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缘蝽Acamthocoris Scaber(Lianeus)属半翅目缘(?)科。近年来在我县局部田块发生较多,为害辣椒、龙葵为主,在茄子、烟草上偶而看到。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及枝条的上部吸取汁液,致使叶片、幼果脱落,常年6—8月为害最盛,影响辣椒产量。1982—1983年笔者对该虫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瘤缘蝽在我县一年发生1—2代,成虫  相似文献   

2.
辣椒新害虫--瘤缘蝽发生为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笔者在咸宁温泉发现1半翅目害虫严重为害辣椒,在未防治情况下,暴发成灾,导致绝收,2005年发生较重,局部成灾。经鉴定,该害虫为瘤缘蝽[Acanthocoris casber(Linnaeus)]。通过资料查阅,除《江西植保》2001年第2期有过关于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方面的简短报道外,再未见其他更详细的报道。为便于开展瘤缘蝽的监测与防治,笔者于2001~2005年对瘤缘蝽发生与为害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现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长10"5~13"5 mm,宽4"0~5"1 mm,褐色。触角具硬粗毛。前胸背板及后足腿节有许多瘤突。前胸背板侧缘稍向内曲,侧角突出,其上具显…  相似文献   

3.
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满根 《江西植保》2001,24(2):58-58,57
瘤缘蝽 Acanthocoris scaber ( Linnaeus) ,属半翅目缘蝽科 ,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华中、西南 ,国外印度、马来西亚。以成虫、若虫为害马铃薯、蕃茄、茄子、蚕豆、瓜类、红茹、辣椒等作物。成、若虫常群集为害 ,吸食作物嫩梢、叶柄、花梗的汁液 ,受害部变色 ,有斑点 ,严重影响结实 ,甚至整株枯死。 1 998~ 2 0 0 0年瘤缘蝽在江西农大校园附近的辣椒上严重发生 ,笔者进行了观察和防治 ,现报道如下 :1 生活史及习性1 .1 生活史 瘤缘蝽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 1~ 2代 ,以 2代为主。以成虫在菜地周围土缝、砖缝、石块下及枯枝落叶中越冬。越…  相似文献   

4.
大稻缘蝽大发生为害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Thunberg)近年在广东梅州市一带时有发生。1996年在该市的大埔、丰顺等县部分地区大发生,当年晚稻期间,大埔、丰顺两县21个镇发生大稻缘蝽,面积达1808.2hm2,严重发生为害的面...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1年7月在咸宁温泉发现一种为害辣椒的新害虫—瘤缘蝽Acanthocoris Casber(Lin-naeus),并对其生活习性、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现报道如下:1农业防治1·1合理轮作前茬种植过蚕豆、辣椒、茄子、番茄、马铃薯、蕹菜等蔬菜而又发生瘤缘蝽的,不宜再种辣椒。1·2合理密植增强植株长势种植合理的密度,一般以每667m23000株左右为宜,通过增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既可提高辣椒产量,又可创造不利瘤缘蝽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其危害。1·3清除杂草及被害残株通过铲除菜地周围的杂草,创造不利于瘤缘蝽…  相似文献   

6.
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黄胫侎缘蝽的年生活史及各虫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同时,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胫侎缘蝽在浙江云和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地下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主要为害期集中在6—9月份。林分结构、郁闭度、坡位及施肥对黄胫侎缘蝽为害均有明显影响。喷施8%的氯氰菊酯微囊剂或480 g/L毒死蜱乳油对黄胫侎缘蝽的防治效果达100%,对楠木枝枯病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红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phasiana Fabricius属缘蝽科巨缘蝽亚科Mictinae,是江西丘陵、山区常见害虫之一,常在林木、豆科作物上局部成灾。 一、分布及为害 红背安缘蝽属东洋区系昆虫,国内北限可抵辽宁南  相似文献   

8.
对9种主要为害果树、林木、蔬菜、稻麦、烟草、药草等植物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区分进行了研究,各种类的1~5龄若虫及成虫标本均通过田间采集和室内饲养方法获取。通过对不同种类若虫进行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提供了3~5龄若虫间的鉴别特征。9种有害蝽象分别为: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  相似文献   

