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蚕丝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蚕业科技的繁荣与进步,推动我国蚕丝业稳步发展和扩大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而且成为世界蚕丝科技研究和教育中心.经国家科委国科外审字(95)2157号文批复,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中国蚕学会、  相似文献   

4.
万家集 《四川蚕业》2009,37(4):8-10
<正>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和丝绸文化经古"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栽桑养蚕。蚕丝业含蚕业和丝绸业。历经欧洲近代蚕业和日本现代蚕业的兴衰,丰富了丝绸文化的内涵。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5.
桑蚕业起源于我国,蚕丝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自古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十分重视桑蚕业的发展,经几十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产业特色的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面对二十世纪以来高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21世纪战略计划的最重要内容,_而且各国在制订科技发展规划时,都特别注意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我国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面对科技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我国桑蚕业必将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1,39(4):47-47
<正>2011中国国际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桐乡举行。在商业全球化的时代,蚕丝业作为一个相对年轻并相对独立的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同时,还有更多的商业应用领域需要探索。"2011中国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7.
我国蚕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主要蚕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蚕丝主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丝绸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80%,蚕丝产品成为我国极少数能控制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纺织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蚕丝业亟需从科技和管理同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促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蚕丝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蚕丝业稳定持续发展。1 我国蚕业生产的分析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桑蚕茧…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后认为:2008年秋季以来丝绸出口滑坡和蚕茧价格下跌引发的蚕丝业困境与我国1996年和2003年的发生的蚕丝业困境有明显不同之处,世界经济危机是造成蚕丝业严重困境或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蚕丝业发展过快引致的供给过剩是次要原因。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蚕丝业困境,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蚕丝业发展的信心;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夯实蚕丝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拓宽桑蚕茧丝绸的应用领域;丰富蚕桑业内涵,千方百计增加蚕农收入;加大蚕丝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的力度,增强发展潜力;加强经验交流和培训学习,提高干部和骨干蚕农的技术水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蚕丝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风波,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对我国外向型的蚕丝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蚕丝产品市场严重下滑,动摇了部分蚕丝产业发展者的信心。如何度过此次难关,维护与稳定中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地位,推动世界茧丝绸事业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蚕丝产业特点、优势与困难所在,提出了增强蚕丝业综合实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克服暂时困境,促进我区蚕丝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发源地,蚕业生产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蚕业科学知识;首先是中国人民,接着是世界各蚕业国家的科技人员,为发展蚕丝业生产更多的蚕茧和更美丽的丝绸,在科学技术上辛勤努力,加之蚕业本身的产业特点,使之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从而形成基础和应用学科齐全、理论和实践体系完整的专门科学,对发展整个生物科学作出卓越贡献,成为人类文化知识宝库之  相似文献   

11.
正1蚕桑产业发展现状1.1产业地位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皇帝亲耕,皇后亲蚕",劝课农桑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的立国之策,蚕丝业是解决当时民众衣食温饱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蚕丝业的传播还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搭建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1908年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蚕丝生产国,1909年日本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所与东南亚国家在蚕桑方面都保持较紧密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应泰国诗丽吉皇后蚕业司司长Apai Suttisunk的邀请,我所5名科研人员于2016年8月9日至15日到泰国开展了为期7天的访问交流,参加了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24届国际蚕丝业大会,了解了国际蚕丝产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并与合作方泰国蚕业司科研人员开展"中泰'桑基-鱼塘-食用菌栽培'生态循环模式研究"项目交流,尽一步深化了双方在蚕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叙述了发展蚕桑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的意义,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蚕桑丝绸的生产概况和蚕桑丝绸产业的国际组织——国际丝绸协会(ISA)和国际蚕业委员会(ISC)的概况,提出了加强国际蚕业合作,建立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成立国际蚕丝合作组织、设立常态化的国际蚕业培训示范中心、高度重视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蚕桑丝绸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以维护中国丝绸国家利益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形成中外"双赢"的丝绸生产贸易新格局,做大做强蚕桑丝绸产业;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传播合作包容、利益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优势主导地位,保障"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格的"名片"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4.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5.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6.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蚕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众所周知,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根据国际市场对优质蚕茧和丝织品的需求,实施我国蚕丝业产业化的生态经济战略,形成良性、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国蚕丝业必须科技先行,制定入世后的蚕丝业发展的科技对策,维护、稳定及发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劳动力密集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印度蚕桑生产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的印度半岛上,国土面积297.47万km2,地处热带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终年温暖,昼夜温差小,夏期高温多雨,春季凉爽干旱,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和琥珀蚕丝的国家,也是全球蚕丝第二大生产地.2003~2004年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与印度中央蚕丝委员会开展蚕业科技合作,笔者作为中方公司及研究机构代表,对印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在印蚕种试验,了解到印度蚕丝业生产的一些状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方蚕业》2010,(3):36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坛、技术与经验、质量标准、成果推介、栽桑养蚕、市场观察、名优企业、蚕丝文化、世界蚕业之窗等栏目。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本刊的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技工作者、生产部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大专院校的师生。《中国蚕业》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  相似文献   

20.
世界蚕茧和生丝生产量及其产地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9,25(2):120-125
世界历年蚕茧和生丝生产量是体现世界蚕丝业的发展历程,各生产国在世界蚕丝业中的地位以及蚕丝在纤维中的地位的基本数据,是蚕丝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掌握世界主产国家蚕茧丝生产量统计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丝绸协会和日本蚕丝事业团对非主产国的茧丝生产量的估计,较准确地推算了战后世界历年家蚕茧丝生产量,并比较了主产国的相对地位变化,明确了产地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