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06年2月中旬,砀山县水产站观赏鱼繁育基地的一口武昌鱼种越冬池塘大面积发生赤皮病,经过连续几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死鱼量。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病原荧光假单胞菌。体表局部发炎,分布于尾柄、背部两侧,尤以肛门上端两侧为明显;病灶大小不等,呈点状或斑块状;患病处鳞片有的脱落,有的松动,手轻触即脱掉;大多数病鱼背鳍、尾鳍、臀鳍或基部或全部充血,偶有鳍条腐烂;部分病鱼鳃盖有轻度充血,有的眼球一侧或两侧伴随轻微点状充血。二、发病情况该池塘面积2亩,鱼种为春节前转入,规格15尾/千克。2月15日拉网时发现大多数鱼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 1 观察病鱼体表。病鱼腹部及鳍基部有出血点,病鱼全身体表、肌肉明显充血,则为出血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为赤皮病;腹部两侧及尾部腐烂或出现块状红斑,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则为打印病;鱼体两侧,腹部上下和尾部等处,有棉絮状的白色长毛,则为水霉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和头部眼睛周围红肿,且有红点和针状虫体,则为锚头鳋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爬行,则为鱼虱病;如发现鱼苗、鱼种沿塘边  相似文献   

3.
乌鳢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乌鳢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密度及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引发乌鳢的养殖病害也愈来愈多,特别是乌鳢暴发性出血病,发病面积广,死亡率高,直接影响乌鳢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笔者结合本地区的生产实际,对乌鳢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主要症状患病鱼体的腹部、鳍条基部充血发炎,胸鳍基部至鳃盖后缘两侧有与侧线相垂直的出血条纹。有些患病鱼体的眼球、眼框与肌肉皆有充血现象。严重者全身出血,鳃丝发白,腹部肿胀,肛门红肿,体腔有无色腹水,肝脏有淤血,肠内无食物,肠壁充血。二、流行情况6月~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水温…  相似文献   

4.
春节过后,江苏溧阳、金坛等地发生多起鲫鱼春片鱼种死亡现象。最早在刚过春节就开始死鱼,死鱼数量迅速增多,来势较猛。主要表现为地区性发生,发病面积大,死鱼数量多而集中,死亡率10%~20%,严重者可达40%以上,损失较大。发病池均为越冬后的春片鱼种,鱼种规格为100~200克。经诊断确认为流行性败血综合症。因为该病一般发生于高温季节,春季较为少见,不被重视,并且有很多综合症状,容易造成误诊。现就笔者参与的一些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一般为高密度精养鲫鱼种池。病鱼眼珠突出,体表局部有竖鳞、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现象,有…  相似文献   

5.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体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份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条梢端腐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份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相似文献   

6.
<正>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冬季鱼病虽不如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就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亦充血发炎,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  相似文献   

7.
鲤似嗜子宫线虫病在我国已有很多报道。它对鱼体的危害主要是嗜子宫线虫的雌虫虫体夺取鱼体营养,破坏皮肤组织,引起发炎和充血,继发性感染细菌病和水霉,特别严重的能引起鱼类死亡。1996年4月榆中县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暴发此病,作者及时进行了诊治,现报道如下:1鲤嗜子宫线虫病的发现过程1996年4月9日,该场1号鱼种池投放的草鱼、鲤、彭泽鲫每天都有零星死亡,其共同特征是绝大部分的鱼鳞片局部脱落,体表充血、发炎,有的已滋生水霉菌;其中以当年鲤鱼种居多,约占90%,M龄鲤占10%左右。一龄鲤体质极差,从背部看,体瘦如柴,脊背…  相似文献   

