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玉米诱集带对棉田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天敌优势种群是十一星瓢虫,它占瓢虫总数的82.66%,而且处理棉田十一星瓢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棉田,是对照棉田的1.8倍。  相似文献   

2.
棉田综合种植油菜与高粱诱集带控制棉花害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作棉田中综合种植油菜与高粱诱集带,苗蚜、棉蓟马、蕾铃期伏蚜以及第二、三代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明显减轻,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增殖棉田内的天敌。当两种诱集带综合种植时,控制害虫的效果优于单种高粱诱集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施药失当已使棉田的自然天敌数量大减。为了综合治理棉田害虫,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特提出保护棉田自然天敌九法。 1、种植诱集带 在棉田内每隔10行棉花种1行玉米,可使飘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增加47%左右,或每隔8~10行棉花种1行甘兰型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可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据调查油菜百米单行天敌存量一般为1000头以上,能有效地控制棉蚜虫及二代棉铃虫为害。 2、设施诱集、诱杀 设置高压汞灯、双波灯和频振灯诱杀害虫成虫或利用杨树枝把、蜜源植物、性诱剂诱集虫蛾。这不仅能减少棉虫的落卵量,还可使…  相似文献   

4.
蜜源植物波斯菊对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蜜源植物有利于天敌昆虫田间定殖与增效控害,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筛选及评价蜜源植物对天敌的涵养作用,本研究比较了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荷兰菊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与对照杂草区域的天敌、害虫种群动态,同时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波斯菊对瓢虫及蚜虫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杂草区域相比,千屈菜区域内天敌及害虫数量均显著较多,波斯菊区域内天敌数量显著较高但害虫数量较少,优势天敌为捕食性瓢虫。不同种植密度下波斯菊花带内的捕食性瓢虫和蚜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50%波斯菊花带内瓢虫和蚜虫数量高于种植密度100%,且两种密度下波斯菊花带内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对照杂草区域。本研究初步表征:波斯菊花带对捕食性天敌具有较好的诱集涵养作用,可作为天敌优良的蜜源植物增效害虫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棉田周缘种植不同品种油菜诱集带增益控害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  姚举  李号宾  张瑜  王东  马国兰 《植物保护》2011,37(3):142-145
为了明确棉田周缘种植油菜对棉田害虫和益虫的影响,2007年5-6月在新疆莎车县棉田周缘分别种植不同油菜品种‘新油13号’、‘258110’和‘253142’,调查各处理棉田自然天敌和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种植油菜诱集带的棉田自然天敌主要种类有食虫蝽、蜘蛛和瓢虫,发生数量分别占天敌总数量的39%、20%和19%。方差分析表明3个品种油菜带棉田天敌总量差异显著,‘253142’处理天敌总量极显著多于‘新油13号’处理和‘258110’处理;不同品种油菜带棉田蚜虫类和叶蝉类害虫总量差异显著,牧草盲蝽总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油菜品种对棉花长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油13号’与棉花的共生期最长,对棉花长势的潜在影响最大。综合分析认为,‘253142’芥菜型油菜品种可作为棉田诱集带待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瓦楞纸板诱虫带对梨园越冬害虫与天敌的诱集效果, 探究了瓦楞纸板类型对诱集效果的影响, 并比较了该诱虫带对同一品种不同绑扎部位?相同品种不同树形以及不同品种梨树越冬害虫与天敌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宽度瓦楞纸诱虫带对害虫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瓦楞纸诱虫带不同绑扎部位对天敌诱集效果无显著影响, 但将其扎绑至距离梨树第一分枝处10~20 cm处时, 对梨木虱诱集效果最佳?不同品种梨树间瓦楞纸诱虫带诱集到天敌的数量差异较小, ‘雪花’梨树上诱集到的梨木虱数量显著多于‘南果’梨?不同树形间诱集结果显示, Y字形与纺锤形梨树的瓦楞纸板诱虫带内梨木虱诱集量多于倒伞形梨树诱虫带内诱集量, 但不同树形梨树上瓦楞纸诱虫带内天敌的诱集数量并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为瓦楞纸在果树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稻-棉邻作系统稻田和棉田地表捕食性天敌丰富度和多样性,采用陷阱诱捕法对邻作稻田-棉田地表的捕食性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陷阱诱集物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棉邻作系统共诱集3纲11目33科8532头样本。其中,稻田陷阱收集到8目27科35种5878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1.8779、0.7297、0.2576;棉田陷阱收集到3纲9目28科35种2654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2.4771、0.8041、0.4149。稻-棉邻作系统捕食性天敌有3纲3目13科17种5971头,优势种为捕食性天敌狼蛛,泽蛙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捕食性的鞘翅目天敌瓢虫类、步甲等种类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棉田常见蜘蛛简介 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据1979年以来的综合调查,已鉴定出30种,其中最常见的7种是: 1.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nicolum(Sundeva-ll,1829)优势种,年发生三至四代。以成蛛或亚成蛛在越冬作物田内越冬,开春后活动。夏收前后迁入棉田。早发棉田发生量较大,种植油菜诱集带或玉米诱集株的棉田及棉麦间作田数量更多。