9.
2007年修水县三都镇的部分迟熟一季稻和早熟二晚,遭受了严重程度极为罕见的稻蝽蟓(俗称臭屁虫)为害(主要是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eus,占80%以上,其次是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受害面积为9.3hm^2,其中绝收面积达5.5hm^2,损失30%-70%的面积有2.7hm^2。损失稻谷达4.9万昭。此次稻蝽蟓严重为害的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修水县有史记载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同时,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一课:次要害虫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9年研究了河北省中部地区春播大豆田点蜂缘蝽发生动态,据此制作了点蜂缘蝽在大豆田内的累积虫日指数图,并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点蜂缘蝽第1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转移到春播大豆田为害,待第2代成虫羽化后便逐渐迁出大豆田。分析点蜂缘蝽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关系,发现大豆嫩果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指数与大豆产量显著相关(P=0.026 6,R2=0.746 0),点蜂缘蝽高峰期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相关性次之,其R2为0.726 9,而大豆全生育期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R2为0.663 4。三种利用累积虫日法研究点蜂缘蝽对大豆产量影响线性相关性均高于采用点蜂缘蝽高峰期虫量的分析结果(R2为0.597 7),其中大豆嫩果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指数最能准确反映出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大豆田点蜂缘蝽防治指标的确定,及其合理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和稻棘缘蝽Cleus Punctiger Dall.是我省水稻上两种最常见的缘蝽科昆虫,还为害其他一些作物。省内每个县、社,甚至每个生产队、每一地段,均可采到。局部密度较高,刺吸茎叶汁液,特别在灌浆乳熟期,能造成麻谷或不实粒,影响产量和品质极大。现据1978—1980年在南昌饲养观察结果,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异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  相似文献   

13.
法国梧桐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翅网蝽属昆虫纲、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原产北美。主要为害树种有法国梧桐,其扩散速度快,为害性较大,不易根除.2008年在泰安市法国梧桐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绿盲蝽严重为害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7-8月, 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和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见绿盲蝽高密度种群, 玛纳斯县棉花、葡萄等作物上绿盲蝽为害严重, 这是新疆地区绿盲蝽为害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梨网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网蝽Sto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属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军配虫、花扁虫,花编椿。除为害梨外,还可以为害桃、李、杏、花红等果树。成虫和若虫群栖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吸取汁液.被害叶表面呈现苍白色斑点.背面遍布斑斑点点的褐色液体排泄物.使叶背呈锈黄色或黑褐色.受害严重时.叶面一片苍白,引起叶片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树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花盲蝽象的发生种类、发生面积、为害时间、为害程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情况。据调查:大面积的为害都以绿盲蝽为主,部分地区中黑盲蝽已上升为主要种群,发生为害区域已由沿海棉区向通榆线和北部棉区扩展,为害时间不仅是六、七月份,从棉花现真叶至铃期均可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集了田间常见的8种有害蝽类,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inn.)]、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和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经过室内饲养获得其1~5龄若虫及成虫。通过对不同龄期若虫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确定了不同龄期若虫的鉴别特征,特别是低龄若虫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斑须蝽对泡桐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须蝽对泡桐的为害及防治柴冠卿(河南浚县植保植检站456250)斑须蝽(Dolycorisbacharumlinnaeus)又叫斑角蝽,俗名臭斑虫、臭娘娘。随着生态条件变化,斑须蝽在我省泡桐上为害严重,是泡桐苗圃的主要害虫之一。1分布及为害情况斑须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棉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特性,结合棉株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提出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程度与棉株内含氮量成正相关,即含氮量愈高,为害愈重。而与棉株内的含糖量、含水量和 pH 值的变动无关。根据上述结果,为利用合理施肥、灌溉和及时进行棉田管理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提出可以控制棉盲蝽为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Thunberg)在南丹县历年轻发生,不造成大的损失,但1997年在迟熟中稻田局部发生严重。发生面积333.3hm2,占种植面积的3.7%,减产一般20%~30%,严重的达50%~60%,损失粮食120万Kg。  9月上旬在车河镇的骆马村、芒场镇的芒场村、八圩乡的关西村等地调查,平均虫口密度40444头/666.7m2,最高的田块达160000头/666.7m2。部份田块有稻绿蝽混合为害,稻绿蝽占蝽象类总数的25%。大稻缘蝽有群集性,常数头集中在正值灌浆期的迟熟中稻吸食嫩穗谷粒的汁液,使稻穗颗粒不饱满,变成白穗或部份不结实的瘪谷,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