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搞好工厂化养猪仔猪的寄养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谈谈工厂化养猪中仔猪寄养的有关问题。1仔猪需要寄养的几种情况在生产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要实行寄养1.1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奶头数,可把多余的仔猪寄养给产仔数少、泌乳性能高的母猪。1.2两头母猪产仔都少,可把两窝并成一窝,让那头泌乳性能高的母猪带所有仔猪。1.3母猪产后无乳或乳少,在采取人工催乳的措施无效时,可将其仔猪寄养。1.4母猪产仔后死亡或生病,所产仔猪更需寄养。1.…  相似文献   

2.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品质优良的仔猪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搞好仔猪的寄养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有关仔猪寄养的原则和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仔猪需要寄养的几种情况.1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乳头数,可把多余的仔猪寄养。.2母猪产后无乳或乳少,在采取人工催乳的措施无或母猪产后生病甚至死亡时,可将其仔猪寄养。.3两头母猪产仔都少,可把两窝并成一窝,让泌乳能高的母猪带仔。.4个别初产母猪产仔数少,但属优良品…  相似文献   

3.
<正> 仔猪护理是养猪生产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养猪人员最费精力的工作,精心护理好仔猪,就能减少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笔者在生产实践中,与饲养员一起,总结了点滴护理技术,以供同行参考。1 具有一定规模的母猪场,产仔期应有计划地按批相对集中,以利仔猪相互寄养.不然.甲母猪产仔数过多,乙母猪产仔数过少,产仔期相隔时间长,就难以寄养仔猪;如遇到母猪产后疾病或无乳不能带仔时,就更麻烦了.按批集中产仔不但能随便于仔猪寄养、母猪并胎,还可以几窝仔猪大小分群后让几头母猪带,这对提高仔猪成活率,确保仔猪全壮全活,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猪遗传育种的发展提高了现代母猪的产仔数,越来越多的仔猪需要借助寄养才能存活。本文重点介绍了仔猪寄养管理的目的、寄养的必要条件以及寄养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经常采用仔猪寄养措施。1 寄养条件母猪产仔数多于奶头数时 ,仔猪无法吃到初乳时 ,应将多余仔猪寄养出去。为促使母猪提早发情配种 ,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应将仔猪较少的仔猪 (一般指 4头 )进行寄养。母猪产后生病或死亡 ,所生仔猪应及时进行寄养。为促进优良头胎母猪全部乳头得到充分发育 ,补充部分仔猪使母猪全部乳头都被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也常用寄养措施。2 寄养原则在仔猪寄养成并窝时 ,母猪产仔日期产尽量接近 ,以相差3~ 4d内为宜。寄养的仔猪应保证吃足初乳 ,不吃初乳的仔猪 ,体内缺乏抗体和保…  相似文献   

6.
母猪产出的仔猪数超过其抚育能力,或出现母猪患病、产后无乳、产仔数少等情况,应尽早对仔猪进行寄养。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出的仔猪数超过其抚育能力,或出现母猪患病、产后无乳、产仔数少等情况,应尽早对仔猪进行寄养。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的成活率,可对仔猪进行寄养。1 寄养条件:1.1 母猪产仔数多于奶头数,仔猪无法吃到初乳时,应对多余仔猪进行寄养。1.2 为促使母猪提早发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应对仔猪较少的(一般为少于4头)进行寄养。1.3 母猪产后生病或死亡,所生仔猪应及时寄养。1.4 为促进优良头胎母猪全部乳头得到充分发育,使母猪全部乳头被利用,在生产中常采用寄养措施。2 寄养原则:2.1 在仔猪寄养并窝时,母猪产仔日期应尽量接近,以相差3~4d为宜。2.2 对寄养的仔猪应保证其吃足初乳,不吃初乳的仔猪,会因体内缺乏抗…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中,有些母猪产仔数较多,而限于母猪体质、泌乳力和乳头数不能哺育过多的仔猪:也有些母猪产仔数过少(寡产),若让母猪哺育少数几头仔猪,经济上不合算,更有些母猪因产后无乳、产后患病或产后死亡,其新生仔猪若不妥善处理就会死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寄养与并窝。所谓寄养,就是将母猪分娩后患病或死亡造成的缺乳或无乳孤儿,以及超过母猪正常哺育能力的多余仔猪过寄给另一头母猪或几头母猪哺育。并窝则是指把两窝或几窝的仔猪,合并起来由一头泌乳性能好、母性强的母猪哺育,其余母猪提早催情配种。  相似文献   

10.
断奶窝重,指断奶时全窝仔猪总重量,包括寄养和并窝过来的仔猪的重量。断奶窝重与母猪的泌乳力、开食和补料的早晚、猪料的质量、窝产仔数、初生窝重、仔猪的成活率、断奶头数、母猪品质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仔猪护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饲养人员最费精力的一项工作,精心护理好仔猪,这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对如何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现总结出如下经验供参考。1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母猪场,要求母猪的产仔期应有计划的按批相对集中进行分娩产仔。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仔猪相互寄养,不然,甲母猪产仔过多,而乙母猪产仔数又过少,若产仔期相隔时间长,就难以寄养仔猪;如遇到母猪产后疾病或无乳不能带仔时,就更麻烦了。采取按批相对集中分娩产仔,不但便于仔猪寄养和母猪并胎,还可以将几窝…  相似文献   

