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生竹生长特性及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生竹生长特性是丛生竹林结构调整和林地管理的依据.当前有关丛生竹生长特性和经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丛生竹种群基株、分株克隆生长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基于丛立竹数与根盘面积比的丛生竹林分结构调整、丛生竹散生化栽培、林地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丛生竹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可利用的丛生竹种较少、优良丛生竹种资源扩展缓慢、丛生竹生长特性与经营管理技术互动关系研究缺乏等问题,在今后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竹类研究是西南林业大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领域之一,具有明显的特色、长期的积累、坚实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以著名竹类学家薛纪如教授为开拓者和奠基人,经过70多年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研究所在丛生竹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的合作单位包括国际竹藤中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丛生竹种质资源丰富,且具有优良的造纸特性。从当前我国丛生竹纸浆林资源优势、造纸特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分析了丛生竹纸浆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丛生竹的引种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0余年来的丛生竹引种、育苗和造林试验得出:丛生竹走母竹育苗,以苗繁苗、竹苗造林来扩大和发展江西省丛生竹之路是行之有效的。并筛选出了适合江西省东西部栽植的丛生竹优良品种有黄竹、坭竹,青皮竹、绿竹、梁山慈竹。赣南地区除上述竹种外,还适合栽植的有粉单竹、大头典竹、吊丝单竹、吊丝球竹、吊丝竹、撑绿竹等10多个丛生竹种。  相似文献   

5.
丛生竹快速繁殖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丛生竹带篼埋杆育苗、埋节育苗、扦插育苗、以苗繁苗、应用GGR等育苗方法,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竹种的造林方法。观察了丛生竹“南竹北移”在江西西部的生长发育情况,提出丛生竹冻害等级和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热带大型丛生竹林景观、珍稀特有竹种资源均为国内外之首 ,民族竹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但与省外相比在长期以来产业开发却明显滞后。近年来 ,云南竹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社会对竹产业开发认识不断提高 ,竹产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竹类研究和竹产业开发的成果和存在问题 ,提出并探讨了切实保护竹类多样性、大力开发民族竹文化资源、推进大型丛生竹产业化、发展特色竹产业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浙南生境与丛生竹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浙南丛生竹资源,作者对本区丛生竹资源数量、分布及经营水平作了调查分析,揭示了浙南优越的气候条件是浙江省发展丛生竹种及其它热性竹种理想的试验推广场所,并指出科研生产部门应把浙南丛生竹列入重点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平原区丛生竹生产性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力平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2):44-46,54
对丛生竹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洞庭湖平原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丛生竹的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有利于提高丛生竹生物产量的最佳培育管理模式,即选择年幼种竹,细心挖取母竹,起苗后尽快栽植,苗期适当间作,干旱季节定期浇灌,培肥地力,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9.
丛生竹冻害成因及防冻与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引种丛生竹15年所经历的两次冻害.总结出丛生竹受冻的原因,提出丛生竹冻害等级和防冻技术.以及丛生竹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8 k J·g-1,相同器官的干物质热值随竹龄增大而略有降低,竹种间器官平均干物质热值均以缅甸竹最高,最低的为绿竹的竹叶(16.652 k J·g-1)和竹枝(17.522 k J·g-1)及慈竹的竹秆(17.710 k J·g-1);除慈竹外,其他丛生竹的热值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慈竹表观为竹叶竹秆竹枝;各丛生竹地上部分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MJ·m-2)表现为龙竹(142.17)粉单竹(115.41)慈竹(112.97)缅甸竹(95.26)青皮竹(87.50)绿竹(85.31)黄竹(85.14)麻竹(31.34)。【结论】丛生竹是潜在的能源竹种,受林分特征、气候因素和竹种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8种丛生竹的热值、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显著。8种丛生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各异,以能量现存量最为基本单位进行竹种间的比较更加可靠。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及其分配存在差异,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的现状,龙竹较其他竹种具有效大的优势,有利于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