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开展了不同坡位、整地规格和方式以及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选择山坡中下部位地块,造林前进行中等规格(50cm×40cm×30cm)整地,采取挖明穴回表土,造林后施加钙镁磷肥250g+复合肥250g等营林措施,对于提高桉树林生产力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桉树种植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营林方式会对桉树种植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桉树种植生长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桉树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桉树的营林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研究,应用合理的桉树营林方式,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桉树造林生产效率。本文笔者针对桉树营林方式对桉树种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文章中对桉树树种种植以及其营林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广西XX林场的桉树营林方式应用试验进行技术分析,设计不同桉树营林方式对桉树生长影响的对比试验,总结桉树种植坡位、桉树种植方式以及施肥对桉树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林下南方红豆杉开展整地规格、除草方式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挖中大穴整地、除草松土深翻和施放钙镁磷肥+复合肥对南方红豆杉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合适的整地规格为80cm×60cm×40cm,造林1a后进行除草松土深翻,每穴施放钙镁磷肥250g+复合肥250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机耕整地营造杉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营林生产投工大的特点,进行了不同整地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对杉木1~3年生树高生长有较大影响,机耕整地最好,3年生平均树高达到3.90m,已经郁闭成林,与炼山整地及不炼山整地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八五"期间设置在河南省蒿县五马寺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整地与幼林抚育试验林,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纸浆材轮伐期内日本落叶松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影响,并通过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为南温带中山区确定最适的纸浆材整地与抚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造林次年成活率影响显著,以40cm×40cm×35cm的成活率为最好;不同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影响较小,到日本落叶松6年生时对高生长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树高随整地规格增大而增高,随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抚育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但造林后采用连续3a在7月上旬扩坑除草、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在日本落叶松林龄达到17a时保存率最高。组合A2B3(穴径40cm、造林后连续3a在8月上旬全面割灌1次)的净现值、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最高,分别超过平均水平的12.8%、10.3%、6.7%。  相似文献   

6.
整地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马尾松造林地上开展不同整地方式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表现为全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最好 ,带垦次之 ,穴垦最差 ,而土壤化学性质差别不明显。造林 5年后 ,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为穴垦 >带垦 >全垦 ,而林分生长状况则表现出全垦 >带垦 >穴垦的趋势 ,这种生长差异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将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不同整地方式及规格等局部立地条件控制的造林试验,选择出适宜于祁连山东端山区造林的造林方式、方法和措施,为抗旱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尧邦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31-13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闽东北2g-山地种植区的苦楝与不同坡向、坡位和整地方法的生长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和整地方法2年苦楝造林的平均存活率77.1%~95.1%、平均树高0.71~4.17m、平均地径1.83~7.21cm。种植苦楝的坡向、坡位应选择阳坡、下部为宜,阴坡、上部则会影响其生长量。整地方法应选择挖大穴,坡改梯整地会引起水土流失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苦楝存活率较低和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9.
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大通县典型干旱阳坡,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进行樟子松造林成效对比试验.总结出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从而探索出能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干旱阳坡造林整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油桐造林成活率,促进油桐生长结果,通过梯田挖穴、抽槽、鱼鳞坑、一锄法等不同整地方式进行整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以梯田挖穴整地造林最好,其次为水平沟整地造林和鱼鳞坑整地造林,一锄法整地造林效果最差。在生产中应根据地形情况与桐农习惯,采用前三种整地造林,均可不同程度的起到保土、保肥、保水的作用,有利于油桐生长和开花结果,提高油桐产量。一锄法,不整地,是一种简单粗放的造林方法,生产中应不予采用。  相似文献   

11.
张传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98-199
为探索柠檬桉速生丰产的技术措施,开展了立地条件、整地规格和方式、抚育措施等因素对柠檬桉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Ⅱ~Ⅲ类地上柠檬桉11a生树高与Ⅲ类地和Ⅲ-Ⅳ类地相比增加了30.58%和85.88%,胸径增加了31.07%和114.28%,蓄积量增加了132.01%和714.12%;整地规格80cm×60cm×40cm的柠檬桉3a生树高比规格40cm×30cm×30cm的增加了22.64%;挖明穴回表土的整地方式柠檬桉造林后3a树高与挖暗穴相比提高了26.83%,胸径增加了27.78%;柠檬桉造林后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和深翻,与仅仅进行除草松土相比,3a生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提高了14.89%和14.6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并对中国沙棘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下种植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平沟整地、穴状整地与覆膜、膨润土的不同组合处理,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中国沙棘生长指标、光合特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穴状整地(P<0.05),覆膜、膨润土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2)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生理指标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光合指标为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指标5月土壤含水量、8月土壤含水量;(3)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处理的评分最高,水平沟-覆膜处理次之;其造林成活率分别为80.63%、72.26%。【结论】中国沙棘在天山北坡前山带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综合技术、水平沟整地-覆膜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整地措施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 %~32 %,雨季可提高26 %~35 %,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时,桉树生长显著优于造林密度为2 000株/hm2;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优于单次追肥处理。以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与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树高和胸径年增长量分别高达7.30 m和4.65 cm,单株材积年增长量也高达0.035 3 m3。  相似文献   

15.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造林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水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96-198
针对当前桉树人工林短轮伐期经营中潜在的地力衰退、生态稳定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从整地、除草及施肥肥种角度探讨不同营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桉树林生长量差别不大,但穴垦有利于地力维持;不同除草方式桉树林生长差异不明显,而穴状除草促进林下植被繁育和生长;选用钙镁磷肥结合尿素穴施,能较大程度上增加桉树生长量和林分生物量,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地土壤肥力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地土壤肥力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在整地初期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全垦〉带垦〉块垦,而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不大,经雨水冲刷和淋溶作用后,6年生林地土壤肥力呈现块垦〉带垦〉全垦的趋势。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6年生火炬松生长量、生物量均为全垦〉带垦〉块垦。整地方式的经济效果为带垦〉全垦〉块垦。营造火炬松速生丰产林决定整地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整地的生长效  相似文献   

17.
整地主要指对造林地土壤进行翻垦处理,同时也会涉及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和土壤中的根系。造林整地与一般的农耕地整地、园地整地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造林整地的这些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整地措施,到达整地技术规格要求。本文就造林地整地的技术规格标准进行介绍,为今后造林立地整地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整地方式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整地方式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整地方式对3种立地6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效应,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但这种作用效应在不同立地条件上是有差别的,整地对杉木幼林地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在低地位指数级较为明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18以上指数级)则差别不显著.杉木生长过程分析表明: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等高规格整地方式最终并不能改变立地质量,18年生以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对杉木林分的终期生长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启围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83-183,185
对2.5年的厚荚相思不同苗木类型、整地方式以及种植密度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实生苗略比扦插苗生长效果好;挖坑、撩壕和全垦的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9.321 5m3/hm^2、16.184 3m3/hm^2、15.790 5m3/hm^2;且蓄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李春玲 《北京农业》2012,(12):185-186
针对目前红花木莲人工培育、造林过程中,采用的整地规格不一致,导致造林地块苗木长势参差不齐的现象。通过采取不同的整地规格进行造林,观察红花木莲幼苗长势情况,试图找出整地规格对苗木早期长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