8.
<正>喉孢子虫病是近几年暴发的一种对异育银鲫危害极大的孢子虫病,其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季节在5-10月,发病高峰期在6月和9月。该病目前仅在异育银鲫中发现,对鱼种、成鱼均有危害。发病率20%~30%,死亡率一般为30%~40%,严重时高达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黄颡鱼的饲养过程中 ,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列举如下。1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1.1细菌性肠炎病此病主要由点状气单孢杆菌侵袭鱼体产生。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游动缓慢 ,离群靠近岸边。剖开鱼腹可见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 ,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 ,血脓充塞肠管。此病对鱼种或成鱼都有危害。防治方法 :(1)鱼种下池时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2)坚持“四定”投饵。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 ;活饵要用…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4,(10):22-24
锚头鳋病由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雌虫寄生在鱼的体表,有时也寄生在口腔和鳃弓上,它除了用钻进到鱼体组织里的口器吸取寄主血液外,同时由于寄生而造成伤口,给细菌和霉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使寄生部位出现发炎、红肿、溃烂。对夏花到冬片阶段的鱼种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冬季鱼病虽不像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就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13.
粘孢子虫在鱼的体表和体内各个器官都能发生。住鱼体和鳃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见到小如针头、大如绿豆形状、大小不一的白色或乳黄色的不透明颗粒。严重感染时鱼眼球下部常有一大包囊。养殖户俗称“脑孢子”或“鳃脓肿”。此病在养殖成鱼和鱼种过程中时有发生,死亡率较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4.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2):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克/米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5.
柏振康 《科学养鱼》2006,(12):54-55
疾病:草鱼、青鱼肠炎病。病原体: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积液),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与肠炎型出血病毒病区别:肠炎型出血病毒病,肠道充血而不糜烂。流行情况:此病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度饱食等条件下,易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尤其对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和一龄草鱼、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50%~90%。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青鱼发病;8~9月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预防:①生石灰清塘。②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品养殖种类和鱼类疾病种类也快速增加,阿城市的渔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几年来,经过阿城市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使鱼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鱼病给广大养鱼户造成的损失。现将阿城市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常见鱼病种类及防治措施1.1赤皮病症状: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松动、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较明显,并伴有鳞基充血,其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等蛀鳍现象。发病规律及发病品种:此病发生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经过捕捞、运输、分养后,鱼体受损…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6月,茂名市电白区一个养殖户报告罗非鱼发病死亡,每天死亡达50~400尾。现将该罗非鱼发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从业人员参考。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面积31亩,平均水深约3.5米,有猪粪直排入塘,属当地典型罗非鱼养殖模式。6月2日把罗非鱼苗种移到成鱼塘,苗种规格约130克/尾,共放养8.6万尾。同时过塘大规格鲢鳙苗种,过塘后罗非鱼从开始每天死亡400多尾到后期每天死亡50多尾。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解剖发现肠内有少量食物,有典型的淡水鱼出血病症状。症状严重的罗非鱼体表严重充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同塘配养的鲢鳙鱼没有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18.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3,28(9):31-32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病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发病规律该病流行季节4~11月份,流行呈暴发性,来势猛,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鲤、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病鱼为1龄以上鱼种和2龄鱼。死亡率为20%~80%。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消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7月下旬以来,作者在济南市西部的养鱼场和南郊的钓鱼场发现精养的鲤鱼和鲫鱼发生大面积败血病,且流行时间较长,有的养鱼户的鲤鱼9月底还有发病,由于发现和治疗及时,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鱼的主要症状病鱼食欲大大降低,吃几口饵料就游走,鱼体两间,各鳍条及鳍基部充血,严重者吻端、下颌、眼眶、鳃盖也充血,鳃丝贫血是灰白色,有的鳃丝充血肿胀,多粘液。解剖鱼体发现肝脏发白,严重者肝脏糜烂,有的有腹水,胆囊色变浅,部分肠道充血,肠内无食物,而有许多黄色粘液,镜拉鳃丝及体表充血部位粘液。发现大量粘球菌,仅…  相似文献   

20.
鱼类常常受到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袭而生病,因此,鱼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清塘、鱼种消毒及饲养管理。在发病季节(一般5—9月),要做好药物预防,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赤皮病 1.症状及流行情况:鱼体腹部或全身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严重时鳍基充血、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此病以5—9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