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贵州农村养蚕对品种有较高抗逆性及较好产量的要求,以一对优良的华系原种为测试种,通过配合力测验,从45个组合中选育出新品种贵蚕3号(57A*渝1×92A*24),系四元杂交种.经多年多次鉴定,西南蚕业科教协作区共鉴,农村试养、种场试繁及各项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制种量高、抗性强、发育整齐好养、产茧高、茧大匀正、茧丝质较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春季四龄万蚕产茧量23.68 kg,万蚕茧层量5.908 kg,茧层量0.5713 g,茧层率24.95%;秋季万蚕产茧量20.059 kg,万蚕茧层量5.005 kg,茧层量0.479 g,茧层率24.95%.茧丝长1 398 m,解舒丝长1 216 m,解舒率86.98%,鲜毛茧出丝率19.98%,茧丝纤度2.876 d,净度95.15分,克蚁制种19.06张.适宜贵州春秋用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方法]用中系品种781与9个日系品种,日系品种7532与9个中系品种分别进行正反交,找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结果]各蚕品种间结茧率、健蛹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蚕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及目标组合选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相似文献   

5.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高抗性家蚕新品种,为贵州省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13个二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家蚕纯种材料,经2年5代人工高温多湿逆境定向培育改良,同时组配多对杂交组合,在人工高温多湿逆境条件下比较试验,选育出了贵蚕9号。[结果]经2年3次室内鉴定,贵蚕9号的4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两广二号高4.23%和5.4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54%、5.60%和0.24%。经3县2个蚕期区域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6.78%,克蚁产值比对照高6.54%。经3县1个蚕期生产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5.71%,克蚁产值比对照高2.97%。经茧丝质检测,贵蚕8号粒茧丝长900.0 m,比对照长3.57%;解舒丝长759.7 m,比对照长4.43%;解舒率和出丝率分别为84.5%和44.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0.8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对照低0.1 D;洁净和清洁与对照一致,均为100分。[结论]贵蚕9号适宜贵州南部地区高温多湿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6.
9个家蚕品种配合力测定及其杂交组合选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9个家蚕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选配新品种86A·86B×243·463,并对该品种进行了多次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以86A·86B和243较好,特殊配合力以86A·86B×243和86B×463较好。86A·86B×243·463新品种体质强健好养,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均比青松×皓月提高7%左右,是一个优良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按4×4的“格子方”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量、纤度、净度等九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妇成,估算了8个蚕品种在这九项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16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并且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遺传力、平均显性度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解舒率、解舒丝长、纤度、净度;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茧层率、全茧量、茧层量、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纤度、茧丝量、净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新南亚热带桑蚕品种资源,实现专养雄蚕,进一步提高广西蚕茧质量。【方法】2005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材料进行培育改良。【结果】初步培育的雄蚕基础材料平桂12L1L2·平28、平桂10L1L2·平32在生命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种平桂12L1L2·平28最明显,虫蛹生命率达87.26%,比其亲本平28提高了22.15%(绝对值,下同);两个培育材料的茧层率分别为23.32%和21.64%,较充血亲本7532提高了2.44%和0.76%;其雄性个体与常规品种雌性个体杂交,所得F1代雄蚕率达100.00%、茧层率在23.50%以上、结茧率在97.00%以上,茧丝质各项指标较其雄蚕亲本均有所提高。【结论】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广西常规基础品种7532中培育改良获得的平桂12L1L2·平28和平桂10L1L2·平32,生命力较强,饲养成绩良好,经后续转育改良,可成为热带、亚热带型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区内可实现专养雄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培养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方法]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培育出的优质野桑蚕基础素材野A和野B,并将其与日系蚕品种进行杂交组配,筛选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结果]经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具有食性优、抗逆性强、产量高、茧丝质优良、繁育性能优的特点,并定名为"野三元"。