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海南岛8个气候区内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在3种品(系)桉树上的消长动态进行了12个月的观察,以期为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大规模爆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3种品(种)系桉树上的虫害爆发期均为每年3~10月.通过全年数据对比,尾赤桉与窿缘桉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较高,尾巨桉的较低(p<0.01).海南岛内各气候分区虫口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西北部沿海气候区、西南部山区气候区、西南部沿海气候区内的3种品(系)桉树上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相比岛内其它5个气候区更高(p<0.0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野外黄板调查以及室内羽化量的统计,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评价海南省5个地点的桉树周年受害情况和种群动态,从而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桉树品种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感虫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感虫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赤桉DH201无性系=小叶桉>桉树混合林>广林9号。  相似文献   

3.
海南桉树林地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为害较重,为了有效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海南三亚、东方、儋州、临高等地开展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性天敌资源的调查。在为期8个月的调查期间,收集到了大量桉树枝瘿姬小蜂及其寄生蜂,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其中一种寄生蜂,孟氏胯姬小蜂(Quadrastichus mendeli KimLa Salle),为国内首次报道,确定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研究对孟氏胯姬小蜂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4.
补充营养材料和温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补充营养材料和温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蜂存活时间具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无补充营养材料时,雌蜂的存活时间仅为(3.07±1.7)d,而清水、桉树嫩枝及花粉水均不能延长其寿命,但蜂蜜水能显著延长成虫存活时间至7 d以上,且不同蜜源(杂花蜂蜜/桉树花蜂蜜)种类间无显著差异。此外,温度18~33℃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桉树枝瘿姬小蜂雌虫存活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1℃时,存活时间最长,可达8 d。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y=0.549 3+0.000 6x1+0.269 3x3+0.415 6x4-0.612 2x5-0.023 1x6。该模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与月降雨总量、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月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性。其中月降雨总量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月平均温度、月最低平均温度与月最高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6.
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培试验对磷胁迫条件下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APA)活性和桉树苗高、地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缺磷条件下桉树叶片和根际的APA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供磷处理,而且随胁迫程度时间的延长,APA活性逐渐增大.不同桉树品种APA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在磷胁迫条件下APA活性增加较快;巨桉和巨细桉增加缓慢;而缺磷环境对其根际和叶片APA活性不造成显著影响;尾细桉和尾巨桉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磷胁迫强度与不同桉树品种APA活性显著相关.2)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苗高、地径影响表现为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最大;尾细桉和尾巨桉次之;巨桉和巨细桉最小.这充分说明在磷胁迫条件下,桉树可通过叶片及根际APA活性的增强来适应缺乏磷环境,但不同桉树品种对磷缺乏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能否将APA活性作为评价桉树耐低磷特性的指标仍需结合大田试验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7.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8.
不同桉树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品种桉树土壤为对象,测定了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初步分析了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且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菌类数量比较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土壤肥力大小应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巨赤桉。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及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探讨施肥处理和施肥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施肥量为0.75 kg/株集中施肥的效果最佳,生长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经济效益也最高。而施肥量为0.5 kg/株集中施肥次之。综合分析,每年集中施肥1次,连续追肥3年,每次追肥量为0.5~0.75 kg/株的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此研究结果为桉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巨尾桉、尾叶桉成熟种子和茎段为组培苗初始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利用ISSR标记对不同无性系、不同继代次数(1~30代)的巨尾桉、尾叶桉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桉属植物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巨尾桉和尾叶桉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差异。而对同一无性系不同继代次数的个体进行扩增时则未发现其在带型和带的强弱上的差异,证明组培苗在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在DNA水平上未发生变异,多代培养后的实验材料仍能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挥发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新鲜桉叶和桉油的挥发物对4种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挥发物对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度,桉油挥发物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桉叶自然挥发物.桉油挥发物的作用强度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受体植物对巨尾桉挥发物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甜菜心和白萝卜敏感性较强,水稻和热研2号柱花草敏感性则较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比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中氮和低氮处理,低磷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尾巨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着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而随着磷、钾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4~6月),尾巨桉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高氮磷钾能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中氮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不同营养液配比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分析表明:高氮低磷中钾处理下尾巨桉幼苗在生长及生理特性方面均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物种多样性恢复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新造桉林和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分别为9 804、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3 614粒/m2)。(2)新造桉林土壤种子库出现物种共15种,分属于9科;桉萌芽林为8种,分属于7科;大叶栎杂木林为16种,分属于11科。不同林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种子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新造桉林和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对照。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提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和科学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施肥对龙岩市新罗区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肥施钙镁磷肥500 g·穴-1,追施钙镁磷复合肥150 g·株-1、(NH4)2HPO4250 g·株-1、尿素100 g·株-1;第2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第3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的施肥效果最佳。施肥后,大于林分平均胸径的尾巨桉林木株数明显增多,正向分化明显,生产中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有利于尾巨桉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