7、8月份为盛期,综防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部地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展棉田害虫生态控制,于2004年5~8月系统调查了新疆阿克苏棉区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该地区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有7目15科28种以上,高峰期天敌虫量平均达到8.86头/株;无干扰情况下能建立稳定的自然种群,对棉田发生的害虫基本上可有效控制;不同天敌田间消长动态存在差异,瓢虫和草蛉为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4a测报调查资料整理,归纳了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并分析了麦田天敌、棉田主要害虫、气象因素和棉田用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河北南部棉麦混作棉区设点,进行了以棉蚜、棉铃虫为主要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从棉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棉花、害虫与天敌各主要组成成份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尽可能利用自然因素,设计了以棉麦邻作布局、种子处理、棉田内分阶段衔接种植诱集植物油菜——春玉米——夏玉米来保护增殖自然天敌、制订合理防治指标、减少用药和加强棉田栽培管理、种植抗病品种等配套技术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经3年来多点大田试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虫害、减少用药、保护增殖天敌、降低防治成本等方面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耕作措施对江苏棉麦二熟田天敌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在江苏省盐城棉、麦二熟田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和棉花的收割及收割前后的耕作措施是影响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夏季大麦收割后大量天敌随麦株运走,如将收割下来的麦株在田间放置一定时间,天敌就可逐渐转移到棉株上而保留下来,棉花收获后,原有捕食性天敌即大量转移或死亡。棉茬地种植越冬作物,增加地面覆盖是保护天敌越冬,大量增加来年天敌数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栽培制度对麦田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群落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角度出发,1992~1993年连续2年对河南省修武县3种小麦主要栽培制度麦田即单作麦田、麦油菜间作田、麦套棉田的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比较,为组建小麦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提高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品种(系)抗虫性的鉴定、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铃虫的暴发为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生产上急需在综合防治中利用棉花自身的部分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本文从棉花种质(材料)的外部形态抗虫性、生理生化抗虫性、外源性抗虫基因导入等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我国棉花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选育及其研究进展现状。针对抗虫棉研究与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16.
微刺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概述(半翅目∶盲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刺盲蝽属 (Campylomma)昆虫既可取食植物如棉花、苹果、梨、芒果和茄子等 ,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又可捕食多种害虫并成功地应用于生物防治。在害虫与益虫之间难以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介绍了该属昆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旨在为该属昆虫作为害虫和天敌昆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观测,明确麦棉套作使棉花害虫种群发生变化,常发性害虫发生期推迟,为害程度减轻,偶发性害虫发生期提前,为害程度加重,天敌数量比纯作棉田大,抑控害虫能力强.并据此研究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叶色草蛉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研究了叶色草蛉自然种群动态及其对棉铃虫的捕食效应。叶色草蛉在新乡棉区一年可发生4—5个世代,与棉铃虫卵至一龄幼虫期跟随效应较好,是当地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叶色草蛉整个幼虫期平均可捕食棉铃虫一龄幼虫488.1头,日捕食量随龄期增大而上升。温度对其捕食效应有影响,30℃时捕食量最大,15℃以下、35℃以上捕食量显著下降。叶色草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属 Holling Ⅱ型反应,6日龄草蛉幼虫对其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Watt 模型拟合,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以 Hassell 模型模拟。食性选择性试验表明:叶色草蛉最喜食棉铃虫一龄幼虫,其次为棉蚜,再次为棉铃虫卵,对棉叶螨的选择性最差。在棉铃虫一龄幼虫与棉蚜间存在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棉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天敌群落结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7年7月8日至8月29日系统调查了夏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多度、丰富度、优势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1)在棉区夏玉米田共有害虫和天敌59种,其中害虫24种,天敌35种。(2)截形叶螨为优势种,其优势度指数为0.6459-0.9924。(3)8月中旬以后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较大,分别为0.7327-0.9378和0.5242-0.6986;但此期以前,H′与J均较小,应注意防治。(4)害虫及天敌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在空间上的同域性均强,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提供了依据。最后分析提出了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棉铃虫卵量、天敌和棉花产量3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了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结果为在卵高峰期调查百株卵量和天敌单位数,当百株卵量减去22倍天敌单位数,其值≥8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