【结论】气象理赔指数保险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可以避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解决农业保险中赔付时效低及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油桃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油桃气象指数保险方案,为开展油桃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根据油桃减产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设计油桃冻害气象指数,利用气象资料和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分布拟合油桃减产率分布,从而确定保险费率。结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油桃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5.
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费率厘定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设计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为开展柑橘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柑橘减产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应用极值理论分析导致巨灾结果的气象风险的尾部分布,确定保险费率,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确定了浙江省西部地区各县的纯保险费率和气象灾害赔付金额。淳安、兰溪、金华市区、丽水市区气象灾害纯保险费率为1.8%—3.0%,建德、常山、江山、龙游、衢州市区气象灾害纯保险费率为5.5%—6.6%。结论气象指数保险合同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保险和国外指数保险存在的问题,设计成气象衍生品进入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设计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水稻遭受暴雨灾害造成的减产率与气象因子、下垫面条件的关系,建立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利用GIS技术将减产率确定到各种复杂地形下,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精细化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确定了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区域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不同的典型降雨过程和0716号强台风"罗莎"影响过程资料对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复杂地形下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减产率分布,能提供可信度高的单季稻暴雨灾害灾损评估。当模型计算的水稻减产率≤30%时,理赔指数为0,赔付率为0;水稻减产率大于30%时,理赔指数等于水稻减产率,赔付率为水稻减产率。【结论】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能根据降水量、风力计算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各自然村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的减产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量和气象指数优点设计的气象理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目前中国传统农业保险中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促进贵州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业务开展,降低旱灾对辣椒种植农户造 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方法】文章利用 1990—2019 年贵州省 84 个国家气象站共 30 年的气 象数据,并根据制定出的干旱等级标准进行处理,最终得出各站点各级干旱频率,以及各 站点的纯保险费率。并通过克里金差值绘制出各级干旱频率分布图以及纯保险费率分布图。 【结果】受干旱影响较大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集中于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中部部分区域;受干 旱影响较小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贵州省东部的纯保险费率普遍高于 9%,西部 则相对较低(约 4%)。【结论】干旱灾害空间分布以及纯保险费率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贵州 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市场广阔。在贵州省尤其是贵州省东部需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 产品,来降低当地辣椒种植户因干旱导致的收入不稳定风险,同时帮助农户灾后快速获得补 偿恢复生产,最终促进贵州辣椒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可群  杨文刚  刘志雄  刘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17-4621,4625
建立客观的冬季大棚蔬菜气象灾害灾损评估模型与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科学性,稳定蔬菜市场。试验对1998~2009年武汉城市圈大棚蔬菜风灾损失数据与当地气象条件、2005~2010年冬季大棚蔬菜冻害实际监测资料与大棚内外的气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棚风灾灾损率与瞬间极大风速的平方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灾损率与低温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相关不明显,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即累计小时负积温的相关极显著;由此分别建立了竹棚和水泥钢筋大棚风灾、雪灾灾损模型及冻害灾损模型,利用模型对2008年年初的低温冰雪灾害过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人为干预越少,即救灾不力,则会使实际的灾害损失越接近理论值;试验通过灾损模型建立了风灾、雪灾、冻害的预警指标,为灾害客观评估、气象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云港市近30年冬小麦产量数据以及相关年份气象要素数据,使用5年直线滑动平均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研究结果,选取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设计气象指数产品.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内,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子不同,因此可以设计出多种农业气象指数产品,对冬小麦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处理,计算出不同相对气象产量范围内所对应的气象指数临界阈值.根据长时间序列气象指数的数据,计算出连云港市农业气象指数各等级灾损的风险概率,同时建立关于冬小麦产量的灾损模型,并且分别得出不同免赔额下各气象指数的保险纯费率.结果显示,在免赔率为0%时,各农业气象指数产品保险纯费率在2.35%~5.66%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连云港市冬小麦开展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象指数保险是当前最有效的转移气象灾害风险的金融工具,厘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是设计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核心工作。