2008年通过江苏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宜长江流域春、秋季及北方蚕区全年饲养。[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蚕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茧色限性家蚕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对黄白限和黄绿限这2对家蚕品种在柳州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分析其在柳州蚕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饲养成绩、综合成绩及丝质成绩等结果表明,2对茧色限性家蚕品种总体上优于两广二号或与其相仿,初步表现出生命力强、产茧量高、丝质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山桃抗盐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山桃抗盐碱性,以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0.4% NaCl溶液、pH 9.5 KOH溶液灌根处理的方法评价其抗性.结果表明:盐溶液处理30 d后,实生苗存在极强、强、中等3种抗性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95.0%,4.0%,1.0%,群体抗性分离显著;碱溶液处理16d后,实生苗仅存在极强、极弱2种抗性类型,各占群体总数的99.0%、1.0%,群体抗性分离明显.山桃为极强抗盐碱型树种,其群体中绝大部分植株抗盐性和抗碱性极强,是优异的抗盐碱型桃树种质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12.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野生新疆桃抗酸碱盐种质资源价值,以360株野生新疆桃实生苗为试材,采用pH 3.5H3PO4溶液、pH 9.5KOH溶液和0.4%NaCl溶液灌根处理的方法,评价其对酸、碱和盐的抗性。结果表明:1)野生新疆桃为极强抗酸型树种,实生个体间抗性差异显著,分离为极强、强、中等3种抗酸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86%、9%和5%。2)野生新疆桃为极强抗碱型树种,实生个体间抗性差异显著,分离为极强抗和强抗2种抗碱型植株,极强抗碱型和强抗碱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98%和2%。3)野生新疆桃为弱抗盐型树种,其实生个体间抗性分离广泛,存在极强、强、中等、弱、极弱全部5种抗盐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8%、9%、19%、61%和3%。结果显示,野生新疆桃是优良的抗酸碱型砧木树种和抗酸碱盐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测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14和Hybrid46-8等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混合菌系对主要生产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及拟推广品种、其它一些有苗头的高代材料共95个品种(品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14.7%表现全生育期免疫,24.2%表现成株期中—高抗,24.2%表现成株期中抗—中感,测定结果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选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6.
黄瓜不同品种耐冷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试验明确了15个黄瓜品种耐冷力的强弱。秋瓜、九月青以及大黑刺、唐山秋瓜和延边旱黄瓜耐冷力较强;半夏、全青黄瓜、长春密刺、榆树大刺和丝瓜青耐冷力中等;水桶黄瓜、青皮八杈、夏丰、吉丰和永安白头霜耐冷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mRNA差异显示分离棉花抗旱耐盐基因的相关c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技术,对抗旱、耐盐棉花品种(品系)分别进行25%PEG6000和1.3%NaCl胁迫诱导,利用优化的蛋白酶K法分别提取胁迫与非胁迫棉花叶片中的总RNA,以此为模板,选用12个锚定引物和20个随机引物的240个组合进行RT-PCR,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共获得88条差异条带,二次PCR扩增,选择出41条表达稳定的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18.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鉴定了 12个品种对 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 ,其中有 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 ,但抗性较低 .研究了 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99.19% ;而 6个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的相关系数也达 82 .50 % .结果认为 ,许多水稻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是紧密相关的 ,但有一些品种则不然 .籼稻品种一般较粳稻品种更具抗虫性 .这些结果说明许多品种的抗 RSV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可能是连锁的 .鉴定发现 ,IR36兼具高抗虫性和高抗病性 ,是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稻瘟病重发病区分离87个菌系对生产上应用的10个杂交稻亲本和4个抗源材料进行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个杂交稻亲本中,不育系谷丰A抗性最好,抗性频率为97.7%,多系1号、亚恢627和蜀恢527表现也较好,抗性频率分别为85.9%、85.1%和80.5%,而其它普遍表现感病,其抗性频率均小于28%,继续利用这些抗稻瘟病差的亲本之间进行配制的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潜在稻瘟病流行的威胁.4个稻瘟病抗源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4个抗源与10个杂交稻亲本的两搭配后联合抗病性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利用这4个抗性基因可用于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钟祥县官庄湖农场桃园低产原因的调查研究表明,因地势与地下水位不同,桃树所受渍害不同,从而明显地影响桃树的生长与结果。文中还报道了“朝晖”、“朝霞”和“钟山早露”等新育桃树品种的抗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