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互联网络游客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对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以了解王城公园旅游地形象。结果表明,王城公园景观形象由空间场地、植物景观、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组成;游客感知由游客关注点、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评价组成;游客对王城公园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多集中在服务管理、景观设施和景观维护等方面。最后,基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憩体验,提出改善设施服务、提升互动体验、丰富景观内涵、加强高峰期与数字化的管理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85-89
文章通过采集大众点评网上福州市30个公园的评论数据,从景观景点感知、特色环境感知、服务设施感知、游憩活动感知4类进行公园形象感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游客对于景观景点感知最为强烈,最为关注公园的自然环境;对于特色环境感知较为薄弱,普遍认为公园景观特色不够突出。2)游客对于福州市公园普遍以积极评价为主,但对于公园的卫生条件、停车位设置和公园特色方面还存在一些意见。3)不同类型的公园优化提升方向不同,即综合公园建设应着重于公园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公园应重视维护生态环境,打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游乐公园则应健全公园游憩设施与管理体系,从而营造更好的游憩体验。  相似文献   

3.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为获取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结构特征,优化公园形象感知和服务体验,文章以滇池湖滨6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社交媒体网站游客点评文本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取公众对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并利用IPA手段构建公众形象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公众对湿地公园的综合形象感知包含自然资源与环境、人文资源与环境、活动体验、设施服务四个方面,6个湿地公园的感知形象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2)公众形象感知要素的表现性得分整体较高说明大部分公众游玩体验较好,景区维护和湿地水质评价相对较低仍需改进。(3)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要性最高的是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而人文属性如背景文化等感知较弱。据此为提升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吐鲁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划分可达程度、顾客预期、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和顾客抱怨等影响模块,构建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模型。经研究,游憩影响模块中,可达程度的影响最大,感知质量次之,感知价值影响较小。深入分析发现,感知质量中的"治安服务"、"休憩设施"、"公园规模"、"植物"和"道路安排",可达程度中的"出入口分布"、"与居住区距离",感知价值中的"出游成本"等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作用更明显,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大众点评、携程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新浪微博5个网站抓取评论文本,以此为研究样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游客认知、情感等方面挖掘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尤其对于在公园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消极感知主要来自自然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设施服务质量、发挥公园优势、加强人员培训管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综合公园--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和网络点评数据3种调查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的5类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游憩环境、活动与设施水平对公园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老年人关注公园的服务环境,中年人对公园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特色.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满意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园使用满意度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于城市公园游憩设施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不成系统,无法指导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章总结了公园游憩设施现有分类,分析了设施间的关联性;从游憩需求角度对游憩设施进行系统分类,根据游憩设施间的可替代关系以及可替代强度将设施划分为4个层级;以上海市为例调查城市公园游憩设施配置类型现状,基于居民对游憩设施的使用需求和潜在游憩设施类型的调研,构建上海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分类系统,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开封市康平河森林公园为例,分析游客环境教育需求,为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Kano模型与Better-Worse系数法对公园进行需求类型调查、重要程度排序与人群差异化分析。研究表明在五类一级需求中需求重要度依次为设施需求、工作人员需求、教学形式需求、费用需求、活动内容需求,在游客需求差异化分析中园内设施与活动内容需求差异最明显。得出以下结论:应对公园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增设咨询服务点及解说设施;设置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增设环境教育相关人员岗位并做好培训;注重差异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全面了解森林公园的游憩冲击状况,采用游客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计算机视觉模拟方法,初步探索游客对垃圾数量和植被践踏的可接受程度,结果表明:游客对公园内设施损毁缺乏维护及抄近路最为关注,游客在平旺季对公园内过度开发等7项游憩冲击的感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有4项是旺季的感知值高于平季,还有3项却是平季的感知值高于旺季;平旺季游客对垃圾数量和植被践踏的可接受程度有差异。另外,就降低游憩冲击及平旺季差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游客管理方面可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场地管理方面要做好设施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正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能够量化游憩者的需求和喜好,能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有效递进,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梳理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城市公园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差异3个方面;在“公园服务”与“使用需求”两个层面,民众对公园的绿地环境以及可达程度有较高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不同的游憩项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