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花是深得城乡人们喜爱的庭院和盆栽花卉.但据调查,近年来,长江以北地区,栀子黄化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尤其是生长多年的老龄栀子,发病较严重.现将其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生与危害小麦黄矮病毒病多由蚜虫传播,其典型症状是新叶发病,从叶尖渐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1/2,叶基仍为绿色且保持较长时间,有时出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纹,病叶较光滑。发病早时植株矮化严重,但程度因品种而异。越冬期小麦染病后不显症,但易被冻死,能存活的翌春分蘖减少,严重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拔节孕穗期感病的植株稍矮,根系发育不良。小麦抽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植株矮化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发病时期多在降雨偏多,雨量集中、相对湿度大、雾露日多的7月份。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尖端后边缘处产生褐色病斑,病斑与健部有明显界限,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叶背产生白色霉层;茎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出现白霉;薯块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该病发生轻者减  相似文献   

4.
1症状诊断 1.1缺铁症.又名黄化病,在多种果树上均有发生,造成这种病的原因是由于果树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致使叶片黄化,发病时从新稍叶片开始,叶色由淡绿色变成黄色,仅叶脉保持绿色,严重发生时整个叶片发黄白色,在叶缘形成焦枯坏死斑.新梢顶部叶片发病重,基部老叶发病轻.  相似文献   

5.
<正>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斑点病,是保护地栽培中芹菜的主要病害。1症状植株上部分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病叶最初出现黄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稍圆,边缘黄色,病斑大小4~10 mm;严重时叶柄和茎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或条斑,渐变为暗褐色,稍凹陷;高温多湿时,病斑表面生白色或紫色霉状物。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5,(5)
<正>茭白锈病是茭白生产中一种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发生较多,给茭白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病株率常达60%,严重时可达100%。一般3—4月气温回升后开始发病,4—9月为锈病发生期,6—8月为发病高峰期。温暖多雨的潮湿天气、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疯长、偏施氮肥均有利发病。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1.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及叶鞘散生褪绿小点,逐渐稍隆起为黄色  相似文献   

7.
<正>1芹菜叶斑病1.1症状识别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 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死亡。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3~7 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  相似文献   

8.
刘建成 《新农村》2006,(3):12-12
桃树流胶病是桃树的一种非浸染性的生理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干杈伤口处。开始病部稍膨肿变成褐色,随后从伤口或皮孔流出汁液,遇空气渐变成淡黄色柔软的透明树脂,凝结后变成赤褐色,严重时树干布满胶汁块,树势衰弱,树皮开裂,以致枝干枯死;果实发病时,由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  相似文献   

9.
宝鸡市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危害重,具有爆发性和毁灭陛,是目前危害猕猴桃最严重的病害之首。它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同时也危害叶片和花蕾。从2003年开始,宝鸡市猕猴桃产区点片发生了溃疡病,2004年大面积发生且重,2005年稍轻,2006-2007年发病较重,从今年春季调查来看,发病较轻。从品种调查来看,红阳品种发病较重,发病株率高达73%,极少数果园因未及时防治,出现了大量死苗现象,甚至个别农户出现了毁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重庆及周边区域的栀子病虫害科学防控,2016~2019年,对重庆市栀子主要产区的栀子种植基地,开展不同生长时期栀子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危害调查。调查发现,重庆地区栀子主要病害6种,主要虫害21种。总结发生较严重的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合重庆地区的栀子综合防治措施,建议继续加强栀子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监测,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梨腐烂病、干腐病是梨树上发生较严重的两类真菌性枝干病害,发病率可达50—80%。这两类病害症状虽不同,但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梨腐烂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主枝和侧枝上,小枝和主干上发病较少,大枝的向阳面和枝杈处容易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稍隆起,病皮下面的皮层腐烂,变成褐色,病部逐渐失水凹陷,交界处有  相似文献   

12.
<正>一、芹菜叶斑病1、症状识别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 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死亡。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3~7 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虫危害是影响大葱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大葱移栽到收获期间,病害、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危害较重。现介绍几种我市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病害1.紫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大葱的叶片,初期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成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具同心轮纹,潮湿时,发病部位长有黑色霉状物。病害发生严重时全叶枯死。发病条件。此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  相似文献   

14.
高粱抗丝黑穗病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粱丝黑穗病在我省发生历史较久,根据正式记载,1933年东北各地平均发病率为27.3%,1953年东北南部严重发病区发病率高达60%左右。近年来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稍有下降,但损失仍相当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为12.2%,减产约3900万斤;1978年辽中县平均发病率为15%,减产2700万斤;台安县有15万亩高粱发生丝黑穗病,轻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5.
满红 《河北农业》2013,(11):28-29
一、症状识别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幼茎、  相似文献   

16.
<正>1芹菜叶斑病1.1症状识别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 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死亡。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3~7 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  相似文献   

17.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8.
银兰 《农村科技》2006,(7):32-32
一、危害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状,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二、发病特点病菌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或种株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雨水、风、气流、灌溉水、农事作业等传播危害。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虽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或夏、秋高温高  相似文献   

19.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20.
赵天然 《北京农业》2008,(13):13-15
<正>1立枯病立枯病不仅能在幼苗期产生危害,而且大苗也会发病。立枯病发生后,病苗的茎基部变褐,若干天后病部收缩细缴,茎叶萎垂枯死;如果是稍大的苗发病后,起初在白天出现萎蔫,夜间恢复,但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即逐渐枯死,开始呈现椭圆形暗褐色斑,并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这也是与猝倒病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