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包括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文创模式,将文化融入旅游中的嵌入旅游模式。实现文旅深入融合,必须走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文旅品牌之路。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体现在有助于形成安全文明的优质旅游,有助于旅游品牌打造,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研究从文旅融合必要性入手,分析文旅融合模式,剖析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已成为台州市乃至浙江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文化“地标”。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对重塑乡村文化空间的必要性,并根据台州市现状提出当前乡村文化礼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乡村文化礼堂台州模式的建设经验,为浙江省其他县(市、区)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了“制度创新构建政策体系”“产品创新构建供给体系”“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些可行路径,解析了不同路径的核心内涵。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酒文旅产品,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打造乡村酒文旅品牌;建设样板工程,优化乡村酒文化旅游路线;构建“三位一体”乡村酒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策略,明确了不同策略的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基础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精神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河南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政策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河南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有针对性地调查调研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文旅融合理论为指导,在今后的传统村落开发中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发和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河南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文娟 《农家参谋》2022,(6):102-104
近年来,以高质量发展为代表的新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新道路.随着市场结构逐步改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产业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己成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是文化振兴的必然体现,也符合市场需求.文旅融合发展在不同乡村中陆...  相似文献   

6.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乡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治理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文化礼堂“治理文化”具有必然性、“用文化治理”具有可行性,“治理文化”与“用文化治理”具有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应用层面,文化礼堂对公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乡风文明等内容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究其实现路径,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济产业开发经营,乡村文化特色风貌、文化供给内容途径,村民凝聚力归属感、乡村良好风气氛围,乡村文化宣传平台、村民自豪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长城修筑到戍边屯田,延庆长城沿线形成了许多因长城而存在和发展的村落,结合统计年鉴数据与实地调查具体分析延庆长城文化带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总结民宿+文化、特色农业、美食文化餐饮等乡村振兴模式,从创新文旅融合形式、加强文旅资源管理、构建文旅融合发展体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延庆长城文化带乡村振兴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形式多样化,莫干山地区通过文旅农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单一的收入渠道,也改变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同时带动了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文旅农融合为视角,分析浙江莫干山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构建独具特色设计风格的乡村民宿、提升乡村民宿管家服务素养、发挥乡村民宿行业协会的协调带动作用、发掘乡村民宿文化传承的价值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文旅+体育”新业态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乡村文旅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效能的发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等作用,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培养具有文化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愉悦农民、教育农民、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培养人才等多重功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外部供给与内部挖掘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的组织供给、人才供给、活动供给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挖掘乡村内部潜力,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挥新乡贤和乡村知识分子的作用。二要载体搭建与能人培养相结合。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搭建,又要强化乡村文化能人培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三要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载体、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成为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作为乡土文化承载体的乡村博物馆由此应运而生。通过以重庆郎家村为例,分析郎家村的文旅资源现状,并以文旅融合为背景提出了文化与自然保护并重、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体验感、丰富博物馆功能以及创新宣传营销模式等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衢州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经济环境,在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已发展至一定规模,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游客人数与旅游创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带动乡村就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衢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仍面临文旅融合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较缺乏等问题。鉴于此,要从“双循环”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经营水平,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等,促进衢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村旅游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文化内涵、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村旅游营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应深挖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强化营销工作、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和非遗开发利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进程中的冲突或博弈问题现实而深刻地凸显出来。本文就非遗文化认同感缺失、非遗传承内生动力不足、坚守传统和文化创新的矛盾等问题做了剖析,从利用非遗资源打造高质量乡村文旅IP、重视新媒体运用、强化高素质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助推甘肃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和文旅融合的稳步推进使农文旅融合应运而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分析农文旅融合的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子洲县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在休闲农业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方面的优势,剖析子洲县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资源挖掘、人才培养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农文旅融合制约因素,并从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支持、完善设施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农文旅融合特色小镇、打造“三色”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是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采用调查法对六盘水的乡村传统文化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乡村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传承和保护的认同问题、保护的主导者、主要内容和传承保护路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利红 《农家参谋》2022,(11):66-6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台州诗路文化旅游建设如火如荼.本文在分析当前文旅品牌建设及诗路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基于沿线乡村居民协同参与视角,提出从参与诗路文化推广、参与集中培训学习、链接文旅产业平台和整合诗路文旅资源等措施着手,提高沿线乡村居民参与度,提升台州诗路文化旅游影响力,助推台州实现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