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多项式模式模拟预测了2001年玉溪红塔区烤烟赤星病病指的趋势值,并与实测值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已模拟预测了2002年烤烟赤星病病指的发生趋势值,为烤烟生产的综合防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兴义市烟草赤星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弄清烟草赤星病在兴义烟区的发生情况,以便于更准确预防此病,于2011年选择不同烟草品种、海拔高度、连轮作条件的烟草种植区对烟草赤星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间病害的发生情况不同,南江三号的抗病性远强于云烟87和云烟85,云烟85的抗病性最差;不同海拔高度田块的病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病害流行严重程度表现为:山脚>山腰>山顶;不同连轮作地块病害的发生情况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隔年轮作地烟草赤星病发病情况最轻,连作地发病较重,且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烟草赤星病在兴义普遍发生,且烟草品种、海拔高度、连轮作条件对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黔东南州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治参考,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调查了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分布及发生程度,分析了主要病害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湖南烟区烟草病害有21种,其中侵染性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为普通花叶病(TMV)、黄瓜花叶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黑胫病、青枯病和赤星病。TMV发病中等,CMV发病轻,PVY发病率逐年增大,黑胫病发病较轻,青枯病发病中等,赤星病发病率年度变化较大,最高达到45%。湘南烟区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分别在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4月30日、5月25日、5月15日开始发病,湘中和湘西因生产季节原因,发病时间较湘南烟区分别晚10~20 d和30~50 d,发生动态基本相同。不同烟区病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烟区应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达到精准防治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曾超宁  汪代斌  张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71-9772,9815
对酉阳烟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在7月中旬开始发病,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蔓延流行,至8月下旬达到发病盛期,之后病情趋于稳定,且烟草赤星病在酉阳烟区的发生在年度间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了解烤烟赤星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有效指导烤烟赤星病的防控,本文进行了自然环境条件、烤烟品种、海拔高度、栽培模式、前茬作物等与烟草赤星病发生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现蕾后至成熟期(6月中旬至8月初)是易感赤星病阶段,此阶段降雨量大小与赤星病发生程度密切相关;不同烤烟品种间赤星病的发生情况差异较大,南江3号的抗病性强于K326和云烟87;不同海拔高度田块的赤星病发生情况也不同,病害发生严重度和盛发期次数均与海拔高度成反比;不同栽培模式和轮作方式下赤星病的发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覆盖地膜和连作地块赤星病发生较重。由此可得,降雨量、烤烟品种、海拔高度是影响宜宾烟区烤烟赤星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温度、栽培模式、轮作方式是影响宜宾烟区赤星病发生的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山地气候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调查。调查烤烟品种为感病品种(云烟87),共获得5个区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多种增长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曲线估计,通过Sig值、R2的比较,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赤星病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赤星病发病因素,证明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及降雨量是影响赤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烟草赤星病田间增长速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烟草生产是景东县部分农民脱贫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产业。在生产中,赤星病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导致烟叶烘烤质量下降或无法入棚烘烤,给广大烟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通过分析景东县烟区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发病特点,探讨高效实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广大烟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烟草赤星病发病程度与烟叶内总氮含量关系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揭示了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程度与烟叶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内的总氮含量愈高,赤星病发病愈严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烟草病害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治,提高烟草生产的质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一个基于FP-树和GA的烟草病害神经网络预测系统。该系统能充分利用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实现烟草病害的预测,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小彦  霍沁建  梁永江  唐远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9-1300,1307
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遵义市烟叶产量,调整县域间计划量,在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的基础上,利用烤烟种植区划成果,选定不同生态区进行烟叶产量预测。3年预测结果表明:预测遵义市烟叶产量与实际收购数量仅相差59.5万kg,相对误差为0.64%,基本接近收购量。较好的预测效果与精度,为烟叶计划调整和生产后期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3云南大理州烟草公司,云南大理671000)摘要:在烤烟调制期分下二棚叶、腰叶、上二棚叶及顶叶四个部位,进行赤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对烟叶产值量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受赤星病的危害后,腰叶、顶叶各危害级别间产量损失差异不显著;下二棚叶、上二棚叶当危害达3~4级时烟叶产量出现损失;下二棚叶病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显著负相关;上二棚叶、顶叶病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极显著强负相关。当危害程度达0.5级时,各部位烟叶值量开始下降,并随危害加重,值量损失逐渐增大;顶叶病害级别与值量损失呈显著负相关,下二棚叶、腰叶、上二棚叶病害级别与值量损失呈极显著强负相关。各部位烟叶病害级别与中等烟比例呈极显著强负相关,病害级别与下等烟比例呈极显著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间作草木樨对烟叶产量和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烤烟产量略有增加.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9%~28.0%,中等熠比例提高11.7%~29.3%.下等烟比例降低了27.68%~53.2%,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烟叶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5.
皖南烟叶生产农用天气预报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皖南烟叶生产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方法]宣城市农业气象试验站根据皖南烟叶田间管理规程确定的农事活动,通过皖南烟叶生产与天气关系研究,分析农用天气预报的内容及实际需求。[结果]总结归纳出7种主要预报对象,分别是大棚防雪灾预报、适宜移栽期预报、病虫害防治预报、清沟排渍预报、灌溉预报、排涝及适宜收获期预报;提出用皖南烟叶生长天气关系模型制作农用天气预报预报,并编制了皖南烟叶田间生产周年气象服务方案,通过掌握烟叶生产布局和追踪烟叶生长动态,及时开展服务,提出保障烟叶优质生产可行的农事措施。[结论]该研究为皖南烟叶优质适产提供了农业气象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烤烟鲜烟叶含水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atlab中利用ANN方法建立了鲜烟叶含水量Elman非线性动态预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选取在改进AHP法中占较大权重综合评判指标叶片宽、面积以及均值特征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克服了用单一指标进行评判的缺陷,通过实验数据对Elman模型进行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含水量模型可对鲜烟叶含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大于90%,预测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含水量检测系统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宜的烤烟间作防控烟草黑胫病。[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黄豆、红薯、韭菜、旱稻、大麦、芹菜等几种间作物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除黄豆外,间作红薯、旱稻、韭菜、大麦、芹菜对黑胫病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大麦、芹菜、韭菜、红薯、旱稻。同一种间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但都是在其地上部分充分发育到最大程度时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最好。[结论]试验结果为烟叶生产上防控烟草黑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的烟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6种不同类型的烟草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烟草间过氧化物同工酶数目差异很大;②不同类型烟草间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有很大差异;③不同类型的烟草具有一些共同酶带。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烟草类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烤烟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大豆和红薯的模式较传统的单行烟厢单作烤烟模式,烟株TMV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与红薯间作较烤烟单作有利于降低上部烟叶烟碱、总氮及氯含量,提高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单行烟厢烟株之间间作红薯和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红薯两种模式较传统单行烟厢烤烟单作能提高上中等烟比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复种指数,降低了烟农的植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烟草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草中提取烟草蛋白,是解决目前动物蛋白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烟草蛋白的组成与特性,分析了烟叶作为蛋白来源的潜力,综述了国内外烟草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烟草蛋白制备的主要因素,并对烟草蛋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