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了扑虱灵等4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防治白背飞虱后对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扑虱灵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1,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最明显;甲胺磷、杀虫双、乐果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则分别为1.80、1.19、1.41,下代种群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董绪国  穆秀奇 《昆虫天敌》2003,25(4):161-164
本文简要报告了辽宁柞蚕捕食性天敌害虫的名称、分类、为害时期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捕食性天敌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淼  王寿松 《昆虫天敌》1990,12(4):151-157
本文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相互作用的捕食——被捕食关系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并利用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广东省四会县田间调查消长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进行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基本反应出了稻纵卷叶螟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4.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粘虫的捕食性天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捕食性天敌的消化道内容物。ELISA 方法敏感、快速、便于应用。用此法鉴定粘虫低龄幼虫抗原的最小检出量为0.1mg(虫重)/ml,经吸附处理的抗血清对粘虫幼虫具有高特异性而与麦蚜和天敌无交叉反应。粘虫幼虫被丁纹豹蛛取食后的最长可测时间为9.5小时(食1头)和23.5小时(食3头)。对麦田中12种天敌的鉴定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蜘蛛是粘虫低龄幼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ELISA 结果与室内测定的天敌捕食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一种估计捕食作用系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留柱 《昆虫天敌》1992,14(4):177-179
关于天敌对猎物选择捕食作用的表述和测度,前人曾提出过不少方法或公式。例如Murdoch(1969)以如下形式定义了捕食者对猎物的选择:Na_1/Na_2=C_1N_1/N_2其中 C_1为选择参数,Na_1和 Na_2 为捕食者捕食两种不同猎物的数量,N_1和 N_2为两种不同猎物的数量。C_1>1说明捕食者选择的是 N_1;C_1<1说明选择的是 N_2;C_1=1说明对两种猎物的喜好程度一致。他还提出了 C_1的三种估计方法。此公式虽能表明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选择,但不能直接估计选择系数,尚需进一步变换和演算。  相似文献   

6.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虹 《昆虫天敌》1996,18(4):30-36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亚洲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多食性重要昆虫。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方已对农作物、蔬菜和园艺植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优势种天敌的引进与商品化生产以及田间释放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以醚菊酯10%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效果最好,防效达90.2%,其次是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防效为83%;但持效性优于醚菊酯,2种药剂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黑肩绿盲蝽Cy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捕食性天敌。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黑望绿盲蝽不同虫态对白背飞虱卵的密度捕食效应、空间捕食效应和发生期捕食时间效应,建立了盲蝽和飞虱卵密度与捕食量回归模型及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测定了不同类型空间的捕食量差异参数,定量地评价了实际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防治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捕食作用作为生物防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捕食效果评价不可或缺。定性或定量评价捕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是生物防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捕食性定量方法研究大都局限于室内开展,与田间昆虫天敌的实际捕食量有所出入。昆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昆虫定量评价提供了支持,本文全面总结了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捕食性昆虫定量评价方法,详细阐述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并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扬长避短,根据试验对象的生物习性、试验条件的影响因素、试验目的的要求,将不同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使捕食者捕食猎物的定量评价结果更能接近田间发生的实际情况。这些方法和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有效开展害虫生态调控,进一步推动生物防治相关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抗性对虫体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的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羧酸醑酶、酸性及碱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感虫品种的褐稻虱若虫及第2代若虫体内上述三种酶的活力明显高于取食抗虫品种的;取食中抗品种的褐稻虱若虫三种酶的活力介于取食感虫和抗虫品种的若虫之间。这一结果与褐稻虱在不同抗性水平上水稻品种的存活率和发育进度是一致的。表明抗虫品种对褐稻虱具有抗生机制,从而抑制了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取食不同水稻品种的褐稻虱的羧酸酯酶米氏常数(Km)值无明显差异,但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差异极显著。取食感虫品种的 Vmax 值明显高于取食抗虫品种的。这表明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的褐稻虱羧酸酯酶性质相同,差异主要是由于酶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棉田捕食性天敌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仓惠  张英健 《昆虫天敌》1989,11(2):70-76
了解天敌的空间分布型对于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以及天敌试验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天敌的调查取样设计技术的精确程度与保护利用效果,而且还可借以看出天敌的生活习性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而有助于种群消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为害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受褐飞虱为害,水稻产量损失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同等虫量下,受害生育期越早,损失越重。抽穗期和乳熟期的连续为害对实粒数的影响较大;灌浆期受害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3个生育期间的互作效应明显,表明褐飞虱连续为害,产量损失有加重的趋势。总受害量大于3个生育期受害量的简单线性累加,前期受害可降低后期的水稻生活力和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调查柴达木盆地农业用水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农业节水经验,对作物的需水量进行了计算,依据当地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的可供量,研究了农业的节水途径和潜力,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苏北沿海稻区褐稻虱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苏北沿海稻区90年代褐稻虱的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东方钝绥螨对苹果园两种叶螨自然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方钝绥螨 Amblyseius orientalis 对苹果园里的苹果全爪螨 Panonychusulmi 和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的自然控制效果。在全年不喷杀螨杀虫剂的情况下,按照与苹果全爪螨成若螨1:57—73比例释放东方钝绥螨获全年叶片受害程度为5.5±3.1%,每叶有苹果全爪螨成螨0.3±0.2头、山楂叶螨0.1±0.2头和东方钝绥螨0.3±0.2头,相对防治效果为93.4%。还报导了东方钝绥螨和苹果全爪螨田间种群数量自然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9.
福建褐稻虱迁飞降落大气环流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福建省农业厅1975~1992年19个植保站峰迁资料配合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褐稻虱迁飞运行和降落的气象特征。春季该省850hpa高空常受切变线南侧和副热带高压(下简称副高)脊线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影响,中南亚和海南岛等地褐稻虱主要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表现为北迁。夏季850hpa高空常受副高脊线西北部的西南气流影响,夏末又有高压东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亦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此季北迁仍为主流,夏末也有部分南迁。秋季850hpa高空常受高压东或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是伴随下沉气流和降雨降落,南迁为主流,但也偶有部分褐稻虱随西南风迁入该省,表现为北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