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2.
西门塔尔改良牛为乳、肉、役三用牛。体型大,泌乳性能好,一般年头均产奶2500~3000千克,最多可达4000~5500千克。笔者从总结其民间西杂母牛挤奶经验人手,将他们的挤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富裕县友谊乡东吉村,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牛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过去主要饲养黄牛,以役用为主,体型小,生长慢,各项生产能低,经济效益差,群众说:“养牛不如卖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来生产队饲养的黄牛放给各家饲养,有的农卢挑选产犊母牛开始挤奶自食,后来村里设了收奶站,农民利用自繁自养的黄牛开展改良、挤奶,把一部分体型较大,改良代数较高、乳房发育好,产奶多的改良牛转为奶牛,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群众养牛、改良、挤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1985年来,全村养牛存栏达到1050头,比197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青冈县黄牛改良是从1978年全面开展起来的。在国家和省的扶持下,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黄牛改良挤奶工作,从而加快了黄牛改良步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1986年末统计,黄牛存栏23,550头,其中改良牛存栏19,194头,改良比重达81.5%,可繁殖母牛12,976头,挤奶母牛达5,344头,占54.8%。改良母牛总产奶量972万千克,头均1,820千克。交售商品奶812.3万千克。  相似文献   

5.
富裕县塔哈满达乡周三村是个满、汉、达、柯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庄,全村245户,1135口人,总面积五万亩;其中耕地5300亩,可利用草原二万亩。周三村水草丰盛,自然条件良好,适合发展奶牛业。周三村从1979年开始用黑白花奶牛改良本地黄牛,继之施行改良牛挤奶。现已  相似文献   

6.
浅谈奶改牛培育挤奶与抓点示范王林贵,席炜(陕西省陇县畜牧站,721200)黄牛奶改工作在我县已开展10多年,现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多年的改良实践和众多的试验结果看,改良牛除了役用性能较好、初生重大、日增重快、产肉性能强等优点以外,其主要经...  相似文献   

7.
草原红牛是我国北方(吉林、河北、内蒙)即将育成的一个适于草原地区放牧饲养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牛。我省的草原红牛育种区现有草原红牛和不同代数短角杂种牛174,200头,基础母牛约6~7万头,农村对这些牛仅用做繁殖,基本上没有开展挤奶活动,改良牛的产奶潜力没有充分得以发挥,在经济上对国家和个人都  相似文献   

8.
乳滞是指家畜在开始挤奶时或挤奶过程中排乳量突然减少或者完全停止的一种官能性疾病,但其乳腺和乳的质量正常,一般挤奶员叫此病为“不给奶”或“给奶未净”。  相似文献   

9.
《中国奶牛》2012,(8):53-53
9.每次挤奶后消毒乳头挤奶单元拆下后,立即使用经认可的挤奶后乳头消毒剂或喷淋系统给每个乳头消毒。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有效的防止传染性乳腺炎微生物在奶牛之间交叉传播的一种途径。 10.挤奶后立即清洗挤奶设备清洁挤奶系统的外表面。每次使用后,用适当的产品在合适的温度下手动或自动冲洗、清洁所有系统部件。让系统排干。必要时,在下一次挤奶前,适当稀释经认可的消毒剂给系统消毒。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与现状肇源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广大群众素有养牛挤奶、吃奶的习惯,并能制做各样乳品。但由于牛群大部分是蒙古牛,少部分为杂交改良牛,所以牛群的繁殖率、出栏率、出肉率都很低。为了加速黄牛改良步伐,曾应用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西门塔尔等公牛的冻精配种。从1977年以来,又广泛应用黑白花种公牛的冻精改良黄牛,采取冻精和  相似文献   

11.
挤奶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挤奶设备,是牧场设备的核心部分。当我们开始构建挤奶厅时,做一个周密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盲目的建设不但不能提高挤奶的效能,反而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黄牛改良配套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黄牛改良配套技术推广,是1978年国家计委229号、农业部89号文件下达的科技推广项目。旨在全国黄牛改良上,推广利用以冷冻精液为主的科学技术,使改良牛乳肉生产性能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值。该项目历时10年,集全国26个省、区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在141个基地县已建立起黄牛改良的良繁体系、饲料加工体系、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提供并推广了改良牛的挤奶、育肥、饲料加工等一整套配套技术,并加速了一些优良品种育成的进程。10年来,基地县的黄牛改良经历了大面积杂交改良、自群选育提高、横交固定培育新种、级进杂交不断纯化扩充纯种的过程,为我国今后全面开发利用牛种资源,在方向、方法及利用途径上提供了技术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13.
延边黄牛二元轮回杂交育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安格斯与廷边牛的F_1代母牛与其父本再次杂交进行育肥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洛来改良牛的屠宰率高于其它三组改良牛,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牛肉的品质方面,四组改良牛在眼肌面积、嫩度、pH值、灰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木赞改良牛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改良牛(P<0.05),西门塔尔组牛、夏洛来组牛、安格斯组牛间差异不显著;在脂肪含量上四组改良牛间差异显著(P<0.05),且利木赞改良牛低于其它三组改良牛。  相似文献   

14.
1.前言我省自1974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特别是1978年以来,经过15年的艰苦工作,已在全省86个地市县全面铺开,各地普遍兴起了养牛热和改良热。截止1988年来,全省黄牛存栏155.7万头,比1978年增长48.3%;改良牛存栏86.5万头,占黄牛总数的55.5%,比1978年提高47.2个百分点。其中一代改良牛45.0万头,占改良牛的52.0%,二代改良牛27.1万头,占改良牛的31.3%,三代以上改良牛14.4万头,占改良牛的  相似文献   

15.
陆静 《中国奶牛》2004,(3):57-58
挤奶厅是是牧场的核心部分,当我们要构建时.做一个周密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盲目的拷贝或仅凭一时的冲动去构建一个挤奶厅不但不能提供高效能的挤奶,反而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构建挤奶厅.除了考虑牛只进出方便、健康、舒适,和挤奶员操作方便等因素外,以下几个因素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养殖户逐渐发现机器挤奶是实现奶牛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挤奶的正确与否与奶牛健康、产奶性能、经济收入均有密切关系。不良的挤奶机性能或挤奶形式,不规范的挤奶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而且还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从而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 邓川黄牛是我国南方唯一的乳用黄牛品种,云南省洱源县从1954年引入荷兰牛改良,提高了该黄牛品种的产奶量,使养牛业有很大的发展。1977年底该县有牛35795头,比解放初净增79%,这两年发展更快,1979年10月总数达到40152头,适繁母牛占17200头,而挤奶母牛是7800头,其中各代杂种母牛3260头。改良牛在全县占17.7%,在坝区的7个公社占24%。根据1978年统计,该县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滞是指奶牛在开始挤奶时或挤奶过程中排乳量突然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但其乳腺及乳的质量正常,通常人们常把此病说成“不给奶”或“给奶未净”。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挤奶方式转向机器人挤奶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规划好牧场工作,并按需要,持续且有条理地按计划实施相关工作。至关重要的是,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给员工和奶牛带来消极的影响。为了让牧场享受到机器人挤奶这一先进技术的优势,以不同时间节点为切入口,重点介绍从传统挤奶系统向机器人挤奶系统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管理细节,旨在为机器人牧场的管理工作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后往往由于管理不当、挤奶不科学、消毒不严格等原因引起产后瘫痪,高产奶牛生产后更易发生,给养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管理、挤奶和卫生3个方面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挤奶、加强消毒和及时治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