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2.
美国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新引进的12个美国玉米群体按griffing4 双列杂交模式设计, 组配66 个单交组合。笔者分析了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单产等14个性状的配合力参数。结果表明:(1)美群3、美群7、美群9和美群11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穗重和穗粒重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美群3、美群7 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2) 高产组合中最少要有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群体。(3)初步筛选出美群5/美群7、美群5/美群11、美群9/美群11、美群3/美群7、美群7/美群8、美群3/美群9、美群3/美群11、美群3/美群8等8个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0个自选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Ⅳ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45个单交组合,通过对F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籽行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903、9904和9902具有较高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GCA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9901有较优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穗位性状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最差的自交系为3346和2601,需进一步改良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不同自交系农艺性状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自交系T0229的不同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表现较高;在特殊配合力方面有3个组合表现较好:T0229×Mo17、T0201×齐319和T0202×Mo17。综合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表现,选育出比较有利用价值的的自交系T0229以及组合T0229×Mo17和T0201×齐319。 相似文献
6.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9个性状已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基因型,按Griffing模式4配制36个单交组合,分析1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双M9,新415,5公在产量及产量重要构成因素的穗长,行粒数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用作亲本较容易测配出长穗型高产组合;47822、黄C-7002、478选具有降低株高,穗位高和提早成熟的作用,是改善株型结构的好材料。36个组合的产量特殊配合力表现为正向和负向二类,其 相似文献
7.
16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玉米种质改良利用、玉米自交系的利用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选用16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60个杂交组合,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交51和5311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z0619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4011、80c-1、安单3号选系和苏11,需改良后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适合黑龙江北部种植的早熟玉米杂交种,按照B.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对12份外来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B1、B7、B8、B9一般配合力综合性状较好;自交系B2、B3、B4、B6和B12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小,在降低株高、穗位高上有明显作用;B10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会出现极端性的高产组合,也可利用其去改良其它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以8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后,初步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克99和民99,其在穗重、百粒重主要性状的SCA效应值都较高,杂种优势强。从总配合力效应的数据中筛选出比较有利用价值的4个自交系,分别为克99、民99、L0208和民199。 相似文献
10.
11.
新选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3个杂交组合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单穗粒重、穗长和穗行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和单穗粒重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新育 6 个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用 6 个新育汕恢系列恢复系和 5 个三系不育系,按 6×5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 30 个水稻杂交组合,分析 8 个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的恢复系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大于不育系比值,水稻杂交组合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的表型主要取决于恢复系的遗传;生育期、结实率、穗长和单株产量的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均小于 50% 且与广义遗传力差值较大,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千粒重、株高、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均大于 55%,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其中千粒重与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大、分别为 80.99% 和 76.03%,在后代遗传的稳定性好,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恢复系 SR02 与 SR04 表现优异,依据亲本利用价值分类方法,SR02 在单株产量上表现为Ⅰ类亲本,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表现为Ⅱ类亲本,该恢复系在育种实践中易组配出大粒高产的杂交组合;SR04 在单株产量、有效穗数、总粒数以及结实率方面均表现为Ⅱ类亲本,表明其较易组配出多穗型高产杂交组合,且 SR04 在一般配合力分析中还表现出一定的抗倒潜力;杂交组合天丰 A×SR01、金恒A×SR06 和金恒 A×SR03 单株重 SCA 效应值最高,分别为 26.320、26.049 和 20.723,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结论】在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中,选择亲本时除了注重选择高配合力亲本外,还需加强对组合特殊配合力的筛选,同时根据亲本遗传特性,遵循扬长避短、性状互补的原则设计杂交水稻的亲本搭配;杂交水稻在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上的遗传主要受恢复系影响,SR02 与 SR04 是较优异的恢复系亲本,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杂交组合天丰 A×SR01、金恒 A×SR06 和金恒 A×SR03 在的产量性状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6个大豆品种及其15个正交组合的杂种F_1代为材料,研究了大豆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并主要表现在产量上。