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对生长肥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刘学剑(云南省文山州畜牧局663000)猪是恒温动物,它生活的适宜温度为15℃~25℃。环境温度超出此温度范围,对猪的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就高温对生长肥育猪增重的影响作一简述,以供参考。1高温降低生长肥育猪增重...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对肥育猪的影响及添加抗应激剂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余德谦  林映才 《养猪》1999,(2):21-22
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环境温度升高时,猪就表现为活动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变慢,甚至出现减重的现象。高温降低机体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量,从而引起机体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降低,继而降低猪的增重速度。高温还降低肉...  相似文献   

3.
猪是恒温动物,其汗腺不发达,体温主要靠体内产热散热来调节。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制约猪的增重速度,尤其是高温应激对猪的危害最大。高温会使猪的采食量减少,增重减缓或停滞,严重者还将导致猪中暑、死亡。在一般情况下,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肥育猪将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迫促、喘气、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  相似文献   

4.
北方冬季应用塑料棚舍对肥育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杜洛克×长白杂交肥育猪24头,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试验,探索不同环境温度对肥育猪增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试验Ⅰ、Ⅱ组舍内温度(14.5℃、10.5℃)均高,与最适温度(15℃-23℃)的基本接近。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8.9℃和24.9℃(P<0.01);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出58.55%和44.65%(P<0.01);每kg增重消耗饵饲料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36.9%和30.8%(P<0.01)。  相似文献   

5.
淮南猪的体温为38.0℃~39.0℃,仔猪体温稍高。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淮南猪通过耗能产热并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淮南猪减少产热并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向环境散热来调节体温。但在豫东南淮南猪产区,夏季常常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淮南猪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畜主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因为猪缺乏汗腺,且皮脂厚。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超过适宜温度21℃(上限5℃-10℃),猪采食量降低6%~10%,每升高1℃生长猪的日增重会减少30g/头,一头60kg体重的生长育肥猪在35℃环境下超过实际上限14℃,每天减少增重420g。夏季高温还会导致:(1)猪免疫力下降;(2)病原微生物繁殖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猪为了高温散热,会在粪尿污水中打滚、卧睡,破坏猪群和谐关系,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夏季猪场有必要做好以下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猪属于恒温动物,成年猪和育肥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20℃。据试验证明,气温在16℃~21℃的情况下饲养增重最大,当气温偏离适宜温度在4℃以下增重约降低50%,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消耗量则增加到最适宜温度下的2倍。在15℃饲养情况下的猪胴体蛋白质含量最...  相似文献   

8.
1猪热应激发生原因 1.1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妊娠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最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相似文献   

9.
常温与高温季节肥育猪主要营养素采食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常温环境(猪舍温度为16—25℃)与高温环境(猪舍温度为28—35℃)下,分别选用体重约为15、30及60kg三个生长阶段的大白×长白二元杂交猪共6批次,每个生长阶段1批,每批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以组为单位分栏饲养,进行常温环境与高温环境生长育肥猪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持续高温环境下,15—30、30—60、60—90kg的试验猪日采食量较常温环境下分别下降9%、14%及20%;日增重分别下降11%、21%及23%;料肉比分别增加0.05、0.23、0.14。高温环境能显著降低生长肥育猪日采食量及日增重(P<O.05),其影响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而加大。建议在持续高温季节,提高生长肥育猪日粮营养浓度10%—20%。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原因 (一)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汁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相似文献   

11.
蛋鸡耐热力与体温及体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只京白蛋鸡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升温处理,研究了环境温度对鸡体温的影响和耐热力与体温及体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湿度下,32℃高温持续8小时,回的体温极显著升高(ll<0.01)138C以下高温持续8小时,鸡的死亡率占10%;40C高温持续不到30小时,鸡的死亡率为65%,不到40小时时,死亡率为85%,而当40℃高温持续40小时以上时,对绝大部分鸡(95%)都是致死性的。鸡的耐热力与非致死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呈正相关;与初次经受热应激时的体温升高幅度呈正相关;与再次经受热应激时的体温升高幅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最佳环境温度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率强。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则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做好猪的热应激预防工作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猪是恒温动物,因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散热排湿慢,因此温度和湿度就成为影响种猪繁殖力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后备种猪最适宜温度为22~25℃,湿度55%~65%;成年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20℃,湿度60%~70%。在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内,猪体产热和散热可达到平衡,其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而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猪体不能散出热量,体温居高不  相似文献   

14.
环境温度对畜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畜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家畜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在炎热环境中,家畜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在寒冷的条件下,畜体散热过快,为维持体热平衡需要大量的饲料用于产热消耗,这也将导致生产力的下降。1环境温度对猪的影响不同阶段的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生长猪的最适温度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下降。新生猪、生长猪、母猪及种公猪的最适温度区各不相同,见表1。表1不同阶段猪的最适温度区℃阶段最适温度合适界限阶段最适温度合适界限新生小猪35 32~38 55~110 kg 18 10~242~5 kg…  相似文献   

15.
猪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8~25℃,有研究报道,环境温度超过28℃时,每升高1℃,猪的采食量下降约40克/天,增重减少30克/天,小、中、大猪分别比正常日增重减少6.8%、20%和28%.高温季节气温高,猪的采食量上不去,长期以往,营养水平就跟不上,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弱.  相似文献   

16.
营养调控缓解猪热应激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环境温度变化对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健康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与兽医》2014,(6):129-132
环境温度是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它通常与空气湿度、气流、太阳辐射等共同作用于猪体,产生综合影响。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使猪得到耐寒、耐热的锻炼,增强其适应能力。当温度变化过大,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便会产生应激反应,体热平衡将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或失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或降低,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从而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力,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本文综述了温度变化对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健康及生产力的影响机理、低温对仔猪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高温对生长肥育猪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及如何减轻温度变化对仔猪及生长肥育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是指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时,猪的产热大于散热,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辅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从而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引起猪的不良反应叫做热应激。  相似文献   

19.
加强通风和喷雾降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白花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适宜温度范围44~211℃,产奶最适宜温度10℃,当环境温度自21℃升高至35℃,产奶量将大幅下降,乳的组成亦发生变化。合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达35℃以上,极端最高温度达40℃,奶牛长时期处于这种环境中,高温引起热应激反应,散热困难,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增加散热的能量消耗和体蛋白质的分解,造成内分泌活动和酸碱平衡失调乃至死亡。为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我场在夏季采用强制通风和喷雾的措施,可提高奶牛单产达20%的显著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喷雾设备111 加压泵…  相似文献   

20.
规模猪场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及保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2℃时,猪群可能出现热应激。公猪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则表现为繁殖障碍,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加;妊娠母猪产仔数减少,流产、死胎增加,特别对妊娠早期(30d以内)及妊娠后期(100d以后)的母猪影响最大;哺乳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泌乳)综合征发病率增加,泌乳量下降;仔猪断奶重减轻,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商品猪饲料利用率降低,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据试验,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5—10℃时,猪的采食量就会减少6%~21%。温度过高,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现象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