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文明古国魅力的体现,其主要强调中府和谐、整体至上,并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相融合,不仅有利于积淀与传承中华文化,还能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观赏性。基于此,本研究就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适应,在对景观的审美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前大量的欧式建筑被设计师延用,这一现象导致了景观过于单一,并且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相符。经过了几年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碰撞,新中式景观诞生了并且备受人们的青睐[1]。新中式景观赋予了我国的园林景观以往的文化内涵,不仅从根本上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现代技术与材料进行景观设计,将古典园林风格用现代手法表现出来。在美学上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经济上比较符合大众需求,生态意义上可以采用环保节约型材料,适应了当代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新中式园林景观在以后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剖析古典园林中植物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并将可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营造的部分进行提炼,可以找到园林植物精神内涵与现代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点,从而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即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背景来分析园林植物成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以期可以推广并深化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园林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现代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在分析现代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建设在保留原有特性上进行创新;适当的增加绿化面积;以简洁舒适为原则的景观建设;结合农村农作物进行景观植物搭配等现代农村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滨水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园林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区,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在充分认识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包括主导因子原理、群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竞争原理和生态演替原理。并提出了生态驳岸、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两种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越来越希望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内涵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新疆发展的历史做了简要回顾;报告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现状;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方法、植物配置、乡土树种、景观照明与和谐、绿色、环保等要求的新疆城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更好的促进园林景观事业在新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茅山校区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为例,从现代园林绿化材料的选择开始,着力于形态、色彩以及其所能承载的意义等,介绍如何将竹景观及文化融入校园,重点阐述现代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竹类植物的应用及其在景观设计中所彰显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越来越趋向于生态园林建设,所以植物景观在园林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更愿意接受比较自然的以植物为材料的园林景观建设,因为植物景观更能使人与自然接近,身处其中的感受是任何人工建筑及人为景观难以给予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对植物的设计也要遵循一定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难以达到植物景观带来的自然、艺术、趣味的感觉,而且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不到预期。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植物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石与植物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山石为园林的骨架,而植物是其毛发.研究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中石-生组合景观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山石类型及其植物配置和景观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石-生组合景观的常见形式,希望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建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的空间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空间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角。园林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构成要素,更在现代园林景观空间构成中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着重于研究如何从植物形体的分枝习性,从植物外形与方向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体之间组合形成的空间氛围等方面,进行空间景观的塑造,并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老庄哲学、禅宗以及儒家哲学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的三大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植物之自然天成,建筑之相融相生,山水之寸景生情等。并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中的“道法自然”,追求天成之美,表现自然景观之意趣,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等生态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现代元素的时代感是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两大主旋律,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中国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其中蕴含的思想、手法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合肥翰林百草园为例,阐述了其立意及规划手法。认为翰林百草园景观设计立足于园区独特的传统养生文化内涵,展现其鲜明特色,同时呼应徽派建筑风格,使环境和建筑相融合,让人们在体验独特的养生文化的同时享受美丽的视觉盛宴;在坚持突出主题、强调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绿色生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定位及园区用地现状,植被分布情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园区分为入口广场区、观赏药圃区、养生保健区、生态水体景观区、林木保育区、康华休闲区6个主要功能区;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现代植物配置手法,将乔木、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搭配种植,使木成林,草成片,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来朝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8-8190
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阐释和建构有文化内涵和主题的居住区园林景观是月前的热点课题.通过诠析现代中式园林的概念与徽派文化的特点,通过案例总结现代中式徽派主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其设计特点主要集中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文化的传承、空间的现代演绎、造园素材的抽象简化、植物景观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审美价值和功能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结合世界现代园林的实践与理论,阐述了为满足尺度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发达、审美更多样的现代园林的需要,现代竹子造景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方面进行拓展的必要性,并对于新的竹子造景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中央公园是集园林景观、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园林。在景观构成特征上实现了江南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融合,水体、人文、沙漠及植物景观相结合,中外文化相渗透,休闲、娱乐设施合理分布等园林观和造园思想。为我国城市特色共公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据史料,以肥东振湖塔为例对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规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水则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塔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带有风水涵义的古建筑,研究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有助于理解风水中的景观规划美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