各性状随机区组和配合力方差分析都达到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以开育8号、吉林21号、吉林18号一般配合力较好。亲本自身表现与一般配合力紧密相关。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存在内在的联系。文中探讨了利用F_1遗传信息,对指导亲本选配及其它育种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用新育成及育种中常用的5个甜高粱不育系、5个甜高粱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生育期,含糖锤度、叶绿素、产量等5个性状用D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303A,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一般配合力高,是一个较理想的甜高粱不育系,其次为L0202A较好;恢复系LTR108、LTR114表现好,一般配合力高;综合产量和含糖锤度表现,303A/LTR114、L0202A/LTR108及L0202A/LTR114是比较理想的甜高粱杂交组合。本研究为甜高粱的高糖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6个四棱大麦品种及其15个正交组合的杂种F_1为材料,研究了四棱大麦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试验结果表明:株粒重、株粒数、主穗粒重、分蘖数、子粒重的杂种优势达10~20%;主穗粒数、主穗长、株高、主穗小穗数的杂种优势为5~10%;主穗茎长为4.38%。F_1株高、分蘖数与中亲、高亲、低亲的3个亲子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准;主穗茎长、株粒重的3个亲子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而其余性状与中亲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准,和高亲、低亲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吉8306、莫特44、蒙克尔一般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长岛(C)、大连(D)、威海(W)、胶南(J)4个中国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16个杂交和自交群体组,测定不同日龄(30日龄,60日龄,80日龄,105日龄)的杂交及自交后代生长情况,分析后代生长杂种优势和各组合配合力。结果发现,不同组幼参的生长速度不同,30至80日龄杂交组与自交组差异不显著,105日龄时杂交组D(♀)×J(♂)(DJ)组、WD组、JD组、JC组显著高于自交组(CC组、WW组、JJ组);不同杂交组的杂交优势率在同一生长阶段各不相同,而同一组在不同生长阶段也存在差别,CD组、JC组和JD组始终为正值,CW组始终为负值,随着各组刺参的生长杂种优势率为正值的组增多,其中105日龄JC组最高,为9.69%;D(♀)、J(♀)和D(♂)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0至60日龄JD组特殊配合力较高,80至105日龄WD、JC、CW和DJ组特殊配合力较高。综合分析认为C(♀)×D(♂)、D(♀)×J(♂)、J(♀)×C(♂)和J(♀)×D(♂)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8.
再论杨允奎估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rague和Tatum(1942)提出的配合力概念(即一般配合力gi和特殊配合力sij)可用统计模型xij=μ gi gj sij eij表示,不考虑eij,则sij为xij偏离μ gi gj之差;杨允奎在其遗稿《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初步报告》中首次提出以xij偏离中亲值MP之差计算特殊配合力效应sij的简便方法(杨氏简法),即s′ij=xij-12(-xi. -x.j)=sij 12(gi gj),这两种特殊配合力的差异是由于表示这两种离差的原点不同所致。由于Sprague等的遗传假设不明确,所定原点不当,因而夸大了GCA而降低了SCA,不能真实地反应杂种优势。而杨氏所定义的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完全一致,具有明确的遗传理论基础。此外,目前国内外广为采用的仍多为Griffing(1956)所提出的4种双列杂交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μ^、^gi、^gj和^sij。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Sprague等的直接定义法、Griffing的最小二乘算法和杨氏简法所得估算结果的异同及其相互间的代数关系,对于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的方法3和方法4,3种不同方法估算配合力效应值可以相互转换和验证。若以评价亲本育种价值为目的,3种方法所得结论一致;而以估计组合杂种优势为目的,则以杨氏简法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27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利用我甸玉米的种质资源,对选自我国西南地区的27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个美国玉米群体(BSSS、Lancaster和品种综合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12个性状在组合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大多数性状尤其是株高、倒伏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型方差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的比例较高。白瘦地根、大子白、花六十早和六十早等几个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是组建基础群体的重 相似文献
20.
以8个玉米综合群体的双列杂交和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的NCII交配设计试验,根据杂交种的单株产量和产量因子表现以及配合力表现,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群体WBM和豫综5号的单株产量较高,且其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是2个遗传基础较好的合成群体。豫综5号和WLS与Lancaster,WBM和LBM与BS(M-S)C23的特殊配合力较好,但LLS与Lancaster和BS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均较低。另外,WLS和LBM与Mo17杂交,LLS、WBM和豫综5号与HZ51杂交,WLS与HZ32杂交具有较高产量和特殊配合力。这些结果为新合成群体的配合力轮回改良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