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母畜妊娠期的五种产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诊治方法.早期阵缩常见于马,牛、羊和猪也可发生,治疗以制止阵缩和努责及保胎为原则;妊畜水肿常发于妊娠末期,妊畜后肢、腹下、乳房及会阴部发生水肿,采取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防治;妊畜子宫出血是由于绒毛膜或子宫血管破裂所造成的,常发生于马、牛及羊,可采用止血和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子宫疝多发生于马和牛,常采用保守疗法;产前截瘫常发于牛和马,可加强营养和注射钙制剂.  相似文献   

3.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牛粘膜病,病原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其临床表现为病牛腹泻、体温升高,粘膜发生炎症,糜烂、坏死。牛、羊等反刍动物和猪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易感宿主。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以8月龄~2岁的幼牛多见。舍饲牛及放牧牛都可发病,肉牛比乳牛更为常见。该病可常年发生,常见于冬末和春季,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正>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牛摩拉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危害牛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作牛红眼病, 主要侵害牛的眼部组织,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牛眼结膜和角膜发生非常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或溃疡,浑浊物呈乳白色,严重时还会导致牛失明。多发于犊牛和青年牛中,新疫区的成年牛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在夏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及蚊虫引起的。该病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牛恶性卡他热是牛的一种致死性的淋巴增生性病毒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黏脓性坏死性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呈散发特点.主要发生于黄牛和水牛,其中1~4岁的牛更易感,老龄牛少见.绵羊、山羊、鹿也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子宫的部分或全部翻转、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叫子宫脱.根据脱出程度可分为子宫套叠及完全脱出两种.通常发生在产后数小时内,多见于牛、羊.  相似文献   

7.
牛子宫捻转是发生于牛怀孕后期的一种急性难产性疾病.发生突然,病变迅速,如不能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可导致孕畜死亡.笔者诊疗牛子宫捻转7例,手术治愈6例,1例确诊后因心力衰竭淘汰处理.现将牛子宫捻转临床症状、诊断、手术治疗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有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的牛腹腔丝虫的种类及分布状况所知甚少。牛腹腔指状丝虫可经蚊虫传播引起羊、马脑脊髓丝虫病,唇乳突丝虫也可经人工感染使动物发生脑脊髓丝虫病。因此了解牛腹腔丝虫的  相似文献   

9.
牛脂肪坏死症(Fat necrosis)是牛的一种以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直肠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肿瘤样物,压迫肠管和妊娠子宫,引起肠管和子宫狭窄,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和流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往由于沉着的脂肪形成肿瘤样脂肪肿,故称之为脂瘤症(Lipomatosis).近年来发现,该病并非脂瘤症,而是脂肪组织的变性坏死现象,因而称为脂肪坏死症,被认为是由于脂肪代谢发生异常所致的肥胖综合征的一种.本病分布广泛,并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瑞典等均有本病发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据日本报道,由于该病造成的死亡和淘汰约占2.4%~3.0%.本病不仅奶牛发生,肉牛也有发生,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牛群近年来也有该病发生,据报道,在种畜场或奶牛场历年淘汰牛的宰后检验中可经常见到此病.患病牛不分性别,但以母牛多发,其发生年龄以3~19岁居多,2岁以下牛较少见.不同年龄组中,以5~7岁以上的经产牛多发,且常见于较肥胖的牛.  相似文献   

10.
牛瘤胃臌气较为常见,夏秋季多发,分析原因,牛吃多了嫩草后,可产生大量气体,可促使牛瘤胃不断膨胀.1 发病原因分析可知,牛瘤胃臌气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牛吃草顺序是枯草、青草,牛若吃多了可产生大量气体的饲料,例如,豆科类牧草、豆饼、带有露水的鲜草等,可导致牛消化不良,可诱发臌胀.另外,若牛食用了腐败草料或者霜冻草料,也可诱发本病,以上均属于原发性因素.若牛在未能得到充分休息的前提下,被投喂饲料,或者运动后立即为牛添加饮水,或者受到其他继发性疾病侵袭,均可诱发本病,属于继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脂肪坏死症可发生于人、野生动物、家畜及实验动物。牛的脂肪坏死症以肥育牛及繁殖牛多发。在腹腔脂肪组织中,特别是结肠盘,直肠及肾脏周围的脂肪发生变性坏死、形成硬固的肿瘤状物,使肠管狭  相似文献   

12.
张广州 《兽医导刊》2022,(5):229-230
在牛养殖过程中,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可危险牛健康的毒物,牛误食毒物后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严重时可造成牛的死亡.因此,在养殖中应了解可导致牛出现中毒症状的毒物、牛采食后出现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方法,降低牛中毒的风险.本文对牛养殖中几种常见的中毒病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养殖场在牛中毒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牛霉稻草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别名:中传染性坏死性鼻气管炎;坏死性鼻炎;“红鼻” 病;牛交媾疹.缩写:JBR和IPV.IBR病毒可引起牛、山羊和猪发病.呼吸型通常发生在寒冷季节.该病首先在科罗拉多州的肥育菜牛中被认识,然后见于加利福尼亚及其它西部各州.在美国东部也发现有这种病,但所表现的症状却首先是传染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牛的疫病防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某养殖场肉牛20头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通过解读牛的常见疫病,选择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通过饲料管理、养殖场消毒、疫苗接种和定期驱虫等方式,有效降低牛的疫病防治效果,20头牛均为发生疫病.结论:选用有效的牛疫病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牛疫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牛养殖的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牛冠状病毒(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牛的呼吸道感染和成年牛的冬季痢疾的重要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冠状病毒可在不同物种间发生传播,目前已在野生反刍动物和人类中检测到类似BCoV的病毒.深入开展对牛冠状病毒的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对BCoV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发...  相似文献   

17.
牛出败即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是牛的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传播快死亡率高,常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50~80nm,其对高温较为敏感,56℃条件下可很快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较稳定,其在-70℃条件下可冻干保存多年,普通消毒药物可很快将其杀死.该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肺等牛源性细胞及猪肾细胞上生长,胎牛睾丸细胞和肾细胞最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19.
牛肠阻塞的临床症状因发病原因和发生阻塞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不同部位的牛肠阻塞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运用药物、直肠破结、手术疗法、振击和电针等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牛的一种以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急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夏秋季节中经常出现,一旦发生,可迅速蔓及全群。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了一些防治经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