12.
正1)寄养母猪的选择。选择产期接近的母猪,寄养母猪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的母猪。2)寄养时间。产后1~2 d是寄养仔猪的最佳时间,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仔猪还辨别不出异味,不会发生母猪咬仔猪或仔猪之间咬架现象。一般要在晚上寄养仔猪。3)寄养方式。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  相似文献   

13.
高产母猪所产仔猪数超过其乳头数,或哺乳母猪缺奶、患病或死亡,可将仔猪寄养给产仔较少的母猪。要使寄养成功,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两窝仔猪的出生日期相差不宜超过3天,体重也应接近。寄养母猪要选择母性强,性情温顺,泌乳量多的母猪。 2.由于母猪是通过气味来辨认母仔关系的,母猪可能不让寄养仔猪吃奶而咬伤它们。为了使寄养成功,可将寄养仔猪与寄母的仔猪关在一起1小时以上,使它们的气味一致。必要时可将来苏儿、醋或寄母的乳汁、尿等有气味的液体涂在两窝仔猪身上,使母猪分辨不清。  相似文献   

14.
养猪场在饲养一定数量母猪时,为了平衡每头母猪的带仔数、解决无乳仔猪采食或者为先天不足的乳猪提供较好的生长机会,常常将一头母猪所产仔猪中的部分或全部交由其它母猪寄养哺乳。但是,仔猪寄养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有时甚至很困难,必须对仔猪寄养受阻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猪场在饲养一定数量母猪时,为了平衡每头母猪的带仔数、解决无乳仔猪采食或者为先天不足的乳猪提供较好生长机会,常常将一头母猪所产仔猪中的部分或全部交由其他母猪寄养哺乳。但是,仔猪寄养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有时甚至很困难,必须对仔猪寄养受阻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1)寄养母猪的选择。选择产期接近的母猪,寄养母猪要求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2)寄养时间。产后1~2 d是寄养仔猪的最佳时间,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仔猪还辨别不出异味,不会发生母猪咬仔猪或仔猪之间咬架现象。一般要在晚上寄养仔猪。3)寄养的方式。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小的仔猪寄养。  相似文献   

17.
我省优良的地方母猪产仔数一般在10~15头左顺,高均达到18头.若一胎产仔数超过母猪的乳头数,自然哺乳则有困难,这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1人工辅助哺乳把超过母猪奶头数的仔猪由生产时间相近的另外母猪哺乳.两头母猪或几头母猪产仔前后时间一般不能超过3天,且仔猪的大小相差不大.在带养仔猪并窝时,可在仔猪身上涂擦母猪的乳汁、尿液或胎水等;或者在所有的仔猪身上徐些煤油或来苏儿药液,这样使母猪无法辨别.2分批轮换哺乳法若没有寄养条件时,可采取分批轮换哺乳法.具体做法是:选出比较弱小的仔猪为~组,较强壮的仔猪为…  相似文献   

18.
<正>养猪场在饲养一定数量母猪时,为了平衡每头母猪的带仔数、解决无乳仔猪采食或者为先天不足的乳猪提供较好生长机会,常常将一头母猪所产仔猪中的部分或全部交由其他母猪寄养哺乳。但是,仔猪寄养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有时相互排斥,甚至很困难,必须对仔猪寄养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猪业科学》2018,(10):30-30
正研究人员观察到被用作寄养仔猪的母猪自身没有因仔猪寄养策略而受到长期影响。这是爱尔兰和苏格兰研究人员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仔猪寄养策略对高产母猪是有用的研究人员总结,仔猪寄养策略可提高高产母猪断奶仔猪的数量。仔猪寄养策略是将多余的新生仔猪断奶,然后被寄养到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母猪产后无奶或产仔过多,仔猪的经济价值不同或为使新分娩母猪能够抚养更多的仔猪等原因,而采取寄养的方法,来续哺初生仔猪,调整母猪带仔数,以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或母猪利用率。采取寄养措施的前提1.母猪产仔过多,超过它可以哺乳的有效乳头数。2.母猪产后奶水不足,哺乳较多的小猪有困难,而有的母猪泌乳量又较高,还有潜力再多喂几头小猪。3.个别发生母猪产后死亡,则把一窝小猪寄养出去哺乳。4.在产后不久的几天内,有两头以上的母猪产仔都较少,乳头有剩余,通过并窝寄养,使其中一头母猪提前断奶发情配种,并使代哺母猪的乳头都能得到利用。5.在种猪场,因各品种仔猪的经济价值存在差异,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