研究根据安徽省黄山市和六安市历年气象数据、茶区产量数据及年单产量数据,利用差分预测、logit回归模型及正交多项式等方法计算各县市纯保险费率和基准保险费率。结果表明:六安市辖区及其下辖的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茶叶霜冻害纯保险费率分别为5.90%、0.78%、8.11%、1.66%,均值为4.11%,最高的是金寨县,最低是舒城县;黄山市辖区及其下辖的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茶叶霜冻害纯保险费率分别为4.36%、0.66%、5.21%、2.01%、7.60%,均值为3.97%,最高是祁门县,最低是歙县,六安市保险纯费率均值略高于黄山市。基于此,提出设计差别保额保险产品、实施费率优惠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三农”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农业保险问题再次备受瞩目,但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第一,要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二,政府必须在立法、资金等诸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我国的农业保险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陕西省的省情出发,探讨了陕西省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结合全国和该省的实际,分析论证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目标模式和过渡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加快发展陕西省农业保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当前,由于法律的缺位、体制的不健全、监管的缺失和资金短缺等因素造成了我国森林保险体制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现象。建议完善林权流转体系,出台专门法律法规,建立林区数据检测共享制度,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措施,促进我国的森林保险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过渡,本来就面临着巨大自然风险的农业又要遭受市场风险和制度风险的冲击。农业保险是WTO规划下适用且有效分散风险、保护农业的途径,而我国现阶段商业农业保险的规模过于狭小,无法完成保护农业的重任,因而农业保险必须有政府参与,并从保险需求、保险供给和保险的法律规范几个方面入手,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使之为农业提供各个方面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河北省粮食作物保险的经营现状出发,从粮食作物保险的风险保障程度较低、提高粮食作物保险的补偿能力比较困难、经营粮食作物保险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定损技术,以及粮食作物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逆选择问题等角度,分析了河北省粮食作物保险在灾害补偿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分散风险,使企业的损害赔偿责任由社会来分担,避免企业因巨额赔偿而破产,同时又能给受害者迅速、有效的救济。主要分析了该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功能和特点,及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模式。针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现状,提出了制定强制责任保险,扩大责任保险范围,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等完善对策。参7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农业保险在经历了从业务恢复到徘徊前进再到迅速拓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提高了福建农业、农村的自然风险抵御能力,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探索了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创新了业务经营方式,建立了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充分调动农业保险主体的积极性,继续创新,使福建农业保险业务更上一个台阶,为海西农村建设构建更加结实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民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基于2021年山东和辽宁省1 546份入户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和IV-Tobit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及保障深度对农户种粮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赔付额度对种粮收益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实际赔付中理赔不规范所致。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信贷可得和降低生产风险来保障农户种粮收益。相较于低兼业水平农户,农业保险对高兼业水平农户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更明显;与未受灾农户相比,农业保险对受灾农户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农的养蜂生产风险与灾害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蜂农在养蜂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自然灾害、农药中毒、蜂病疫情、偷盗、交通事故等诸多风险,风险发生率较高且损失严重。作为“中国蜜蜂之乡”的浙江省江山市在建立蜂业救助保障机制,提高养蜂业抗御灾害风险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分析江山市养蜂业积极加入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办理养蜂综合保险两种灾害补偿模式的具体做法、运行机制及优缺点对比,提出了积极推进风险救助办法的实施、加强政府对经营蜂业险种的保险公司扶持力度与保险立法建设、探索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浙江省江山市蜂业灾害补偿做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有助于化解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风险扩大问题。然而,现阶段赔付水平下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化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山东和辽宁两省1 3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农地转入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保险赔付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参保决策。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增加,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然而,当前农业保险赔付水平较低,风险保障作用有限,导致其仅能促进大规模农户进行农地转入。此外,农业保险对农地转入的影响还具有地区异质性。鉴于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农业保险赔付方式;同时推动农业保险精细化发展,注重“普惠性”与“差异性”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