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年Koike等报道了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S.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  相似文献   

2.
匍柄霉属(Stemphylium)真菌可以引起多种蔬菜
病害,包括番茄、莴苣、辣椒、甘蓝等。美国、以色列、新
西兰等地均报道过由匍柄霉引起的番茄叶斑病,在我
国也有类似报道,多称之为番茄灰叶斑病(刘安敏,
2002;李宝聚,2009)。我们在前几年的蔬菜病害调查
过程中发现,北京大兴、辽宁海城、河北廊坊、保定以
及山东寿光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但当时并未严重影
响番茄的产量。2009~2010 年的蔬菜病害调查过程
中我们发现,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由一种不常见病害逐
渐发展为严重发生的病害,在海南省海口市西秀镇龙
头村、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大昌村、山东寿光洛城镇
黄家尧水村、山东寿光田柳镇陈马村等地都发现了番
茄匍柄霉叶斑病的严重危害。尤其是在山东寿光田柳
镇陈马村,番茄于1 月份定植后开始零星发生匍柄霉
叶斑病,到了3 月份番茄大约1.7 m 高时,温室中绝
大多数的番茄都发生了匍柄霉叶斑病,尤其是连阴天
湿度大,温度忽高忽低时,该病发生更为肆虐,严重影
响了番茄的产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现对番
茄匍柄霉叶斑病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等进行简单描述,方便广大农民认识该病,并进行及
时防治。  相似文献   

3.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红枣叶斑病典型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离体叶片菌块接种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该地区红枣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及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从宁夏红枣叶斑病典型病叶上主要分离得到匍柄霉属真菌(Stemphyliumsp.),占总分离物的85.0%,其中匍柄霉菌株Y-14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宁夏红枣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强弱依次为25%丙环唑EC25%咪鲜胺EC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WP10%多抗霉素WP250g/L嘧菌酯SC70%代森锰锌WP1%申嗪霉素SC,尤其前5种杀菌剂的EC50值1.0g/L,可作为宁夏红枣叶斑病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1501黄’为试材,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了4株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的致病性和分生孢子适宜接种浓度,于番茄苗期接种鉴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番茄早疫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Y7和GY9为番茄早疫病致病菌株,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mL~(-1);分生孢子形态各异,倒棍棒至长椭圆形,0~7个横膈膜,0~3个纵膈膜,大小多在(60~150)μm×(15~30)μm,具喙,喙宽约5μm;供试15份番茄材料中有9份属于早疫病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3份中度感早疫病材料。  相似文献   

8.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内蒙古西部地区一种新病害——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胡萝卜片接种、有伤口和无伤口胡萝卜肉质根接种及盆栽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个菌株F1、F2和F3均表现致病性。经形态学鉴定,F1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2和F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一步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 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明确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商丘地区草本药用植物猪殃殃白粉菌为试材,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了其形态学、致病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猪殃殃白粉菌着生于叶的两面及茎上,随着病原菌的发展,蔓延至覆盖整个叶子表面。显微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100~260)μm×(10~12)μm,产生2~3个未成熟的分生孢子。足细胞(28~65)μm×(9~11)μm,紧邻着2~3个短细胞。分生孢子桶-柱形,(22~42)μm×(15~20)μm。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632 bp序列,Gen Bank登陆号为KX396590。经MEGA 5.0软件分析,其与奥隆特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orontii ITS序列AB430813序列聚为一枝,而来自其它属种白粉菌的5条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远。河南商丘地区的猪殃殃白粉菌为奥隆特高氏白粉菌G.oront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