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皖北地区过去被列为玉米杂交制种非适宜区。作者在分析以前杂交制种低产原因,本地区气象要素,总结周边地区高产制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玉米高产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选用高产制种组合,调整播期,父母本错期、行比,增加母本密度,优化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由过去的2250kg/hm2左右,提高到3750kg/hm2以上,实现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历史性突破,并提出4500kg/hm2玉米高产制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玉米制种花期预测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举林  苏波 《杂粮作物》1999,19(1):25-26
在杂交玉米制种中,父母本能否协调生长,达到花期相遇良好,这是杂交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搞好花期预测,采取积极调控措施,对保证杂交玉米制种成功,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花期不遇或相遇不良的原因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造成花期不遇或相遇不...  相似文献   

3.
晚熟玉米品种由于在春播玉米种植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很受农户欢迎。但是晚熟玉米杂交种制种难度大,如何提高芽率成为晚熟玉米杂交制种面临的问题。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基地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肥料三要素对玉米杂交制种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华  孙杰  杜永江 《玉米科学》2002,10(Z1):082-085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玉米杂交制种的缺少氮、磷、钾肥条件下,与氮磷钾充足条件相比较,其种子产量,幼苗生理素质、叶面积指数(LAI)、净同化率(NAR)、光合势、子粒灌浆速度以及植株体和子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肥料中的氮磷钾三要素对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生理学机制在于这些营养元素能够显著地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的幼苗生理素质、光合作用、物质形成与积累、养分吸收与存贮,从而影响制种产量.这种因缺乏某些主要营养元素而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最终导致种子产量变化的机制符合植物生理学关于"主要营养元素作为植物体内成分并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一般原理,为完善玉米杂交制种的施肥技术,提高其施肥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母本带叶去雄对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张伯东 《杂粮作物》1999,19(3):30-3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持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就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因而,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改进母本去雄的方法,对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改进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方法改进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过...  相似文献   

6.
种子生产是推广杂交玉米的基础和超产工作,种子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杂交玉米推广和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工作。优质高产制种主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高效综合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亚琴  王满昌 《玉米科学》1993,1(4):023-025
目前提高玉米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杂交种,充分发挥杂交种的增产优势。所以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提供大量优质的杂交种是当务之急。根据调查研究,采取保全苗、提高田间结实率、合理密植、科学管理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收到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昌市于1995年引进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当年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同类地区其他作物。随着农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技术及种业市场的不断成熟.200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万hm2,占片肃省玉米制种面积的7.5%,产量达5.5万t.占全省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10.5%,实现产值1.3亿元,玉米制种已成为促进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部分乡镇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9.
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纯度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英 《玉米科学》2003,11(Z1):070-071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有关的主要问题是自交系不纯,制种时隔离区达不到要求,去雄不彻底对杂株清除不干净等.这样制出来的杂交种子纯度偏低,因为种子纯度是影响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高纯度的自交系把好制种质量关,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纯度及产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立伟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397-400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优势的充分利用,关键取决于种子的质量。高质量的种子,一是要由遗传传递力强、具有高配合力的亲本自交系组配,二是制种技术的严格控制。玉米制种技术含提高种子质量技术和产量技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常因为父母本花期相遇不良,致使制种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制种生产过程中准确掌握花期动态及影响花期的因素,及时采取促控措施,才能确保花期相遇良好,保证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14.
影响杂交玉米制种花期不遇的因素与调控措施王晓非,周化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10161)(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100)玉米杂交制种成功的主要关键是杂交玉米的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在制种的实践中,人们往往采取父母本种于错期播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范连益  陈志辉 《作物研究》1997,11(3):25-27,38
针对湖南杂交玉米种子依赖于从北方调种的现状,指出我省开展杂交玉米制种的紧迫性,介绍了我省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提高产量与质量的一些方法,并对目前我省几个主要推广品种的制种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6.
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的探讨邱云生,王振华,于金花山东滨州地区棉花技术站256618推广利用棉花杂交种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由于杂交制种费工多、成本高,限制了杂交棉的推广速度。种子量不足,面积难以扩大,价格贵,群众不好接受。如何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18.
贺立伟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Z1):397-400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制种试验是玉米良种繁育的基础,为大面积玉米杂交制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而决定玉米制种试验成败的关键在于保证试验品种苗全、苗齐。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修正,总结了玉米制种试验地春季保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谈杂交水稻专业化制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同样的投入,管理水平不同,产量悬殊很大。多年来,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体系都是由千家万户组成,由于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一致,制约着平均产量的提高。通过2a来实行专业户专业化制种的实践,取得了较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