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一次性补灌量试验,补灌量为每株4kg,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补灌较不补灌667m2增产117.9kg,增幅28.5%,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补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实现补偿供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覆膜玉米的最佳补灌时期和适宜补灌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覆膜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进行补灌,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补灌不同给水量,结果表明:覆膜玉米的最佳补灌时期为抽雄期和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适宜的补灌给水量为60~90 mm,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实现补偿供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增产效果顺序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拔节期补水>吐丝期补水>苗期补水>不补灌对照,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单产达到11 051.1 kg/hm2,比拔节期补水增产3.18%、比苗期补水增产5.99%、比吐丝期补水增产4.57%、比不补灌对照增产11.78%。纯收益比不补灌对照增加1 443.00元/hm2,增幅为12.7%,因此,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全膜玉米集雨补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宁县属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资源严重缺乏,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玉米需水关键期的短期干旱,是玉米生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集雨补灌是应对短期干旱,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玉米拔节与大喇叭口2个关键期补水与补水量试验表明:集雨补灌后较对照增产1791.36~4086.33kg/hm2,增产率34.3%~78.3%;补水时期以大喇叭口期最佳,产量可达8201.44~9316.55kg/hm2,较拔节期同水量增产19.6%~22.7%;增产率、水分生产效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补水生产效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补水量以225m3/hm2为好,大喇叭口期补水225m3/hm2较补灌112.5m3/hm2增产率提高21.4个百分点、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31kg/m3、补水生产效率下降8.27kg/m3。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15m 3/667m 2、30m 3/667m 2、45m 3/667m 2对耕作层土壤肥力瘠薄的水平梯田进行补灌,玉米产量为346.3~389.1kg/667m 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 2增产5.94%~19.03%,平均增产12.38%。其中以补灌标准45m 3/667m 2的增产效益较好,作物生育期W U E为2.08kg/m 3,较处理区增加0.45kg/m 3,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61%。  相似文献   

6.
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田间微地形集雨技术和关键期补灌技术组合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在陇中半干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的最优组合模式为膜上沟播种植并在大喇叭口期补灌 ,在试验当年玉米全生育期降水量为 2 82 mm的条件下补灌 4 5 mm,产量可达到 8877.5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达 2 9.2 kg/ (m m· hm2 )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覆膜栽培条件下补灌量不同表现差异较大,集水补灌效应最明显的最佳补灌量为362.8 m3/hm2,产量可达5938.4kg/hm2,对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有效,能达到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的目的,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宁夏彭阳县玉米集雨补灌节水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在生育关键期利用水窖集雨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为15m3/667m^2.30m^3/667m^2、45m^3/667m^2,玉米产量达到346.3-389.1kg/667m^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2.增产幅度5.94%-19.03%。其中以补灌标准为45m3/667m^2增产效益较好,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08kg/m^3,较对照处理区净增加0.45kg/m^3,提高27.61%。  相似文献   

9.
旱地地膜玉米补水补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中部会宁县旱地地膜玉米上进行的不同生育期补肥、大喇叭口期补水和补肥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喇叭口期补水的效果最好 ,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 14 .1%、水分利用率提高6 .333kg/ (m m· hm2 ) ;大喇叭口期补水量 2 .5 kg/株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2 a平均籽粒产量较不补灌对照增加 2 9.5 % ,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9.6 2 6 kg/ (mm· hm2 ) ;大喇叭口期补施尿素 2 .5 0~ 3.33g/株的效益最好 ,产投比为 6 .5 9。  相似文献   

10.
秋覆膜条件下旱地马铃薯补灌时期与适宜补灌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的水分亏缺补偿效应,2009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布点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补灌相同水量,以块茎形成期补灌的增产效果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块茎增长期;在同一生育时期补灌不同水量,以9 kg/株补灌量的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8 kg/株补灌量。由此说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最佳补灌时期为块茎形成期,适宜补灌量为8~9 kg/株。  相似文献   

11.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玉米不同覆膜形式与集雨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采用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玉米,利用集流窖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作物缺水时适时补充灌溉,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补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补灌试验表明,不同生育期补灌后的增产幅度为9.90%~14.52%,欠水年较平水年增产率提高0.86~2.17百分点,补灌最佳时期为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13.
特旱年旱地玉米限额补灌水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旱地玉米限额补灌的水肥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小喇叭口期灌水675mm/hm2,平均增产玉米2171.5kg/hm2,增产率89.27%,灌水生产效率为3.217kg/mm;3种肥料的增产效果为N>M>P。未灌水条件下,3种肥料的增产效果为M>P>N。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为NPM>NP。  相似文献   

14.
陈科远 《农技服务》2014,(1):57-57,56
沼肥在玉米生产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有效提高出苗率,能获得壮苗,大田期淋施沼肥以及栽后7d、20d、大喇叭口期各叶面喷施一次,有着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以栽后淋施沼肥2500kg/667m2配合7d、20d、大喇叭口期各叶面喷施一次产量最高,平均单产537.7kg/667m2,较清水浸种、淋施清粪水2500kg/667m2平均单产499.8kg/667m2增产7.6%,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豫西夏玉米不同灌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苗期与大喇叭口期进行了不同灌水方式与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前期严重干旱情况下,大喇叭口期集中灌水的增产效果最好,灌水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同样灌水量,以大喇叭口期灌水效果较好;同样的灌水量,以集中灌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静宁县山地梯田地膜冬小麦上进行集雨补灌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降水≤180 m m 的条件下,地膜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增产991.00 kg/hm 2,氮肥基施时于拔节期补充灌水100 m 3/hm 2 可增产381.00kg/hm 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补充灌水100 m 3/hm 2 时增产量可达876.00 kg/hm 2,以孕穗期补灌的增产作用优于拔节期补灌。在陇中半干旱区,有限的集蓄降水必须在冬小麦生育期最关键时期补灌,同时结合地膜的保水抑蒸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养分、玉米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和70%补灌模式相比,75%补灌模式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玉米株高、生物量鲜重、含水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8.38%、29.82%、26.74%和12.71%、16.73%、37.76%、18.38%、9.98%、2.56%、12.80%;2)75%补灌模式比常规灌溉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耗水总量,节水10.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5.78%和灌溉水利用率69.71%,75%补灌模式比70%补灌模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81%和14.2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75%补灌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夏玉米节水保肥、增产高效的最优测墒补灌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技术对防止玉米早衰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玉米叶片老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脱肥是玉米早衰的重要原因;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用会降低玉米产量,合理用量为N16.1 kg/667m2,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基肥N用量为3.2 kg/667m2,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为9.6 kg/667m2和3.2 kg/667m2.本试验地施入锌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生育期有限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设置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增产效果顺序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拔节期补水>吐丝期补水>苗期补水>不补水,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产量达到11 051.19 kg/hm2,比拔节期补水增产3.18%、比苗期补水增产5.99%、比吐丝期补水增产4.57%、比不补水增产11.78%;纯收入比不补水增加1 431.582元/hm2,增幅为12.59%,因此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佳注水补灌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区,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进行适期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开花期注水为最适宜注水时期,其产量为8 125 kg/hm2,比对照增产2 100 kg/hm2,增幅34.85%,比对照净增加收益2 200元/hm2,增收效益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