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机械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在不打乱土壤土层结构,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的情况下,利用深松铲松动土壤,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构造,解决土壤虚实度过大问题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推广并应用该技术是农业耕种领域内的一场技术革命,可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的方式,不需要年年进行,应视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疏松情况灵活掌握深松间隔期。罗福沟乡地处辽西丘陵地区,属春秋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2.
彭辉 《新农村(黑龙江)》2012,(7):243-243,266
机械化深松整地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是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松动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创造虚实并存土壤结构的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松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作物扎深根,起到涝能蓄水,旱能提墒的效果;有助于气体交换,矿物质分解、活化微生物、培肥地力,是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内容之一。机械化深松技术顺应了当前倡导发展低碳农业的大趋势,应用该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既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是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创造虚实并存土壤构造的耕作技术。此技术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之一,应用这一技术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机械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在不打乱土壤土层结构,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的情况下,利用深松铲松动土壤,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构造,解决土壤虚实度过大问题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深松有效打破犁底层,加深了耕作层,提高了土壤通水透气度,推广并应用该技术是农业耕种领域内的一场技术革命,可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的方式,不需要年年进行,应视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疏松情况灵活掌握深松间隔期,一般三年深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9)
<正>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四大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而不翻转土壤,有效调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蚀,为作物提供上虚下实、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下面就介绍几种深松机。1沭河牌1SZL-300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1.1主要技术参数该机由山东常林农业装备  相似文献   

6.
<正> 浅耕深松也称虚实并存耕作技术,它是旱地农业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被河北省农业厅列为96年农业技术三十推重点项目。所谓浅耕深松就是利用多用组合犁或改装现有犁具加深松铲,在进行翻地的同时,对土壤进行间隔40—50cm,深入耕深8—10cm的间隔深松,使犁底平等形成波浪沟形,虚实并存。黄骅1993年试验示范表明,小麦亩增产15%左右,其它粮棉增产12—15%,薯类等块根块茎作物增产20%以上。在旱地上应用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7,(11)
<正>1农机深松作业作用1.1改善耕地质量农机土地深松作业是保护农田耕作的关键技术,通过农机深松整地,可培肥地力、改善耕地质量,有效提高农作物单产,促进农民增收,为提高作物产量奠定基础。土地深松作业,在于疏松土壤,彻底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水分渗入速度和数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目的。并且深松具有蓄水保墒,使土壤疏松透气,覆盖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指利用深松机械来疏松土壤的一种深耕方法,深松是少耕、免耕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内容,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深松作业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多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加深耕层,熟化底土,便于雨水的渗入,便于作物根毛部分的生长发育;不打乱既成的耕作层,利于土壤中生物与微生物的持续生长,有效保证土壤肥力的自恢复,减少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沙化、水质污染等环境危害;降低土壤容重,形成上松下实、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热量、气体的交换,促进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形成;减少降雨径流,减轻土壤水蚀,有效地保护土壤;减轻农机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目前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产中。深松技术的发明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深松机械是实现深松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深松机械的发展对深松作业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助推剂,对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松与旋耕耕作方式的对比试验,了解深松对土壤的改良、水肥利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的影响,为基于机械化的新型耕作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结论:2013年春季深松30 cm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土壤情况的改良效果明显,春季深松有利于地温回升,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大部分地区春季多风少雨,干旱严重,年降水量偏少,十年九春旱,出苗差、保苗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采用深松蓄水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对解决旱区农业制约瓶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机械化深松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径流,减少水分蒸发损失。由于机械深松是只松土、不翻土,作业后使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所以特别适合于黑土层浅、不宜耕翻作业的土壤。土壤实现机械深松,实际上,它在成为使粮食增产的有效、实用的先进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则是用杆齿、凿形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由于间隔深松创造了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实践证明,间隔深松优于全面深松,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原夏闲期麦田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贮水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麦田夏闲期土壤贮水能力,揭示3种耕作方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生差异的机理。【方法】选取渭北旱原中等产量水平的旱作麦田,于2007和2008年麦田夏闲期,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下,麦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降雨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7和2008年夏闲前后,免耕、深松处理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7.2%,55.6%和38.9%,22.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3种耕作方式土壤贮水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60或140 cm以上土层;免耕和深松土壤贮水效果总体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在2007和2008年的土壤贮水效果有一定差异,前者深松优于免耕,差异不显著,而后者免耕显著优于深松;夏闲期<10 mm降雨后3,7和13 d,免耕和深松土壤0~100 cm土层含水量均高于翻耕农田,而免耕和深松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降雨后7 d;10~30 mm降雨后7 d,免耕和深松土壤0~20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翻耕土壤,但在降雨后1和3 d无显著差异。【结论】夏闲期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较翻耕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其机理主要在于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增强了降雨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的一种整地方法。它是浅翻和深松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深层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耕层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生长;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耕翻,把土表的杂草种子、病菌孢子、作物秸秆等翻入土壤。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接纳更多的雨水和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17.8%,分蘖率高13.4%;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甘蔗成熟期的株高、茎径、蔗糖分、青叶数提高;每公顷增产原料蔗7.22 t,增收2346.5元,增糖1.35 t。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甘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深松耕作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减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深松耕作阻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深松减阻技术与装备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7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和单因变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深松机铲形(箭形、凿形)、铲距(300,400,500mm)、入土角(18°,23°,28°)、土壤含水率(10%,15%,20%)、土壤坚实度(1 000,1 500,2 000kPa)、耕深(250,300,350mm)及牵引速度(2,3,4km/h)对深松耕作阻力的影响。【结果】铲形、铲距、入土角、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耕深、牵引速度的检验概率依次为0.613,0.057,0.056,0.495,0.013,0.001和0.797;不同因素对耕作阻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耕深土壤坚实度入土角铲距土壤含水率铲形牵引速度,且耕深、土壤坚实度、入土角、铲距对深松耕作阻力变化影响显著。【结论】为减小深松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质量,建议在满足农艺要求的前提下,深松深度的确定应以"耕作层+犁底层"的厚度为主要依据;深松作业间隔年限的确定应将土壤坚实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合理配置深松铲的入土角和铲距有助于减小深松作业阻力和提高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6种耕作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热状况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耕作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易于跑墒,随着时间推移,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抽雄吐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37.67和26.41 mm,提高了60.57%和35.96%.土壤耕作结合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地膜处理的0~30和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深旋松耕30 cm增加18.18和24.67 mm,提高35.26%和24.64%.2)单纯耕作方法对春玉米土壤温度没有太大影响.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会在春玉米封垄之前气温较低时有较好的保温效应,从而延长生育期5d左右,延长了灌浆时间,利于提高产量.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水温状况有影响,并进而影响春玉米物候期、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深旋松耕50 cm+地膜处理产量最高达12 698.93 kg/hm2,与长期旋耕耕作相比增产27.45%.总体来看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处理是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8.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土壤耕作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能有效增强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一、农机深松整地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土壤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深翻、旋耕和深松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土壤耕层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以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秋季旋耕为对照,设置免耕、苗期隔行深松30 cm、秋季翻耕30 cm等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单株玉米根系、干物质及玉米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为深松翻耕常规旋耕免耕;在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冠比、籽粒产量方面表现为翻耕深松常规旋耕免耕,翻耕和深松显著大于常规旋耕,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表明翻耕和深松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是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